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天过海的由来:只是薛仁贵帮唐太宗避免晕船

2021-09-06 11:58:56 首页

薛仁贵唐朝名将,绛州(今山西河津市)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官至左威卫大将军、安东都护。因终生喜穿白袍,故有“白袍将军”之称。他为了保卫大唐社稷,戎马一生,出生入死,创造了“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一貌退万敌”、“良策息干戈”、“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等赫赫功勋。其撰写的《周易新本古意》,是世界最早以辩证法论证兵法的著作。

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中,记载了这样一则“瞒天过海”的故事,从中可见薛仁贵的足智多谋。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御驾亲征,领三十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唐太宗见眼前白浪排空,海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备好。

唐太宗大喜,于是便率众将领随此豪民来到其海边的家。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更是绣幔彩锦,茵褥铺地。百官进酒,宴饮甚乐。

过了不久,只听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摇动,良久不止。唐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在什么豪民家作客,大军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原来这豪民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的计策就是他策划的。

“瞒天过海”后来成为兵法上的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是著名的“三十六计”之一,用来作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薛仁贵初出茅庐,就能出此妙计,着实好生了得!

唐太宗曾这样评价薛仁贵:“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唐高宗也这样赞誉薛仁贵:“汉北辽东咸遵声教者,并卿之力也。”“古之勇猛者,无一人可敌卿”。唐玄宗也曾对薛仁贵的儿子说过:“卿父勇猛罕见,古之未有。”

能得到这么多帝王如此之高的赞誉,可见薛仁贵何牛之至!

薛仁贵的子孙也都很争气。其子薛讷,官至大元帅、宰相;其孙薛嵩,官至六州节度使、高平郡王;其重孙薛平,官至太子太保、韩国公;其玄孙薛从,也曾官至上将军。薛仁贵衍传的十二世裔孙四十七人都是朝廷器重的文武官员,为唐朝的二十一位皇帝都立下过汗马功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