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1 21:10:19 首页
1989年12月22日,随着柏林墙的倒塌,被阻隔数十年之久的德意志民族再度统一,为何曾经的社会主义窗口在一夜之间消亡呢?
二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公告,战败并投降的纳粹德国分别由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首都柏林也划分成四个占领区。
之后,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并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本文试着从经济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
建国之初:两国同时腾飞
从1950年开始,民主德国将330万公顷土地被没收,220万公顷土地分给了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约100万公顷的土地被用作建立国营农场、林场和拖拉机站等公有制企业,土地改革彻底成功。
1950——1970年的生产性国民收入持续翻两番,年平均增长7.2%,一度跻身世界十大工业强国,成为东欧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民众生活质量最高的国家。一个人口不足1700万的国家创造了如此奇迹,举世赞叹。因而曾被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称为“社会主义的橱窗”。前来东德参观的“兄弟国家”代表团的同志们眼看如此现代化的厂房、壮观的流水线、高精尖的设备,无不发出由衷的赞叹。如果一个中国大陆人在20世纪70年代到了东德,一定会惊叹这就是理想中的共产主义了。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东德的国民经济和国民收入虽然开始出现负增长,但世界银行《1982年度世界发展报告》公布的结果显示,民主德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562亿美元,人均400美元,居世界第89位,居社会主义国家第1位。
再看看西德。早在1936年,德国西部地区在全国整个工业产值中占61%。德国分裂后,西德的工业产值占1944年的63%,因此西德有着良好的工业地理优势。其次,在 1961年柏林墙建立之前,大约1000万难民和战俘来到西部,包括来自东德的300万人,其中有就业能力的人口约占60%。其中许多是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素质以及从事独立职业的人才,成为西德经济腾飞的基础。其实,东德以巨大代价为西德培养了建设人才。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西德国民总产值超过英法两国成为仅次于美国、苏联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
八十年代:西德继续腾飞,东德开始没落
进入八十年代,由于东德沿袭了前苏联的发展模式,偏重重工业、军工企业和国家面子工程的投入和建设,严重忽视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业以及与国民衣食住行,国民经济一直畸形发展。加上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的劳动报酬制度,严重束缚国民生产积极性和思维创新能力。东德逐渐显示出没落的迹象。
再看西德。政府一开始就致力建立一个既能发挥市场竞争活力,又兼顾社会平等和福利保障的“社会市场经济”和“福利国家”体制。用20年的时间,建立了一个世界上花费最大、设计得很周详的社会保障体制。既解决国民的后顾之忧,又促进经济的繁荣稳定发展。
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末,东、西德国的差距越拉越大。东德人均GDP仅为西德的1/4,劳动生产率仅为西德的30%,进出口贸易为西德的1/10,科技水平落后于西德20年。工人的平均月工资收入为1270东德马克。
而西德工人的平均月工资为3850西德马克,按照1: 1的比率计算,民主德国的平均月工资只及联邦德国的三分之一。至1989年,东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降为联邦德国的33%。并欠下210亿美元的外债。(微信号:songshugonghui)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