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晚清时期李鸿章为何选择两个庸才当统帅?

2021-09-06 11:58:11 首页

  导读:古代中国朋党之争,最大的诟病是认“奴”不认“才”。腐败透顶的晚清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北洋水师全军覆灭乃至甲午战争的完败亦与党争有关。晚清最突出的朋党之争,是湘淮党争。以李鸿章左宗棠分别为首的湘淮两党,不顾外敌压境,在窝里斗方面不遗余力,乃至衍生出丁汝昌叶志超无能之辈去前敌“挑大梁”,毁人又毁国。

  湘淮党争不仅耗去了左宗棠与李鸿章的有限才华,同时,还使得他们在对人才的选拔上赌起气来。非我族类,不管你才高几斗,一概不用。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世有驽马无数,而驽马伯乐亦无数。把不合适的人放在不合适的位置上,不是下属的错,而是上司的错。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重用的两个将帅——海军统帅丁汝昌、陆军统帅叶志超皆属无能之辈。丁汝昌在水师提督这个位置上,只确保了一项基本原则:唯李鸿章马首是瞻。把北洋水师打造成“李家军”,这个丁汝昌确实做到了,至于其驾驭海战的能量,却差在千里之外。

  丁汝昌虽为李鸿章器重的干将,但既非经天纬地之才,也非与世界接轨的新一代将官,而只是旧式封建一吏。他早年参加太平军,当看到太平军大势已去的时候,被迫随队叛投湘军,不久改隶淮军,参与对太平军和捻军作战,官至记名提督。1879年(清光绪五年),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没有海军科班出身,没有正规海上训练,只因为是“李鸿章的人”,所以淮系丁汝昌从陆军转行直接来领导海军。丁汝昌对李鸿章言听计从,其依赖之重,达到了没有主见的程度,哪里还有海军统帅的半点自,俨然如李鸿章家丁一般。海军统帅不求战功,走的是“人身依附”的升迁之路,北洋海军在丁汝昌的领导下,其实已经嬗变为一支“家丁部队”。

  在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之前的近20年从军生涯里,丁汝昌虽有长江水师的背景,但对于新式海军的训练却是懵然无知。基本上是个“旱鸭子”,“水战”经历几无,何况海战。在调北洋海防差用后,到甲午战争爆发前这段时间,作为清国海军的前线最高指挥官的丁汝昌是怎么表现自己“才华”的?家奴哲学驾驭下的北洋水师,主要目的是对内自重而非对外防御。故此,丁汝昌平时训练,完全是在取悦上司眼球,走形式作样子,战性没有,上操场可以,一上战场就不灵了。

  比如北洋水师的射击演练,军舰在射击的时候,靶船不动,结果军舰量好了距离,按照这个浮标发炮,当然是百发百中。可是战场上能这么打吗?再如阵型问题,战场上千变万化,平时都事先说,今天演练什么阵型,大家做好准备――这事先你都知道了。可是战场上,可能就给你发出一个旗语,就一个命令,马上就变阵了,变成什么样的阵形根据战场情况定。平时那样训练到战场上怎么能够得心应手?所以丁汝昌主持下的北洋水师,在训练方面平时就缺乏严肃性、缺乏实战性。

  “旱鸭子”丁汝昌,指挥北洋水师,基本上是外行管内行。难怪邓世昌等少壮管带在《台湾:1895》里叹曰:英国有不懂海战的海军司令吗?这样的海军司令官,不仅毁了海军,而且还毁了自己——终为不擅长的工作搭上性命。庸才与气节无关,虽然丁汝昌在甲午海战最后时刻吞毒自杀,但仍无法掩盖他“无能”的庸才本质,海军需要的是挽狂澜于既倒的统帅,而不是一死了之的无用之才。选择丁汝昌,导致海战之败,而选择叶志超,则彻底葬送了朝鲜与东北全境。

  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李鸿章选择陆军统帅上,也颇费思量。那时的陆军将领中,不乏能征惯战的老将,但是李鸿章最终选择的却是叶志超。靠“口才”赢得胜利,扯谎与对主子绝对服从——这就是叶志超的“大才”。叶是官场中的典型人物,胆小如鼠,视钱如命,又无声望,但同样是因为出身“淮系”,所以被李鸿章视为嫡系。不断地委“小才”以“大用”。鼠辈叶志超竟坐上了陆军“总统”的宝座,但是蠢才的官职可以直线提升,才能却无法瞬间上升。叶志超带领的手下,个个都是官僚坯子,除了吸食鸦片外,战时每天都摆酒欢宴,既不体恤士兵,也不理会逼面而来的大敌,他们笃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官场哲学。

  平壤之战前,叶志超小妾写给叶志超一封信,劝他多为家里的妻妾想想,于是本非人杰的他,在平壤之战的紧急关头弃城逃走。丁汝昌叶志超乃庸才,实属无能之辈,在这一点上李鸿章的女婿张佩纶早就看在眼里提醒于口,但是李鸿章思来想去还是重用了他们,就是因为他们出身“淮系”,是自己的人,由此奠定了北洋水师的内耗基调。

  丁本人不谙海军事物,可他属下各舰管带中大多出身于左宗棠、沈葆桢创办的马尾船政学堂毕业生。部分靠人身依附上来的海军将领,虽然很听“丁军门”的话,但亦步亦趋的他们,盘算的是“站队”而非“打仗”,哪里有能力对抗虎狼之师日本的侵袭?党争,内斗,制肘,腐败,可惜了重金买来的战舰,可叹那么一群海陆统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