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1 22:03:44 首页
水是“生命之源”,古人建城大多依水而建,因此史学界一直有“先有永定河,后有北京城”的说法。千百年来,她孕育、催生、抚养了北京,被誉为“北京的母亲河”。如今,北京成为缺水的城市,除了诸多历史原因外,对水的浪费和不珍惜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永定河冲积扇为北京城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地域空间
永定河是北京的第一大河,曾是一条迁徙无定、善淤善决的河流,故名“无定河”。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经过大规模治理后,河道相对稳定,为祈望其永远安定,再无水患,康熙帝赐名“永定河”。
永定河形成之后,在今门头沟三家店附近流出山区,进入广阔的低洼地带。河水从中上游冲击携带的大量沙石屑物不断填充低洼地区,逐渐堆积抬高。经过漫长的岁月变迁,形成巨大的扇形地域(地质学上称“洪积冲积扇”),即北起今天的海淀区清河一带,南至大兴区黄村一带。包括今天的北京城区及石景山、朝阳、大兴等区的全部,海淀区南部、丰台区东部、通州区西南部、房山区东部等广阔的地域。
冲积扇大都在海拔5米至50米之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道纵横。古代先民在这一地域定居、繁衍,从最初的简单村落逐步发展成了人口密集、经贸繁盛的都市。据记载,东周“武王封尧后于蓟”时,北京城原始聚落蓟城便在这里形成,此后历经辽、金、元、明、清,成为今天的北京城。
永定河直接或间接地为北京城提供了丰沛的水源
历史上永定河的水源十分丰富,地下水资源充足,清冽甘美的西山诸名泉主要是永定河通过石灰岩渗滤而来的,这些名泉之水汇成多条河流,流经今天北京城区大部分区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今天的什刹三海、积水潭、龙潭湖、莲花河、高梁河均为古永定河河道的余脉。特别是明清时期,正是因为有了永定河间接提供的水资源,才使西郊一带的皇家园林得以不断扩展。据考:从古蓟城内出土的大批战国至汉代陶井到明清北京城大街小巷数以千计的水井,其水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永定河。三国时期,永定河上曾修建过北京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戾陵堰、车厢渠,这个水利工程效益最好时灌溉北京周边100余万亩土地,前后使用数百年之久,对北京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深刻影响。可以说历史上的永定河是京城的“生命水道”,水滋养了北京城,养育了北京人。
永定河流域物产为北京城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
永定河流域范围广阔,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其他物产,几千年来,北京地区形成聚落并发展成为城市,一直没有离开永定河流域中上游所提供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包括生火取暖的木材、煤炭,到建筑城池、民居的石料、石灰,食用的干鲜果品等。以木材为例,自辽金到明清,皇宫和北京城中居民消耗的木柴木炭多取自于永定河流域的森林。特别是明清时期,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木柴耗量更是惊人。明廷曾设有“惜薪司”,专门掌管皇宫的木柴、木炭供应之事。当时木柴砍伐后置于河中顺流而下,漂流至今天的石景山河段的渡口,捞上岸晒干再运往京城。其中皇城所用木柴俗称“马口柴”,木柴长四尺余,整齐白净,两端刻两口,用绳捆扎。这种木柴主要产自永定河上游支流流域的蔚州(今河北蔚县)、广昌(今河北涞源县)、昌平(今北京昌平区)等地。永定河流域煤炭的开采则可追溯到辽代,今天的西山地区(门头沟、房山一带),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一千多年来,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
永定河古渡口为北京城的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
远在数千年前,永定河上就出现的渡口成为古代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随着北京城原始聚落蓟城的形成,这些渡口促进了南北交流,为辽代陪都燕京、金中都、元大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不管三千多年前的永定河是流经卢沟桥,还是流经高梁桥,永定河上的古渡口都是古代先民南北往来的必经之地。先民们之所以精心选择了今北京西南(广安门)一带蓟丘作为聚落点,是因为这里距离永定河不远,交通便利。同时,远古时期,永定河夏秋每有暴涨,洪水成灾。为了安全,人们只能选择距渡口不远,地势较高,且近于水源的蓟丘一带建立最早的居民点,并以蓟丘命名为“蓟”。它是北京城最早的前身和最初的名称。战国时期,卢沟河(永定河)渡口一带已是燕蓟的交通要冲,兵家必争之地。金大定年间兴建卢沟桥之后,更成为南方各地进京的必由之路和燕京的重要门户。到了明清时期,永定河的水上交通大大加强了南北文化与贸易交流,由此也促进了北京城市的迅速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