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6 15:34:39 首页
【帝王档案】
姓名:李治
姓别:男
民族:汉
职业:大唐帝国第三任皇帝
生卒:公元628年~公元683年
工龄:34年
父亲:李世民
母亲:文德顺圣长孙皇后
王位继承人:李显
最大爱好:女色
最大特长:以柔克刚
最大缺点:太容易被女人控制
最大优点:仁孝温和
最大成就:永徽之治
最大错误:过度相信武后
最大快乐:娶了武媚娘当老婆
最大痛苦: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并且因中风失明
最大仇人:没什么仇人
最大理想:当个太平天子
最大妥协:与武后共掌国政
最大武功:东征高句丽、西破突厥,是有唐一代版图最大的时期
最大文治:在武后主持下,文化繁荣
当前住址:陕西省乾县50里外梁山乾陵
〖年号〗
高宗李治一生使用了十四个年号,仅次于他的妻子武则天,而如果我们不把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使用的四个年号计算进来的话,那么李治才是中国皇帝中使用年号最多的一位。
永徽:650年 - 655年
显庆:656年 - 661年二月
龙朔:661年三月 - 663年
麟德:664年 - 665年
乾封:666年 - 668年二月
总章:668年二月 - 670年二月
咸亨:670年三月 - 674年八月
上元:674年八月 - 676年十一月
仪凤:676年十一月 - 679年六月
调露:679年六月 - 680年八月
永隆:680年八月 - 681年九月
开耀:681年九月 - 682年二月
永淳:682年二月 - 683年十二月
弘道:683年十二月
(看来武则天在当皇后(天后)的时候已经有了喜欢改年号毛病了,哈哈^-^)
〖后妃子女〗
皇后
武皇后 武则天
妃
徐婕妤 唐太宗贤妃徐惠之妹
刘宫人 生燕王李忠
郑宫人 生原悼王李孝
杨宫人 生泽王李上金
韩国夫人 武氏 武则天姐(武氏与其女贺兰氏皆有宠,但未有后宫封号)
魏国夫人 贺兰氏
子
燕王李忠(母宫人刘氏)
原悼王李孝(母宫人郑氏)
泽王李上金(母宫人杨氏)
许王李素节(母萧淑妃)
代王李弘(母则天皇后武氏) 谥“孝敬皇帝”
中宗李显(母则天皇后武氏)
睿宗李旦(母则天皇后武氏)
女
义阳公主李下玉,母萧淑妃。
高安公主,始封宣城公主,母萧淑妃。
安定思公主,公主早夭,麟德元年追封安定公主,谥曰思。
太平公主李令月,母武则天
【人物故事】
〖以仁孝得天下〗
李唐替代杨隋,国都也从洛阳又转回了长安,高祖、太宗两代,都以长安为都,洛阳作为陪都相对于隋东都时代,寂静了许多。直到第三代大唐皇帝李治的时候,洛阳才重新成为首都。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其母是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李治字为善,人如其字,李治从小就非常善良温和,不喜欢骑射,却喜欢读书,而且喜欢读《孝经》一类的书。这在关陇门阀李氏这样的崇尚武功的家族里,显得非常另类。
李治刚刚开始学习《孝经》的时候,有一次李世民就问李治,说:“你已经学习了《孝经》,那你知道孝经都是讲的什么吗?”结果小李治立刻回答说:“孝,开始于事奉双亲,发展为事奉君主,最终确立人的一生。君子事奉君上,进一步思想如何对其尽忠,退一步思想如何弥补他的过错,顺应其美好,补救其错误。”太宗听后非常高兴,说:“这样做,足以事奉父兄,当一个合格的臣子了。”
可见,太宗非常喜欢李治,但是却并没有把对他的培养目标定意为继承自己的皇位上,只是希望他能做一个好臣子,就可以了。
但是事物总是会变化的,李世民虽然是一代明君,却没有想到,最终继承自己皇位的,偏偏就是李治。
李世民晚年的时候,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之间发生了为争夺皇位继承权而导致的斗争。最终,李承乾企图谋杀李泰没成功,反而使事情败露,李世民知道两个儿子的明争暗斗后,对他们非常失望,他可能已经想起了自己当年在玄武门外杀死一兄一弟后夺取皇位时的惨状了吧。
当时,李世民眼看着哥哥被自己一箭射死的那一刻,竟然惊得呆立在那里仿佛自己也死掉了一样,忘记了控制坐骑,任凭马跑到丛林里,人被挂到树上,马也被藤枝绊住。如果不是大将尉迟敬德及时赶到,李世将死于已经趁机冲到他身边并且夺了他的弓箭的李元吉之手。
李世民眼看儿子们的的斗争,正与当年自己与兄弟们的斗争一样的残酷,他不能容忍当年的惨剧再发生了。于是废掉太子承乾,同时也罢黜了魏王李泰。
事后,李世民再思考皇位继承的问题,觉得从小爱读《孝经》的李治是个不错的人选,这孩子从小知道仁孝的道理,将来总不至于像李承乾和李泰那样导致王室的内讧。于是改立本已封为晋王的李治为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李世民去世,李治在六月即皇帝位,是为唐高宗,这一年,李治只有二十二岁。李治成为继承人,既没有采取什么阴谋和手段,更没有杀戮和流血,完全是因为他讲仁爱重孝道,才被父皇选中的。
〖废王立武〗
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唐高宗李治决定迁都洛阳。
大唐自建立以来,事实上自隋朝时开始,中国的首都就一直在长安与洛阳之间徘徊着。有时是在长安,有时又是在洛阳。隋初和唐初之所以定都长安,更多的是从政治和军事的角度考虑。
李唐和杨隋一样,都是出身所谓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并且都是这个集团中最显的“八柱国”。关陇军事集团是西魏——北周的门阀家族统治集团,而八柱国更是这个统治集团里的核心。西魏——北周一系的“根据地”,正如“关陇”这个名字一样,是以长安为核心的西北地区。
所以当隋、唐的统治者们选择长安为首都的时候,其实意味着他们要迎合关陇门阀集团,反之,当他们选择东迁洛阳的时候,往往意味着他们要在政治上有新的突破了。
李治的迁都,也有此意。
自高宗即位以来,一直在沿用着父皇唐太宗李世民的各项政策、制度甚至是习惯。至于父亲的一班旧臣,也是照用不换,尤其是高宗的舅父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的姓氏,已经说明了他的族群属性——鲜卑拓拔氏贵族后裔。因此,他也理所当在的属于关陇门阀的一份子,代表关陇门阀的权益。高宗即位以后,长孙无忌既是元老,又是舅父权力极大,可以说当时的政治格局是:皇位是高宗的,政权是长孙无忌的。而长孙无忌又把政权“分包”给其他关陇门阀,宰相与门阀遥相呼应把个高宗给架空了。长孙无忌所代表的门阀势力,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甚至开始成为阻碍发展的绊脚石了。
门阀的势力甚至达到威胁到李治的家族成员的生命的地步!比如太宗最宠爱的女儿高阳公主及其附马房遗爱,因为与大哥房遗直争夺财产和爵位,结果夫妻都被长孙无忌加上了“谋反”的罪名。不仅如此,另外两个附马薛万彻和柴令狐,也被牵涉进来,于是一大批皇亲国戚,都成了“死罪”。其实长孙无忌就是想借此机会,打击异己,甚至是打击李唐宗室!从而加强自己和整个关陇派的政治权势。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高宗当然不能再容忍下去了,他与长孙无忌以及整个门阀之间的矛盾开始无法调合了。然而这个斗争最后却是通过高宗的婚姻问题而进行的。那就是“废王立武”事件。
高宗即位之后便册封了原来的太子妃王氏为皇后,是为王皇后。王皇后与“关陇派”的关系比较友好。因此很得老臣们的支持和拥护。但是,高宗很早就和唐太宗的才人武媚娘有暧昧关系,太宗驾崩以后按照遗旨武媚娘被送往感业寺出家为尼。一年之后,高宗到感业寺烧香遇到武媚娘,两人随即旧情复燃。不久,高宗就将武媚娘接回宫中,封为昭仪(皇帝妻子的最末一级),后来又想将媚娘立为更高一级的的妃。高宗如此钟爱武媚娘,除了因为媚娘确实很“媚”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宗自幼性格懦弱,需要有一个坚强果断的人来帮助和支持他。而武媚刚强好胜的个性和她“亦母亦姊”的身份,都使高宗有了一种安全感,和依赖感。所以高宗是离不开武媚娘的,一旦离开了她,高宗就会变得软弱下去。
然而高宗与媚娘的爱情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的,高宗想把武则天由初入宫时的昭仪加封为正式的妃子,结果遭到一片反对声,而其中最大的阻力,就是来自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很看不惯高宗迎娶太宗遗留下来的女人极力反对。并且号召门下、中书两省的官员一起反对。
无奈之下,高宗就亲自跑到长孙无忌家求舅父开开恩,给自己一点自由。在长孙家里,高宗又是说好话,又是给长孙家的几个儿子封官。可是长孙无忌就是不吐口同意册封武媚娘。
长孙舅舅的态度终于激怒了武媚娘,我们不要忘记了,她还有个叫常用名叫武则天,更有个大号叫武曌,她将来是要做皇帝的,岂是被长孙无忌任意欺负的软杮子?于是就准备找机会清除长孙无忌的影响。
长孙无忌平时党同伐异,得罪的人也相当的多,机会很快就来了。有个机要秘书李义府,不知怎么得罪了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就准备把他调到四川壁州去。李义府在中书省值夜班的时候,知到了这个消息,一怒之下干脆写了一个“请废王皇后、立武昭仪”的奏折。
奏折一递上来高宗和武媚娘都大喜,立即召集大臣商议此事。长孙无忌没想到自己极力想压住武媚娘不当妃子,现在人家竟然要直接做皇后了,当然是坚决抵制。另一位老臣(当然也是关陇派)褚遂良反映更加强烈,说你就是把我烹了,我也不同意。高宗心里说“我烹你干嘛呀,我又不吃人肉。”就又转过来问其他人,结果其他人也是一片反对之声。
最后高宗问到老臣李勣,李勣是太宗留给高宗的一招特殊棋子儿。当年太宗自知去日不多之时,突然把功劳显赫的李勣下狱,使其蒙怨受屈。而后,又暗暗指示高宗,一即位就把李勣放出来,好使李勣感激高宗。此计果然有效,李勣从此成为高宗的死党。如今高宗问话,李勣深知高宗的意图,当下说了句“这本是陛下的家事,何必用外人胡乱议论?”
话不在多,就这一句,彻底把高宗解放了。长孙无忌与褚遂良等人,再说不出话来。是啊,你们家娶老婆嫁闺女,都向皇帝打请示报告吗?人家皇上家的事儿,你们凭什么多管?于是,高宗不再与众人商议,立即废掉王皇后,立武媚娘为皇后,是为则天顺圣皇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武则天。
长孙无忌及大多数朝臣之所以极力反对武媚娘,其实并不仅仅因为媚娘曾经是太宗的侍妾,更重要的是,媚娘并非“关陇派”的人而且性格强势,她会支持高宗做很多高宗想做的事。媚娘在高宗身边,“关陇派”想要操纵和控制高宗,就会很困难了。而高宗,正是借着“废王立武”拉拢了像李义府这样的中下等官员,并借着这些人排斥打击“关陇派”,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进一步扩大势力,清除“关陇派”,而重用关东庶士,到了显庆二年,高宗已经将关陇派清除得差不多了,朝中高官多为关东出身。于是高宗就在这一年正式下令迁都洛阳,作为自己取得斗争胜利的一个标志。
〖开疆拓土〗
别看高宗性格比较柔弱,但是真正把大唐疆域扩张到最大的,就是他。
当年唐太宗横扫四方,被西部各邦推举为“天可汗”,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华共主”。然而,太宗晚年的时候,却在与高丽争战中连战连败。太宗自己也身中箭伤,直到临终之时,还引为恨事,叮嘱高宗一定要征服高丽。
当时的朝鲜半岛上,共有三国,高丽只是其中之一,另外两国分别是百济和新罗。永徽六年的时候,高丽联合了百济,共同进攻新罗,新罗于是向大唐求助。高宗终于找到了报仇的机会了,于是派大军进入朝鲜半岛,击败了高丽和百济,援救了危难之中的新罗。
高丽和百济被大唐打败,还不服气,百济于是救助于倭国(就是今天的日本),倭国派大军在朝鲜登陆,与唐军相遇于白江口,两军遭遇后立即开战,结果唐军大胜。从此以后,日本才开始敬畏大唐,并不断派出使者来大唐学习。
为了彻底折服高丽和百济,高宗吸取了父皇唐太宗和当年隋炀帝的教训,不再以唐朝的大军征服为主要方式。高宗与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结盟,让他们每年到高丽春种秋收的时候进行破坏,唐军则支持和配合他们的行动。如此数年下来,高丽几无可餐之粮,终于彻底臣服,从此不敢与大唐为敌。
高宗即位时,西突厥强大起来,经常侵扰大唐边界。唐宗于永徽六年,派大将程知节(就是评书戏曲里的程咬金)西击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并从此以后连年不停的对西域用兵,使得西突厥得不到休养生息的机会。这样一直打到显庆二年(657),唐将苏定方大破西突厥,沙钵罗可汗被擒。西突厥灭亡。
高宗将西突厥的领土重新划分,设置了昆陵、蒙池两个都护府,第二年又将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今新疆库车)。至此,唐朝的版图达到了最大。
【相关链接】
〖武后则天〗
武则天(即武媚娘)作为高宗的妻子,同时了担负了高宗心理上的“母亲”和“姐姐”,在高宗的一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至于高宗的一生中,前面前老爸唐太宗的光芒所掩盖,后面则被老婆武则天的光芒所掩盖。高宗自己却变得默默无闻了。
武则天是一个奇女子,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大一统王朝的正统女皇。武则天在被高宗接回宫中以后,为了成为皇后,无所不用其极。据说,为了陷害王皇后,武则天甚至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第一个女儿,并因此使得高宗下定决心废掉王皇后。武则被立为皇后之后,原来反对她的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人全部遭到贬斥,最后,长孙无忌甚至被迫自缢而死,其家族也遭到诛连。
然而高宗似乎正是利用武则天来实现打击元老功臣,尤其是“关陇派”的目的地的,在打击旧臣的同时,武则天又通过科考等方法,发展了一大批新的臣子,并引为己用。从而使她在朝中的势力日益壮大。
显庆末年,高宗因为中风而失明,无法再处理政务,就干脆把政务都交给武则天处理。并将皇帝的称号改为天皇,将皇后则为天后。又追封武则天的祖先为皇帝。于是,朝廷内外都把高宗和武则天合称为“二圣”。高宗后来甚至准备让武则天摄政,结果遭到宰相郝处使的反对而作罢。
此事之后,武则天感到宰相的权力过大,就允许百官都参与决策决议,从而将宰相的权力削弱了。这时,高宗再次下令让武则天摄政,这一次,没有遇到什么阻力。
可以说,如果没有高宗的一再扶持,协助,武则天是不可能最终成为中国的一代女皇的,武则天的军功章,真的是有唐高宗李治的一半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