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波斯之战:拖垮两个帝国得不偿失的战斗

2021-09-06 11:59:37 首页

  萨珊家族崛起于伊朗西南部法尔斯(“波斯”本来就是这里的古名)。王朝的始祖萨珊是琐罗亚斯德教的祭司。3世纪初其子帕佩克据其根据地斯塔赫尔(今Istakhr)自立为王。224年帕佩克之子阿尔达希尔一世(224~241在位)推翻帕提亚王朝(安息帝国),226年在泰西封加冕,自称诸王之王。他进而占领原帕提亚帝国的广大地区,建立中央集权的萨珊波斯封建帝国;又北征亚美尼亚,粉碎帕提亚遗族与大月氏人的联合,巩固了帝国的边境。他以祆教为国教。

  沙普尔一世(241~272在位)使罗马帝国受到3次极沉重的打击。第3次大败罗马军于埃德萨附近,俘罗马皇帝P.L.瓦勒里安(260)。他所统治的领土共有27省,东境远达今锡尔河流域和印度河的中上游。沙普尔一世自称伊朗和非伊朗的诸王之王。为了统治多民族的帝国的需要,他扶植摩尼所创立的世界宗教。他死后,摩尼教遭到迫害。

  4~5世纪,萨珊王朝与西邻拜占庭帝国不断进行战争,互有胜负;在东境则先后受游牧民族--匈奴的一支匈尼特人和嚈哒人的威胁。萨珊王菲鲁兹(又称卑路斯,457~484在位)抵御嚈哒人,战死。其时王室衰弱,贵族专横。菲鲁兹之子卡瓦德一世(488~496,499~531在位)企图利用玛兹克运动抑制贵族专横,498年被贵族推翻。501年他靠嚈哒人的支持恢复了王位。

  卡瓦德一世之子库斯鲁一世(531~579在位)统治期间,帝国达于极盛。他在嗣位前3年,即与祆教僧侣合谋,镇压了玛兹达克教派;嗣位后实行一系列改革。增加国库收入,缓和国内矛盾,又依靠小贵族,让他们担任地方行政职务,从而降低少数世家大族在政治上的作用。约558年,他与西突厥联合,击溃嚈哒。572年,为了断绝拜占庭从海上取得中国丝绸的通路,占领了也门。以后,拜占庭又与西突厥联合,发动对伊朗的长期战争。

  库斯鲁一世之子霍尔米兹德四世(578~590在位)继续与拜占庭的战争。在国内,他企图依靠基督教徒加强自己的地位,继续执行抑制大贵族的政策,因而触怒大贵族和琐罗亚斯德教的僧侣,结果被推翻。其子库斯鲁二世(590,591~628在位)继位不久,602年,对拜占庭发动战争,征服了整个小亚细亚,洗劫叙利亚,占领安条克、大马士革、耶路撒冷,最后于619年占领埃及,他以此得到帕尔维兹(Parvīz,意为胜利者)的称号。

  622年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收复小亚细亚,627年进至底格里斯河中游地区。

  库斯鲁兵发也门,打破了半岛政治格局和社会结构的平衡,这对阿拉伯社会的重新洗牌起到了助推作用。更富戏剧性的是这,这场变革爆发出的能量,最终导致萨珊王朝的倾覆。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南征北战,短短二十余年间,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半岛已统一在真主的大旗下,然后穆斯林四出征服,而波斯帝国也被他们列入了征服的名单。637年,阿拉伯军队在赛尔德·本·艾比·瓦戛斯率领下,大败萨珊军于卡迪西亚,攻下泰西封。这时距库斯鲁征服也门,仅过了62年。642年奈哈万德之役决定了萨珊帝国的灭亡。末王伊嗣俟三世于651年在木鹿被一个磨坊主杀死。其子俾路斯逃亡至东土大唐,任右武卫将军,当时唐朝唐高宗当朝。

  萨珊波斯继承了安息与罗马抗衡的传统,在亚美尼亚、小亚细亚、叙利亚边境与罗马及后来的拜占庭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231年,阿尔达希尔一世致书罗马皇帝塞维鲁,要求罗马势力退出亚洲,长达400年的罗马波斯战争正式开始。

  232年,萨珊波斯同罗马交锋,打败罗马军队,并通过和约获得亚美尼亚。公元260年,沙普尔一世同罗马帝国军队交战,大败罗马军,并俘虏罗马帝国皇帝瓦勒良。至今在帕赛波利斯附近仍留存着纪念这次胜利的摩崖石刻,它以巨幅浮雕表现瓦勒良跪着为沙普尔一世骑马上鞍垫脚的情景。这次战争后,萨珊一度占有小亚东北部的卡帕多细亚。但萨珊与罗马之争一如安息王国时期呈拉锯之势。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先、君士坦丁等都曾率军远征波斯,但未取得显著战果。

  公元286年,罗马煽动亚美尼亚起事,萨珊被迫撤退,以后又丧失底格里斯河以西之地。375年以后,罗马帝国忙于应付哥特人等日耳曼蛮族的入侵而无暇东顾,波斯也因抵御匈奴人的侵扰无力继续向罗马挑战。

  公元395年,庞大的罗马帝国饱受各路蛮族侵扰,为便于管辖而将帝国一分为二,东部帝国即以君士坦丁堡为首府,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

  公元476年,西罗马在经历了包括匈奴和诸多日耳曼部落的反复侵袭之后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拜占庭遂成为唯一的罗马人帝国--实际上他们一直以罗马帝国正统自居。拜占庭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继续占有巴尔干半岛、小细亚、亚美尼亚、叙利亚、巴勒斯坦、上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利比亚等地区,是一个横跨三大洲的大帝国。

  公元487年,萨珊波斯的卡瓦德一世上台执政。他指挥由波斯人、匈奴人和阿拉伯人组成的联军从拜占庭帝国手中夺走了上美索不达米亚和亚美尼亚。

  公元502年,联军又围攻阿米达城,经80天鏖战,攻陷该城,后又连续击败拜占庭军队的反击。505年,双方媾和,拜占庭以1000磅黄金为代价复得阿米达城,双方维持原有边界,处于和平状态20年。

  公元527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一世去世,其外甥查士丁尼继位,即有名的查士丁尼一世。为恢复昔日罗马帝国的版图,他对内厉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对外积极向东、西两个方向举兵扩张。他向东方的征讨重开了罗马波斯战争。在以后的100多年内,拜占庭与萨珊波斯之间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争霸战争。

  第一次战争:公元528-531年。527年,刚刚继位的查士丁尼一世就任命22岁的贝利撒留为东征大元帅。528年,波斯先发制人,命大将扎基西斯率3万大军向拜占庭军发动猛烈进攻,在529年的尼西比斯首次战役中击败贝利撒留,并直扑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战略重镇德拉城。530年的德拉城战役,波斯大军全军溃败,后来从叙利亚沙漠方向发动的多次进攻也在贝利撒留的巧妙反击下失败。531年,双方在卡尔基斯会战,波斯打退了贝利撒留的进攻。532年双方媾和,拜占庭撤回德拉城驻军,向波斯支付1000磅黄金。

  第二次战争:公元540-545年。540年,库斯鲁一世率大军从首都泰西封出发,对拜占庭的幼发拉底防线发动突然袭击,先后攻下希拉波利斯、卡尔基斯,直捣叙利亚首都安条克。经过激烈战斗,波斯攻下该城,并大肆烧杀抢掠。543年,乘拜占庭内讧之机,库斯鲁一世进占亚美尼亚,全歼了前来进攻的3万拜占庭大军。544年,库斯鲁再次亲征上美索不达米亚,围攻首府埃德撒城数月之久,但未果而撤。545年,双方缔结5年停战协定,拜占庭收复波斯占领的全部领土,支付赎金2000磅黄金。

  第三次战争:公元549-562年。547年,库斯鲁一世率8万大军进占科尔奇斯王国,并攻陷拜军的庇特拉要塞。549年,查士丁尼一世应科尔奇斯人的邀请,派大军进攻庇特拉要塞。经过3年断断续续的攻战,拜占庭军队夺回庇特拉要塞,波斯军伤亡惨重。此战之后,双方在高加索山麓又进行了6年的拉锯战。拜占庭先赢后输,波斯军队连续获胜。

  555年,法息斯河口一战,拜占庭军队背水一战,向轻敌冒进的波斯军队发起反攻,消灭敌1万余人,大获全胜。562年双方再次媾和,波斯放弃对科尔奇斯的领土要求,拜占庭每年向波斯支付黄金1.8万磅,有效期50年。

  第四次战争:公元571-591年。571年,查士丁尼二世停止向波斯支付年金,库斯鲁一世以敌人毁约为名率军进攻德拉城,经5个月的厮杀破城而入。索得黄金4万磅后,波斯撤军。589年,波斯发生内乱,拜占庭皇帝莫里斯派7万大军援助库斯鲁二世夺取王位。591年,拜军在幼发拉底河畔击败波斯军,杀掉篡位者,攻陷泰西封,扶库斯鲁二世登上波斯王位。波斯则将亚美尼亚的大部分和伊比利亚的一半割让给拜占庭,并订立“永久和平协定”。

  至625年,希拉克略平定小亚细亚西部。公元626年至627年双方继续征战不停。628年,波斯发生政变。631年,科巴德二世的继任者与拜占庭终于达成和议:波斯归还历代侵占的拜占庭领土、释放战俘、归还抢自耶路撒冷的“圣十字架”,归还抢自拜占庭的一切财物,偿还数年军费。波斯仅得保存原有国土,此外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罗马波斯战争历经400年,双方交战数百次。战争结果虽然波斯失败,但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拉锯战,战争的结果只不过恢复了交战双方的战前状态罢了。罗马波斯战争严重消耗了交战双方的力量。拜占庭帝国的军事力量由此大大削弱,以致后来无力抵御蛮族和阿拉伯人的入侵,为它的最终衰亡埋下了隐患。波斯经此长期战争更是元气大伤,大厦根基动摇,20年后的651年,萨珊波斯被阿拉伯帝国灭亡。可以说,历时4个世纪的罗马波斯战争加速了罗马帝国特别是拜占庭帝国衰亡的步伐,更为萨珊波斯敲响了丧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