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杰克》:英国诗人在一战中的爱国情怀

2015-01-28 10:15:57 首页

   在英联邦国家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阵亡将士的墓园里,都会有一块纪念碑刻着“他们的名字永垂不朽”(Their name liveth for evermore)。此句出自圣经,由英国小说家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1865-1936)选取,他的长子于1915年战死沙场。电影《My Boy Jack》(我的孩子杰克)讲的就是这段心碎的家庭故事,杰克由《Harry Potter》男主角Daniel Radcliffe 饰演。他有深度近视,根本不适合作战,但是吉卜林动用了种种社会关系送他上前线报效国家,最后等来的却是噩耗。之后自责的父亲写下了“如果有人问我们为什么死,告诉他们,因为我们的父辈说了谎”这样痛心疾首的诗句。

  百年前的世界愁云惨雾,整整一代英国青年在战壕里断送了大好青春,其中不乏才华横溢的诗人和作家。1914年8月一战爆发后,“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里的一位诗人、文学评论家,年仅27岁的光彩青年Rupert Brooke参战。他微温的乔治风格在著名的诗篇《格兰切斯特的牧师古宅》中一览无余,“教堂的钟停在了两点五十分,喝茶的时候还有蜂蜜吗?”

  Rupert Brooke英俊逼人,双性恋,人脉广。通过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的引荐,进入了皇家海军志愿预备队。他写于战时的十四行诗之后结集出版,题为《1914 及其他诗》(1914: and Other Poems),其中以那首视死如归的《士兵》最著名:

  假使我战死疆场,只请不要忘记:

  异国他乡的某处,

  将永属英伦。在那片丰饶的土地,

  埋藏着一粒更加肥沃的尘土。

  它生于英国,在那里成长,并得以智,

  曾爱恋她的鲜花,在她的小路漫步,

  流淌着英伦的血液,呼吸着英伦的空气,

  在她的河流里濯洗,受着故乡阳光的庇护。

  Rupert Brooke当然曾经扬帆远航过。可他并不知道,在船上和腐烂的尸体一起漂流毫无诗意可言。1915年2月28日他所在的军舰离港,去Gallipoli参加战斗。在途中的4月,被蚊子叮咬引发败血症,殒命海上。他的遗体被草草葬在希腊的Skyros。

  Rupert Brooke的爱国诗太有力量了,被战时的国家机器大肆宣传利用。1915 年3 月22 日的复活节,印格教长在圣保罗大教堂的讲坛上朗诵了《士兵》。他的评语是:“纯粹而升腾的爱国主义激情从未有过比这更为高贵的表达。”当时诗人已在走向死亡的路上。丘吉尔在《泰晤士报》上的讣文盛赞Rupert Brooke 是“英格兰最高贵的孩子之一”。

  1915 年5 月,Rupert Brooke 的《1914 及其他诗》出版。据估计,这本诗集在战争中每两个月就会再版一次,大不列颠的士兵们在阴惨的战壕里读着爱国诗歌,然后与之一同化为灰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