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6 11:59:26 首页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二十五日,热河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内,60岁的嘉庆皇帝气息奄奄,病势沉重。嘉庆自知病将不起,即召赛冲阿、索特纳木多布斋等王公大臣,公启镁鐍匣,宣示御书。鐍匣内,有嘉庆四年(1799年)四月初十日,由嘉庆亲书立旻宁为皇太子的朱谕一纸。戌刻,嘉庆病逝。八月二十七,旻宁即皇帝位于太和殿,以明年(1821年)为道光元年。这样,清王朝又一个以秘密建储方式确立的皇位继承人接续了帝统。此即为清朝入关后的第六代皇帝——道光皇帝。
嘉庆皇帝共有五子,旻宁为嘉庆第二子,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八月初十日诞生于撷芳殿,为孝淑睿皇后所生。旻宁虽为嘉庆次子,因长子早殇,这样,旻宁在他三个成年的弟弟中实际居长子之位。旻宁6岁入上书房课读,检讨万承风、编修秦承业是他的开蒙老师。等到旻宁年龄稍长,学有所长之后,礼部右侍郎汪廷珍暨翰林院学士徐颐与之“朝夕讲论”,旻宁因而得到进一步深造。在诸位老师中,万承风深得旻宁敬重。在他即位后,忆及冲龄就傅情景,犹盛赞万承风“尽心讲贯,深资启沃”,决定对已谢世的万承风晋赠礼部尚书衔,并赏给万承风之子万方熙举人的功名。关于旻宁课读期间学业上的成就,除了《清宣宗实录》中,“经史融贯”、“圣业益精”的堂皇记载而外,无从查证。旻宁幼年就读,自然不只是熟读四书五经、先朝圣训,国语骑射也是同样重要的功课。史载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旻宁10岁的那一年,随祖父乾隆行围威逊格尔。突然,一头惊慌失措的鹿被人轰出了丛林,旻宁眼捷手快,弯弓搭箭,直射奔鹿,鹿应声倒地,围场上立时欢声雷动。旻宁的这一手,使得80高龄的老祖父乾隆笑逐颜开,心花怒放,当即赐旻宁黄马褂一袭,翠翎一支。事后,兴高采烈的乾隆特咏七律一首以志其事。句中有:“老我策聪尚武服,幼孙中鹿赐花翎,是宜志事成七律,所喜争先早二龄”。1乾隆看到旻宁10岁初围得鹿,不由忆及自己12岁时,木兰从狝初围获熊的得意往事,故有“所喜争先早二龄”之句。乾隆对幼孙的“神武智勇”十分欣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故而诗中又云:“家法永遵锦奕叶,承天恩贶慎仪刑。”隐然以承继帝统的厚望寄托于旻宁。旻宁既得祖父乾隆如此赞誉和恩眷,作为旻宁父亲的颙琰,自此对这个实际居长子地位的儿子另眼相看,给予他更多的关顾。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决定禅位于已经密建的皇储颙琰。嘉庆元年(1796年)元旦令节禅让礼成后,旻宁的父亲颙琰做了皇帝,是为嘉庆皇帝。然而,处于太上皇乾隆和乾隆宠臣大学士和珅双重压力下的嘉庆不过是一个毫无实权的傀儡。嘉庆深感自己处境险恶,自己的皇位尚且岌岌可危,哪里还谈得上考虑密建皇储?因而,嘉庆在即位后的三年中,没有确定皇储。嘉庆四年(1799年)年初,乾隆病逝,嘉庆开始亲政。嘉庆在办完诛灭和珅,巩固了权力这件大事后,即于嘉庆四年四月初十日,亲书旻宁之名,缄藏鐍匣。自密定储贰后,嘉庆对旻宁关怀备至。长夏炎凉,则有瀛台读书之命,仲春肄武,則有南苑习围之谕。摒窥测,杜猜疑,尽全力维护旻宁。寿皇展拜,则命随行,裕陵敷土,则命恭代。至于郊坛之祈报,陵庙之荐享,时复主鬯代行。嘉庆十三年(1808年)旻宁嫡福晋钮祜禄氏病逝,嘉庆特命座罩用金黄色。嘉庆竭力以这些特殊待遇来突出旻宁在诸皇子中的特殊地位。嘉庆十八年。(1813年),紫禁城内的一场变乱,使旻宁的“神武智勇”获得了又一次表现机会,从而也进一步巩固了旻宁的地位。
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日,天理教徒200人发动起义,在宫内太监的接应下进入东华门和西华门,在宫廷内与宫廷守卫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浴血奋战。在起义军攻打隆宗门并进入内廷之时,旻宁与诸皇子正在上书房。旻宁闻变,急差人取内撒袋、鸟枪、腰刀,迅速披挂停当。这时,京城禁卫军还未入宫,旻宁见有五六名起义军正在养心门对面南墙外膳房房上从西大墙向北攻击,旻宁立即举枪射击,一名起义军即刻坠墙身亡。旻宁又见一名起义军手执白旗,正向其余几名向北进攻的起义军指示方向,旻宁举枪又将执白旗者击中。连遭狙击的起义军被迫撤离西大墙。午后申时,留京诸王及内务府大臣引兵入神武门增援,原准各派往滑县镇压天理教起义的火器营1000多人也被调入宫内。突入宫门的起义军被残酷地消灭了。宫廷内一场殊死搏斗以起义军的失败而告结束。
当天理教起义军于京城发难时,正值嘉庆秋狝木兰。旻宁本也随扈木兰,因阴雨减围,旻宁因而先还京师。京城变乱平定后,旻宁偕皇三子绵恺飞章嘉庆行在。嘉庆览奏,对“汉唐宋明未有之事”竟在大清朝发生,感到十分震惊。九月十七日,嘉庆在返京途中,颁“罪己诏”,祈求上苍赦罪、保佑大清江山。在这次京师变乱中,唯一能使嘉庆聊以自慰的是,已被密建为皇储的旻宁的表现。嘉庆对旻宁的报告“垂泪览之”,看完之后,内心深处充溢着对旻宁无限的嘉许之情,激动的心情竟使他无法找到确切的语言来表达对儿子的赞扬。尽管如此,嘉庆在上谕中还是用 “有胆有识”、“忠孝兼备”之词盛赞了旻宁。旻宁因此被封为“智亲王”,连为其立过汗马功劳的所用之枪,亦被嘉庆冠以“威烈”之名。
旻宁于京城急变之时,临危不乱,身先悍卫,保住了清廷重地,对清王朝来说,确实“功在社稷”。身为皇子的旻宁深知,谨慎、谦虚,在这种时候对于确立他在嘉庆和王公百官面前的完美形象是多么重要。他在给嘉庆的奏章中,始终不忘把握住这一点。他在给父皇报告京城之变的第一个奏章中,即有“子臣实出无奈”,“子臣手足无措,大胆在官內放枪”的语句。嘉庆阅后,虽云旻宁“大胆无奈”的说法“殊觉过当”,然而,“词语谨饬”的赞语显然是对旻宁故作姿态的肯定。在嘉庆褒奖旻宁的上谕颁发后,他在谢恩奏章中,又进一步将自己当时诚惶诚恐之状淋漓尽致地加以宣染:“事在仓卒,又无御贼之人,势不由己,叨天祖皇父皇母鸿福,却贼无事,子臣年幼无知,于事后愈思愈恐”。3旻宁的表演大获成功,他得到嘉庆“功在社稷”,“不自满假”,“有大能谦,不矜不伐,圣人之功,超迈前古”4的高度评价。由此,嘉庆对旻宁信任弥坚。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东巡拜谒三陵的嘉庆,特命旻宁随侍行礼,瞻仰太祖太宗所贻法物。嘉庆耳捉面命,谆谆告诫旻宁“缔造维艰,守成匪易”。嘉庆又御制《大礼庆成记》,首述高宗密建隆恩,又隐示社稷付托得人,克绳祖武之意。这表明,嘉庆对亲政后选定的皇储是很满意的。这一年七月,嘉庆于病重之际,颁诏山庄,旻宁继位,乃顺理成章之事。
旻宁的继位可谓一帆风顺,然而,继位后的道光皇帝而临的是他的历代老祖宗从未遇到过的复杂政局。
有清一代,在经历了被称作盛世的康乾时代之后,到嘉庆朝,整个社会已呈现一片“四海变秋色”的衰败之象。嘉庆统治时期,清王朝又经历了连绵不断的农民起义的冲击,清王朝的衰败一发而不可收。这表明,在中国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制度已然病入膏肓。当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正缓慢地徜徉于历史长河之中时,世界形势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欧美的一些主要国家已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社会经济正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地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强国恃其经济实力和坚船利炮,不断在中国沿海叩关破门。清政府竭力维持的闭关锁国的局面再也无法继续下去了。内则战乱频仍,外则边患四起。一个以传统方式造就出来的皇帝,要治理的却是一个既有旧矛盾又有新危机的古老帝国。
道光皇帝在位凡30年,为挽救清王朝的衰败,曾对国家财政、吏治、社会风尚等方面的诸多弊政,竭力加以矫治。悠悠三十载一瞬即逝。道光三十年(1850年)初春,当道光皇帝于圆明园慎德堂溘然长逝时,他的儿子奕詝从他手中继承下来的却是一个更加破败的王朝。这个王朝经过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打击之后,已开始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之后,正加紧策划着新的战争阴谋。源自广西的农民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呈燎原之势,清王朝面临着更加严重的统治危机。其实,在道光当政的30年中,还是有政绩可书的。19世纪30年代末期那场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就是道光以前所未有的果敢和勇气推动和促成的。就个人品行来说,道光在清朝乃至中国历代帝王中,绝非贪暴、淫逸之君,相反,其“俭德”向为旧史家所津津乐道。道光治理朝政,也称得上勤、谨。如果按照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道德标准来衡量,道光大概不失为有德之君。如道光这样的君主,倘若继承的是一个太平盛世,尚可能有所作为。然而,道光需要治理的却是一个充满错综复杂矛盾的古老国度。一个用传统方式培养起未,又企图用传统方式来治理已发生了极大变化的国家的帝王,自然不会创造出什么奇迹。
道光以传统的方式治理了国家,他同样也以传统的标准,以自雍正以来采取的秘密建储方式选择、确立了皇嗣。
道光即位后,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犹豫不定之后,终于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 “用立储家法,书名缄藏”。5这一年六月十六日,道光在一张9.5×21.6公分的四扣折纸上朱笔以满汉文合书“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以汉字书“皇六子奕訢封力亲王”。道光将所书御书用深浅稍有区別的黃纸分两层包封。“直接包御书的黄纸,背而朱笔写着‘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字样,并有道光的亲笔签名,放在黄纸裱面、白纸裱里的硬纸板夹中。外面又用黄纸包封。背面朱笔写着满文‘万年’字样,并有道光的签名”。道光在亲书以上御书时,同时书写遗谕两份,交待他死后应办的事项,共四条。“遗谕有两份。一份用10×22.5公分九扣折纸,朱笔书写,末段书有‘寝宫合符匣内手书与此同’字样,用黄纸包封,朱书‘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公同手启’字样,并贴有封条,上有道光签名和用满文写的‘封’字。另一份用9.8×15.7公分十八扣折纸,朱笔书写,末段书有‘内阁所藏同’字样,放在黄硬纸板夹中,用黄纸包封,背面贴有封条,两端加盖‘道光之宝’戳记,并有道光用满文亲书的‘封’字。”道光的立储御书和遗谕分別被密封在两个匣内。收藏道光遗谕的木匣“比较简单。就是普通的报鐍匣(官员向皇帝递送奏章时装奏折的木匣),是用薄木板做成,长27.9公分,宽13公分,厚3.6公分。黄绫包面,黄纸裱里。扣吊住贴有封条,加盖‘道光之宝’戳记三颗。匣外用黄纸包封,正面朱书‘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公同手肩’字样,背面贴封条,两端加盖‘道光之宝’戳记,封口端住有道光的亲笔签字。”收藏立储御书的鐍匣则比较考究,“用楠木制成,长32公分,宽16.7公分,厚8.7公分,合页和锁匙均是铜质,雕饰着精美的蝙蝠翔云图案,锁孔上还装着一个桃型锁盖,匣内有黄绫衬裱,匣外用黄呢缝套,三边合口处共缝有九个铜钮和扣袢,鐍匣三面启口处均贴有封条,两端封条上有道光亲笔签名,正面封条上也有道光亲笔签名和亲书‘道光二十六年立秋’字样”。以上关于道光立储御书和遗谕的有关实物文献的介绍均见李鹏年《雍正创建秘密立储制度》一文的描述。李文系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目前保存的道光有关立储的档案文件和实物文献所写。中国第一历史博物馆保存的有关实物和文献,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一份可窥见清代秘密立储具体作法的实物文献,因而,它对于清代秘密立储制度的研究来说,确实是“极为珍贵,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第一手材料”。6故而本文作了较为详细的引用。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病势危笃的道光皇帝于圆明园招宗人府宗令载铨,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何汝霖、陈孚恩、季芝昌,总管内务府大臣文庆等公启鐍匣,宣示御书、遗谕。同时,宣示道光亲笔朱谕。这份朱谕是道光病重时,在圆明园慎德堂所书。其内容为:“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它。”7朱谕宣示后,放在原来收藏御书的鐍匣内。
道光皇帝是清代最后一个实行秘密建储的皇帝,因为在道光以后继位的几个皇帝,或者因为只有一个皇子,或者根本就没有子嗣,因而无需实行秘密建储,因此,这种制度自然也就不废而止了。考诸道光以前历代皇帝实行秘密建储的方法,道光的具体做法与他的父祖辈有明显的区別。一是道光在病重时抱病亲书朱谕,再次申明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的旨意,二是道光在书写立储御书时,同时晋封皇六子奕訢为亲王;三是道光在密藏立储御書時,同时将遗谕一同密藏。道光的这些做法,在雍正、乾隆、嘉庆几朝立储时,有关史料没有涉及这些方面的记载。道光为什么要采取这一系列烦琐的做法呢?道光的所作所为,证实了道光在立储过程中曾经有过的犹豫、矛盾,同时也反映了道光对后世政局的忧虑。
道光皇帝共有九子。长子奕纬生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死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二子奕纲,三子奕继幼殇。四子奕詝生于道光十一年六月,即长子奕纬死后两个月。五子奕淙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过继给嘉庆第三子和硕惇格亲王绵恺为嗣。道光其余尚有皇六子奕訢、七子奕譞、八子奕詥、九子奕鏸。
与嘉庆相比,道光建储较晚。道光在即位后,为什么没有将长子奕纬密建为储呢?其中缘故不得而知。不过,我们根据道光后来在立储时极为谨慎、郑重的作法,似乎可作此推论,那就是道光希望在秘密建储时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因为奕纬之后的两子幼殇,使道光没有了选择的余地。直至道光十一年开始,奕詝兄弟们相继问世,道光才有了对诸子进行考察和选择的机会。在道光的以奕詝为长的几个儿子中,六子奕訢因才华出众,深受道光的钟爱。
奕訢,生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其母为道光妃博尔济吉特氏。奕訢在六岁之后的皇子例行的课读、骑射训练中,逐渐崭露头角。奕訢与众兄弟的关系中,与四哥奕詝的关系最为密切。这是因为两兄弟年龄相差无几,既同室读书,又同武场肄武事,俩小无猜,兄弟情谊深厚。特別是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当奕詝生母钮祜禄氏病死后,年方l0岁的奕詝即由奕訢生母博尔济吉特氏抚养,两兄弟的关系更加密切。奕訢与奕詝习武时,共同切磋武艺,共制枪法二十八势,刀法十八势。道光对此很赞赏,特地赐其枪名曰“棣华协力”,赐其刀名曰“宝锷宣威”,同时又以白虹刀赐之。奕訢为此深为得意。道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逐渐把建储的目标集中在奕詝、奕訢两兄弟身上。奕詝自6岁入学,受“公忠正直”之士杜受田“朝夕纳诲”,历十余年之久。道光以奕詝长且贤,有意立之为嗣,但又憾其才华不及奕訢,故而犹豫再三不能决定。正当道光踌躇不决时,一年一度的南苑校猎举行了。诸皇子在父皇面前各显才能。校猎结束后,皇子们纷纷出示各自的战绩。奕訢因一心要在道光面前显示自己的勇猛和娴熟的箭法,故“获禽最多”。8而奕詝在校猎场上竟两手空空,一无所获。道光未免奇怪,问其缘故,奕詝答曰:現在正当万物复苏的开春时节,鸟兽繁衍滋生,我实在不忍伤害这些生灵,以致干扰天生万物的生长发育的节律,奕詝的这番话,使以仁、孝传统道德标准衡量一切是非的道光龙心大悦,称赞道,“此真帝者之言!”这件事使道光心中的天平明显地向奕詝倾斜了。上面的这段故事见诸《清史稿》中的《杜受田传》。还有一个见诸野史中的关于奕詝得储位的故事,究其实质来说,与正史记载十分相近。这则故事说:皇四子的师傅是杜受田,皇六子的师傅是卓秉恬(查《清史稿·卓秉恬传》,卓秉恬并没有做过奕詝的师傅)。道光晚年衰病之时,一日将召二位皇子入见,准备藉此最后确定储位。奕詝、奕訢各自问计于自己的师傅,究竟应如何答为宜。卓秉恬教授自己的学生说:你父皇如果有所垂询,你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显然,卓秉恬企图凭借奕訢的才华,以其所长,攻奕詝所短,以此來超过奕詝。而杜受田则审时度势,决定扬长避短。于是,他教自己的学生说:阿哥如果向你的父皇条陈时政,智识远远赶不下六爷。要取胜只有一个对策,当你的父皇在言及自己年老多病、可能将不久于帝位时,你什么也不用说,只要一个劲地伏地流涕不止,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表现出你对父皇的孺慕之诚。奕詝对老师所授对策佩服得五体投地,道光召见时,遂不折不扣地依计而行。后来的事实表明,杜受田之策大告成功。道光深为奕詝的“孺慕之诚”所感动,连声称赞皇四子仁孝,储位遂定。这两则故事,内容情节不同,其精神实质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总之,经过几次较量,打着仁孝旗号的皇四子奕詝,终于击败了确有出众才华、而又急于表现自己才华的皇六子奕訢,成为法定的皇位继承人。一个从传统中走出来的皇帝,又以传统的标准、传统的方式,最后确定了皇位继承人。
道光辞世后,奕詝即位,是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七代皇帝咸丰皇帝。奕訢对奕詝的夺得帝位始终耿耿于怀,从此种下了兄弟猜嫌不和的种子。咸丰皇帝在即位后,即根据道光遗谕,即封奕訢为恭亲王。咸丰三年(1853年)九月,奕訢又获得了署领侍卫内大臣办理巡防的要职,十月,咸丰又命其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咸丰四年(1854年),咸丰又连续授奕訢都统、右宗正、宗令之职。纵使咸丰对奕訢重任屡委、恩宠优加,仍然无法完全弥合兄弟间的嫌隙。在咸丰即位后的一段时间里,兄弟之间的关系依靠既为奕訢生母、亦为奕詝养母的孝静皇贵妃调停,尚能维持表面上的和谐。咸丰五年(1855年),孝静皇贵妃病危。奕訢请咸丰尊其母为太后。奕詝内心深不以为然,故口头上虽哦哦连声,实际并不愿办。奕訢封母心切,即至军机处,传旨令具册礼,逼得咸丰不得不为其母上尊号“康慈皇太后”。这样,奕訢虽为其母争得了封号,但与奕詝间的裂痕更大,矛盾也日渐公开化了。这一年七月,康慈皇太后逝去。不久,咸丰即以奕訢办理皇太后之丧“礼仪疏略”的罪名,将奕訢逐出了军机处,并罢其宗令、都统之职。直至咸丰七年(1857年)五月,咸丰才重新授给奕訢都统之职。从此奕訢一直处于受冷落、被排斥的地位。
奕詝、奕訢由觊觎帝位而导致的猜嫌不和,在咸丰当政的十多年中,倒也没有在政海中变幻出什么大的风暴。因为咸丰皇权在握,奕訢纵有满腹的牢骚和不满,也只能忍气吞声、俯首称臣。但是,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当咸丰在内忧外患的煎迫下,于正当壮年时即留下一个乳臭未干的儿子撒手归天时,终于给了奕訢一个重返政治舞台中心、充当重要角色的机会,并由此演化出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一场宮廷政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