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6 11:58:32 首页
一代才俊
张荫桓(1837-1900)。字樵野,广东南海人。对于他,人们众说纷纭,但都承认他是个天分很高的人。
首先文才出众。他出使多年,不仅汉语出色,英语水平也相当优秀。曾在他手下做事的李岳瑞在《春冰室野乘》中说“骈散文皆能卓然成家,余力作画,亦超逸绝尘,真奇才也”。学术大师钱钟书先生也说:“张荫桓的诗和骈文,都不愧名家。”
其次是放眼世界的观念。张荫桓从年轻时开始研究洋务,遍游南北美洲和欧洲各国。回国后他聘请美国人林余等编译《西学富强丛书》200余卷,详细介绍西方数学、化学、天学、地学、矿冶工程、兵学、史学、法学等西方科学知识。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清朝官吏所为,而是了解外部世界,开启民智,振兴国家的大手笔,有着卓越的观念。
值得一提的还有张荫桓制作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面国旗。他设计的长方形龙旗,一直飘扬到清朝灭亡之时。
今天的人们可能鲜有人知张荫桓,可是你知道吗,乌鲁木齐人民公园的“鉴湖亭”正是由一代名臣张荫桓捐资修建的,它其中又有何寓意呢?
张荫桓
误入“帝党”
在赵尔巽等人编撰的洋洋洒洒48册、近两万页的《清史稿》中,他有一篇700多字的小传。1900年8月14日夜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协同光绪逃亡西安。20日,慈禧下令将张荫桓处死(当时他流放在乌鲁木齐)。他是卷入戊戌变法唯一被重惩的清朝官员,在慈禧颁布的钦犯名单上排名第一。从流放导致死刑,在满清近300年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一例,落得这样的结局难道就因为他支持维新变法?
张荫桓少年时参加过一次县试没中秀才,打消了继续应试的念头,在家苦练外语研究洋务。21岁捐钱买了一个知县官衔,再到山东巡抚手下担任文秘。因他办事周全升任安徽按察使。后经曾国藩弟弟曾国荃密荐,他以通晓英语、熟悉洋务获慈禧太后赏识,授三品衔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接着,先后为驻美国、秘鲁、西班牙三国大使。1886年10月28日,美国举行自由女神像落成典礼,张荫桓是受邀的惟一一位中国人。按清朝惯例,像张荫桓这样不是科举正途出身,又没有像左宗棠那样建立特殊功勋而担当要职的汉官是罕见的。
整个戊戌变法进行了103天,张荫桓主要做了四件事:一是充当光绪帝与康梁维新派上下联系桥梁;二是与王文韶受命共同主持铁路矿务总局;三是条陈新政建议;四是引领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会见光绪帝。光绪帝雷厉风行地颁布诏书,最猛的一天下达40多道旨意,然而光绪受到慈禧太后一定程度的掌控,要“事先请旨”和“事后汇报”等(见《戊戌变法史事考》)。但慈禧起初并未否定变法,不过随着拳脚展开,北京城开始变得风声鹤唳……
1898年农历八月初六当晚,61岁的张荫桓如往常一般在家看书,安静的胡同外传来一阵喧哗,家人说有数十名步军统领衙门的兵勇包围了进出口。一段时日以来,抨击变法的声音越来越多,他也担心康有为等人急切的变法措施会招来变故,如今果不其然。张荫桓吓得躲进内院,府上一个亲戚想从后路逃走,清兵一拥而上先把这个亲戚押往步军统领衙门。消息传回家中,张荫桓更加害怕。第二天参加一场宴会,席间喝了不少闷酒,庆亲王奕劻拍着张荫桓的肩膀安慰说:“你放心,与你无关,你不必害怕。”张荫桓出人意料地说:“不关你的事,你自然不怕,参我者众,我岂能不怕?”
发生政变后,张荫桓和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一共8人被捕。在狱中,他曾向狱卒打听“能不能留下一两人?”狱卒说上头有意留两人,他问是谁,回答是杨深秀和康广仁。等到行刑那天,他以为自己难以幸免,结果却是留下了他和徐致靖。徐被终身监禁,而他被流放新疆。上谕宣布他的罪名为:“居心巧诈,行踪诡秘,趋炎附势,反复无常”,4天后,六君子未经审讯就被斩首于北京菜市口。
陷于“帝后”党争
时隔百年回首戊戌变法,很多事情依然值得后人反思。
就张荫桓而言,他身居要位,和康有为、谭嗣同一伙后辈布衣并没有多深交情,曾经推荐康有为也没多少人知道(何况事后康有为、梁启超单单宣传帝师翁同龢举荐康有为)。说他支持维新派,成为康有为等人与光绪帝之间的联系渠道,原则上不算什么,因为慈禧一度也支持变法,只是后面引发保守党的激烈反对。当时除了帝师翁同龢外,和维新派显得亲近而办事得力的高级政府官员就属他了。他担任过驻外公使又懂英语,自然很受光绪帝重视。仅仅戊戌年三月,光绪召见张荫桓就达7次之多。所以,有人把张荫桓称为戊戌变法的“幕后大人物”。
翁同龢
他之所以遭慈禧太后严惩,主要是因陷入派系之争。当时有所谓“帝党”、“后党”,张荫桓原本没什么倾向,但他与翁同龢的亲密关系引来嫌疑。在给张的书信中,堂堂皇帝师尊翁同龢竟称张荫桓为“吾兄”甚至“吾师”,交情非同一般。另外他是买官出仕的,很善于经营敛财,因此颇受“后党”嫉恨。
戊戌变法中关键的一幕是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张荫桓殷勤周旋,还负责接待伊藤(见《光绪传》)。这次还传出光绪帝想聘用伊藤进入清政府的说法,直接导致慈禧从颐和园火速赶回紫禁城(见《戊戌变法史事考》)。如果让这个心机叵测的老外进驻皇帝身边,后果哪敢想象?贪恋权力的慈禧是绝对不允许的,加上康有为等人也有意图废后之举!八月初五接见伊藤博文时,慈禧出乎意料地坐在了帘子背后,光绪只能和伊藤寒暄几句草草收场,当时中方陪同人员就是张荫桓。当天慈禧和颜悦色地令张荫桓为伊藤精选宝星勋章,第二天就声色俱厉训斥光绪,宣布训政,下令捉拿乱党康有为。
流放乌鲁木齐
关于张荫桓流放新疆的情况,他的《荷戈集》透露一二。押张荫桓上路的人一个叫王庆保,一个叫曹景郕,是两个低微的候补知县。1898年中秋,两人接到任务押解前户部左侍郎张荫桓出直隶境内。张荫桓口无遮拦,路上聊起“最高当局”的种种。两人将他所说记录下来,成了《驿舍探幽录》,其中讲到“六君子”被杀的情况,德国亨利亲王、日本总理伊藤博文召见他的往事。他自负地认为,鉴于他是全中国惟一懂洋务的人,要不了多久就会东山再起。不少地方官员也相信这一点,不把他当流放的钦犯看待。张荫桓在西安停留时,曾在酒后说慈禧:“这老太太和我开玩笑,还教我出关外走一回。”
两年后洋人攻入北京,他被杀,和这些放浪行迹多半也有关系。
到哈密后,张荫桓受到哈密王沙木胡索特的款待,写了一首诗《哈密谒左文襄公祠》:“崇祠香火彻青霄,万里花门挞伐遥。冰雪极天曾驻节,山河如旧此回镳。”对左宗棠收复新疆给予高度赞扬。
1899年4月1日,年过六旬的张荫桓抵达迪化(今乌鲁木齐),时任巡抚饶应祺是张荫桓的门生,对流放到此的老师照顾有加,让他租住直奉义园院内(原红山宾馆,现西大桥红山新世纪大厦一带),隔乌鲁木齐河与鉴湖相望。在迪化,张荫桓几乎无事可做,除了吟诗作画,就是等待“北京的老太太”下旨重新起用。他偶尔出城到鉴湖边吟诗抒怀,回首一年来的风云巨变,不免想起被囚瀛台的光绪帝,维新事业的夭折令他深深感触,于是他捐资修建了鉴湖亭。
今天从西大桥畔人民公园大门一进去,就能望见湖心小岛上两层木结构阁楼鉴湖亭,朱梁画栋,飞檐高翘,三面环水,一座曲折的长桥与湖岸相连。这一景致经过张荫桓精心设计:光绪帝被软禁的瀛台也是三面环水的小小阁楼,只有一个木板桥相连。光绪住进瀛台后,慈禧甚至让李莲英把木桥拆掉,让光绪帝彻底与世隔绝十年之久。张荫桓对光绪帝有着君臣相知的默契,对于维新事业的不幸,对于光绪的同情,张荫桓通过这座鉴湖亭表达了隐藏的情感。
最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写过一些诗歌描绘清末乌鲁木齐的自然风貌和人情风俗。很快八国联军入侵北京,1900年7月31日,64岁张荫桓在为他的侄子画完绝笔之作后引颈就戮。尸棺在红山脚下停放了半年,次年春天才由其子垲征将灵柩运回佛山安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