克虏伯火炮的巅峰:改变一战历史的列日要塞攻防战

2021-09-06 11:58:07 首页

  100年前,数十万德军杀进比利时,试图快速夺取交通枢纽列日城—— 改变一战历史的列日要塞攻防战

  众所周知,一战的重要诱因是德国和法国在1870年普法战争中结下的仇恨。前者要彻底打垮素怀雪耻之心的近邻,而后者决心收复失地,双方为此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军事准备。当战争正式爆发之际,迅速完成总动员的德国拿出秘藏已久的“施利芬计划”,决心用右翼迂回的方式,强行通过中立国比利时杀进法国北部,在最短时间内攻陷巴黎。为此,比利时的列日要塞就成了德军必须踢开的“绊脚石”。

  欲取巴黎 先攻列日

  按照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的设计,对法国的总攻将采取“底板+转板”的策略,即以德国、法国、比利时三国交界的梅斯要塞为旋转轴,在左翼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部署20万人充当“底板”,牵制当面的法军重兵集团,另20万军在梅斯一带作为“转板枢轴”,集中70万重兵于右翼,构成一块强大机动的“转板”,沿着海边穿越比利时国土,强渡塞纳河,占领巴黎,继而迂回东北,与左翼和梅斯集团夹击歼灭法军主力于法德边境。这项战略的关键在于德军右翼集团能否在数天内拿下比利时重要城市——列日(7条铁路和17条公路交汇于此,人口20余万,距边境约30千米),从这里搭乘特快列车前往巴黎只需3小时。

  不过,比利时对于德国的野心也早有察觉,在19世纪的最后10年里花费巨大人力物力修筑列日要塞,全城周边呈环形布置了12座永备工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是:1点钟方向的庞蒂堡、2点钟方向的巴洪堡、3点钟方向的伊夫革涅堡、4点钟方向的弗莱龙堡、5点钟方向的绍德方丹堡、6点钟方向的恩堡、7点钟方向的邦塞尔堡、8点钟方向的弗莱梅尔堡、9点钟方向的奥格涅堡、10点钟方向的隆辛堡、11点钟方向的兰汀堡、12点钟方向的莱尔堡),这些堡垒中配备252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并且密布机枪火力点和步兵射击孔。

  如果从它们与马斯河的相对位置来看,这些堡垒又分为两块:2点钟到7点钟的6个堡垒位于马斯河西岸,8点钟到1点钟的6个堡垒位于东岸。堡垒群均建在城市周边的小山丘上,最高处海拔260米,最低处130米。堡垒上设置的射击孔和火力点射界开阔,可以俯瞰山脚周边,而自身的位置则相对隐蔽。要塞之间的火力布置也颇位巧妙,任何一座要塞遭到攻击时,临近的2座要塞都能提供火力援助。开战前夕,坚守要塞的是比利时第3步兵师,由吉拉德·莱曼少将指挥,该师由4个旅及数个其他战斗团组成,总兵力约3.6万人。

  要塞当道 重兵遇挫

  德国于8月3日早上对比利时宣战。德国马斯河集团军于4日8时跨过边界,但发现马斯河上的多数桥梁均被比利时守军摧毁,直到4日傍晚,德军骑兵才找到了渡河点。随后,德军步兵、炮兵相继推进,但当他们进入马斯河西岸的开阔地时,遭到列日城外1点钟到4点钟方向上的4个堡垒的重炮轰击。

  起初,德军试图凭借“人海”战术发起进攻,但遭到比利时守军机枪和炮火的密集打击,留下了“尸山血海”。战至5日上午,发现苗头不对的德军统帅埃姆米希放弃了愚蠢的步兵攻势,改让集团军炮兵出马,试图以“炮兵进攻,步兵占领”的模式在3天内拿下列日东面的4座堡垒。可是,由于马斯河集团军属于轻装部队,配属的大批中等口径(105毫米左右)榴弹炮无法撼动比利时堡垒,少量150毫米重炮却因弹药供应不上,难以发挥作用。

  6日,部分比利时守军打光了所有弹药,不得不奉命撤离,德军才拿下了马斯河东岸的一些前沿阵地,并且开进列日城内。德国报纸一片沸腾,似乎胜利已唾手可得,但德军统帅埃姆米希却知道,攻下列日城不等于攻克列日要塞,仍在抵抗的城郊堡垒才是难题,必须一个个地敲打。面对手头少得可怜的重炮,再看看死伤惨重的部下,埃姆米希通过鲁登道夫恳请德军总参谋部抽调预备队支援,“我们需要更多的‘攻城锤’(大口径重炮)”。经过一番协调,先是德国第2集团军的4个210毫米臼炮营开了过来,他们所用的M10式臼炮可以把120千克的穿甲弹打到9.4千米外,可以有效击穿列日堡垒的工事。

  8日13时至16时,德军的M10式210毫米臼炮持续轰击巴洪堡,坚固的工事被彻底摧毁,守军被迫挂出白旗,巴洪堡成了列日十二堡中首个陷落的堡垒。

  10日,德国从奥匈帝国借来了更凶狠的武器——“斯科达”305毫米臼炮,该炮重21吨,使用重达384千克的穿甲弹,可击穿2米厚的混凝土墙体,射程9.6千米。运输时,“斯科达”臼炮可被分解到3辆拖车上;抵达前线后,可在1小时内完成组装;这在当时算是非常先进的武器了。德军把“斯科达”臼炮对准抵抗最激烈的伊夫革涅堡,据说它发射的炮弹能摧毁100米范围内的建筑物。经过长达2天的不间断轰击,伊夫革涅堡的守军力竭投降。

  巨炮逞凶 守军投降

  12日,感到马斯河集团军在列日拖延太久,德军总参谋部决定把2门“大贝尔莎”臼炮投入前线,这也是当时德军可以拿得出手的最大口径的重炮。

  “大贝尔莎”是克虏伯公司研制的420毫米口径臼炮,重达200余吨,炮管长7米,俯仰角度为0度到65度,射程12.5千米。该炮所用炮弹长3.6米,每发炮弹用掉的发射药重约200千克,其中破甲炮弹上装有延迟引,能让炮弹穿透目标内部后爆炸。由于“大贝尔莎”发射时会产生巨大的后坐力,因此必须预先浇筑几米厚的混凝土底座,仅安置炮位就需要6个小时。该炮搬运时必须将其分解,各由一台火车头拖运,运载过程中还必须由工兵铺设专用铁轨,才能把炮身运到炮座上,战时则需要200多名炮手。

  13日,德军在庞蒂堡正面首次动用“大贝尔莎”,第24工兵营第4连负责操作。虽然这种巨炮的射击误差较大,不过凭借装填巨量炸药的大威力炮弹,却经常能制造出一些“特殊效果”:例如使交通壕被几米厚的土块掩埋,或者使射击口和胸墙被震落的泥土堵死。从那一刻起,以“大贝尔莎”和“斯科达”为代表的德军重炮群就向没有投降的比利时堡垒倾斜弹药,曾经坚固的碉堡和工事相继被摧毁。到15日,德军面前只剩下比军司令莱曼所在的隆辛指挥堡和呈犄角之势的奥格涅堡、弗莱梅尔堡还在抵抗。

  15日17时30分,一发420毫米穿甲弹砸穿隆辛堡的顶盖。由于安装了延时引信,炮弹钻近堡垒内的最大弹药库后才发生爆炸。弹药库内的12吨军火随即被引爆,一时间地动山摇,超过百吨重的混凝土碎块被掀飞到半空,通过射击孔向外迸射的烈焰如同火山喷发,350名士兵瞬间丧生。随着隆辛堡彻底失去抵抗能力,德国步兵蜂拥而上,被震晕的莱曼在一堆残砖碎瓦中被发现,苏醒后被带到埃姆米希面前,后者欣赏莱曼的勇气,遂允许其保留军刀,送往后方调养。

  攻陷隆辛堡后,德国人向最后的两个堡垒派去了劝降使者。数小时后,守军挂出白旗。历时13天的列日要塞攻防战宣告结束。

  比利时守军在这场战役中伤亡3000余人,约4000人被俘,德军伤亡超过万人。就全局而言,列日会战的最大价值在于使德军的推进被迟滞了10余天,依靠这些时间,法军完成了总动员。而且,比利时人也利用这段时间破坏了境内的交通设施,令德军步兵只能依靠高强度的徒步行军进兵,当他们进入法国境内时,进攻已成强弩之末。萧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