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闻:宋朝年间家里有孕妇,丈夫也是可以产假的

2021-09-26 15:35:15 首页

  宋朝政府其实是一个很有爱的政府,饿死儿童的事情不太会出现在宋朝。两宋期间制定了很多体恤百姓的政策。比如,很为人称道的就是计划生育政策和儿童福利政策。宋朝中央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直接参与救助、收养弃婴乃至幼儿的保护。

  宋代的幼儿救助,从贫困家庭的孕妇妊娠、新生儿出生,到灾荒、饥歉年间幼儿的遗弃,都有明确的救助和保护措施,此外还设有官方幼儿救助机构。研究学者普遍认为,我国古代政府的幼儿救助事业是从宋代开始的。

  宋代的幼儿救助保护政策,对后世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幼儿救助有深远影响。 事实上,中国古代对幼儿的救助一直都很重视,从先秦到两汉,乃至魏晋、南北朝、隋、唐等朝代,都有一些鼓励生育和物质帮扶的政策。到了宋代,这一政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学者郭文佳在其相关研究著述中提到,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京东提刑韩宗彦就上书朝廷,请求“凡下户有怀妊而不能自存者,愿赐之粟。”

  到了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朝廷正式下诏,在全国范围内救助贫民儿童的养育:“禁贫民不举子,有不能育者,(官府)给钱养之。”具体措施是“州县乡村五等、坊郭七等以下贫乏之家,生男生女而不能养赡者,每人支免役宽剩钱四千。”绍兴十五年(1145年),又诏改支钱四千为予义仓米一斛。乾道五年(1169年)四月,孝宗下诏“……有贫乏之家生子者,许经所属具陈,委自长官验实,每生一子,给常平米一硕、钱一贯,助其养育。”

  到后来,由于常平义仓实行中弊端丛生,不能随时发仓支给生男育女及养赡之家以米斛,为防止父母溺弃婴孩和解决下户养育子女困难,一些地方举办举子仓。举子仓最先由福建安抚使赵汝愚创办,对幼儿出生家庭起到了一定救助作用。

  淳熙年间,赵汝愚任福建安抚使,上书朝廷,建议:“应福建民户寺观绝产,自今并不许出卖,专一拘检,令常平司置籍岁收其租,通融以充一路养子之费,其不足处,月支常平钱米,提举官逐岁稽考,按治州县,须依原降指挥,常切验实当官散给,务要实惠及民。

  时曾官至显谟阁直学士的名臣刘光祖在《宋丞相忠定赵公墓志铭》记载此事说:“闽俗,生子往往不举。公创举子仓,凡贫不能举其子者,以书其孕之月而籍之。及期,官给之米,而使举其子,所全活甚众。”

  庆元元年(1195年),南宋朝廷“将建、剑、汀、邵四州没官田产免行出鬻,官收其课,以给助民间举子之费”。这样举子仓有了较为充足的收入来源,可较长时间地维持下去。 给予物质救助外,南宋朝廷还规定,在孕妇妊娠期内,蠲免其丈夫的杂色差役。

  在古代,作为农民可能赋税并不是很重,但是徭役杂差,却是非常繁重的,宋朝政府对孕妇、产妇的丈夫蠲免杂役的规定,无疑是非常有助于新生儿成长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