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史上母亲出轨 国君儿子是如何应对的

2018-01-11 21:32:09 首页

  历史上有几个嫁给帝王的美丽女人,由于后人把她们看成是祸乱朝政,最终这个国家又灭亡,因此被称之为“红颜祸水”。不过,像褒姒、妲己这些女子,她们虽然把帝王迷惑的神魂颠倒,但总体上还是守在婚姻的框架之内的。所以说,这误国一说就变得很牵强,至少,她们还能够守“妇道”,责任算在她们头上就很不公平。在春秋战国这段时期,倒是另有那么几个红颜女子,她们身为一国之母,却出轨偷情,干出了使国家丢颜面的事情。这些人作为国君夫人,丈夫死后就成为了太后,其后任国君就是她的儿子,她们出轨,儿子国君肯定要为之蒙羞。那么,这些国君儿子们是怎样应对这样的事情呢?

  文姜与鲁庄公

  文姜是齐僖公的女儿,许配给鲁国国君。齐僖公二十二年(前709),鲁桓公派公子挥到齐国迎娶文姜为妻,并立为夫人。文姜出嫁前曾经与哥哥诸儿私通,齐僖公死后,诸儿继位为齐国国君,史称齐襄公。鲁桓公十八年(前694),鲁桓公和夫人文姜来到齐国,两个人旧情复萌,又在齐国干出了苟且之事。鲁桓公知道了这件事情,怒责文姜,文姜呢,她又把丈夫的责骂告诉了齐襄公。齐襄公宴请鲁桓公,将其灌醉,然后派一个叫彭生的大力士将鲁桓公抱上车,并借机会将鲁桓公的肋骨折断。当鲁桓公被抱出车的时候,人已经死了。鲁国为此对齐国说:“我们国君敬畏您的威严,不敢安居,到齐国修两国友睦之礼。礼成而人未归,罪责无法追究,只求得到彭生以在诸侯面前洗掉丑闻。”齐襄公于是杀掉彭生以向鲁国赔罪。

  鲁桓公死后,鲁国人立了太子同为君,即鲁庄公。鲁庄公是文姜生的第一个儿子,因为生日和父亲是同一个月,所以取名叫“同”。也是因为鲁桓公死在齐国这件事情,文姜留在齐国,不敢返回鲁国。

  文姜暂时住在鲁、齐边境,想等以后再回到国都,出于孝道,鲁庄公派人在禚(音:zhuo)地给她建造了一处宫室。齐襄公听说后,也在禚地附近齐国境内的阜地建造了一座宫室,以便于文姜来往于两国。鲁庄公八年(前686),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杀死,齐国人拥立了公子小白为君,即齐桓公。政治上的巨大变故,迫使文姜回到了鲁国国都。由于鲁庄公继位时只有十二岁,鲁国很多大事都是由文姜来做主处理。回到国内以后,文姜一心一意帮助儿子处理政务,倒是表现了非同一般的治国能力。齐、鲁两国的长勺之战,鲁国打败了齐国,其决策者就是这个文姜。在她的治理下,鲁国一时称强。鲁庄公在位三十二年,由于在继承人选择上安排不当,鲁国发生了内乱。成语“庆父不死,鲁难不已”中的那个庆父就是他的弟弟,庆父作乱,其根源应该追溯到他身上。不过,他在对母亲这件事情的处理上,还是比较理智得当的。

  夏姬与其子夏征舒

  夏姬是郑穆公的庶女,嫁给陈国夏御叔为妻,夏御叔是陈国公室大夫,以夏为姓,郑国姬姓,所以称为夏姬。据说,夏姬在娘家时和庶兄公子蛮就有不正当关系,并导致其死亡。后嫁给陈国司马夏御叔,生儿一个儿子叫夏徵舒。儿子十几岁时,丈夫死了,夏姬成了寡妇。国君陈灵公不理朝政,宠两个大臣孔宁、仪行夫。此两人曾经和夏御叔同朝为官,见过夏姬。孔宁因为羡慕夏姬之美,借机去她家里并染指夏姬。仪行夫如法炮制,因而也与夏姬勾搭成奸。因为夏姬对仪行夫稍微有点好感,引起了孔宁的嫉妒,于是在陈灵公面前极力夸赞夏姬之美。陈灵公本来就是一个好色之徒,借机去了夏姬家里,因为他是一国之君,夏姬只得相从。也是这个陈灵公过于荒唐,竟然和孔宁、仪行夫两人公开谈论和夏姬的床笫之事。有大臣上朝劝谏,竟然被孔、仪刺杀。此后三人更加肆无忌惮,竟然结伙到夏家寻欢。

  夏徵舒长达成人,陈灵公让他继承父职当了陈国司马。为了表示感谢,夏徵舒在家里设宴招待陈灵公。这个陈灵公实在是无耻之极,酒宴上竟然和孔、仪一起议论,夏徵舒是三人间谁的儿子!夏徵舒受不了此等奇耻大辱,一怒之下将陈灵公杀了。孔宁、仪行夫逃往楚国。按照《史记》的记载,陈灵公所立的太子午出奔到了晋国,夏徵舒自立为君。

  夏姬在历史上的名声很不好,但在当时人来说,这种事情并不像现在人看得那么严重,夏徵舒能够袭父职当上司马,并因此宴请答谢陈灵公就是一个例证。如此说来,夏徵舒即便是当成了这个国君,也不会对母亲有多少难为,最多是限制一下而已。倒是他自己为此搭上了性命,原因是楚庄王要和晋国争夺霸主,需要北上进入中原,有了夏徵舒弑君这个借口,他可以堂而皇之地出兵陈国。陈灵公荒淫不得人心,楚国兵不血刃进入了陈国,夏徵舒来不及逃亡,被楚军捉住后处死。

  南子与卫庄

  卫南子这个人很有名,倒不是因为她是卫国国君夫人,也不是因为她也是个不安分守己的女人,而是因为孔子拜见过她,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事件——子见南子。当然了,话还得说回来,子见南子为什么会是一个有名的事件?还是因为这个南子有一个不太好的名声。南子是宋国国君之女,卫灵公的夫人。南子还在娘家时,就和宋国的公子朝私通,嫁给卫灵公后,这方面的关系仍然没有断绝。令人不解的是,卫灵公不但不加制止,还召见了公子朝,让他在洮地和南子见面。

  卫灵公立的太子名字叫做蒯聩。灵公三十九年(前497),蒯聩出使齐国路过宋国,宋国村落里的人唱歌说:“已经满足了你们的母猪,为什么不归还我们那漂亮的公猪?”母猪指的是南子,公猪指的是宋国的公子朝。太子蒯聩感到羞耻,想杀掉南子,就对自己的家臣戏阳速说:“跟着我去朝见夫人,夫人接见我,我一回头,你就杀死她。”戏阳速同意了,于是两人就去见南子。南子接见了太子,太子蒯聩回头看了戏阳速三次,戏阳速都没有动手,因为他后悔了。南子觉察到太子举动异常,知道太子想杀她,就哭着逃走,并大声说:“太子要杀我。”卫灵公拉着南子的手登上高台。刺杀不成,太子蒯聩逃亡到了宋国,卫灵公将太子蒯聩的党羽都赶走了。

  公元前494年,卫灵公死了。由于他怨恨太子蒯聩逃亡,就想立小儿子郢为继位人。但郢却说自己不够格,让他另作打算。根据这一情况,卫灵公死后,南子就让郢继位,还说这是灵公的命令。由于卫灵公死前并没有废掉太子另立,郢还说太子蒯聩的儿子辄还在国内,于是卫国人就拥立了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

  蒯聩逃亡地是晋国,得到灵公死亡的消息后,蒯聩想借助晋国赵简子的势力回国为君,卫出公知道后,组织军队进攻蒯聩。蒯聩不能抵挡,只好跑到宿地,卫出公也没有继续进攻。卫出公十二年(前481),蒯聩在卫国大夫孔氏的支持下,赶走了儿子出公,当上了卫国国君,就是卫庄公。卫庄公即位后,杀死了南子。

  这里有一个问题,卫庄公是南子的儿子吗?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卫庄公不是南子亲生的儿子,南子只不过是卫庄公的继母。但是,在春秋时期,对于君侯之家来说,按照宗法关系,国君所立的夫人就是所有儿子的母亲,卫庄公也不能例外。正因为如此,南子在灵公死后打算立郢为太子,就是这种地位所致。还有,灵公三十九年那次蒯聩刺杀南子事件,也被定义为太子弑母。

  赵姬与秦王嬴政

  赵姬是赵国人,原本是吕不韦一个姿色非常美丽的小妾,姑称她为赵姬。吕不韦在赵国都城邯郸做生意期间,看到了秦国派到赵国做人质的子楚,认为这是一件奇货,可以囤积起来,将来“卖”个好价钱。于是,他在秦国宫廷里为子楚运作,成功的将子楚确定为秦王太子安国君的继承人。

  子楚看到赵姬以后,请求吕不韦把这个女子送给他。吕不韦本来不愿意,但是转念一想,自己为子楚已经破费了大量家产,还有什么不能够舍弃的?于是这个赵姬就成了子楚的夫人。赵姬嫁给子楚十二个月以后,生下来一个儿子,取名叫政,因为秦王室为嬴姓,所以称之为嬴政。公元前249年,子楚继位为秦王,谥号庄襄王,立赵姬为王后,嬴政为太子。三年后,庄襄王去世,嬴政继位为秦王,赵姬为太后。

  嬴政继位秦王时只有十三岁,尊奉吕不韦为相国,称为仲父,国事全部委托吕不韦处理。由于这个原因,吕不韦可以随意出入宫廷。赵姬年轻守寡,不甘寂寞,又和吕不韦有旧情,两人旧情复燃,便秘密来往。秦王嬴政一天天长大了,但赵姬的淫欲却更加强烈。吕不韦害怕事情败露,灾祸降落到自己头上,就找来了一个叫做嫪毐(音:lao’ai)的人代替自己。吕不韦和赵姬贿赂了主持宫刑的人,所以,嫪毐虽然作为宦官进入宫廷,实际上还是一个正常的男人。赵姬特别喜欢嫪毐,后来竟然怀孕在身。为了掩人耳目,赵姬就迁移到雍地的宫殿中居住。嫪毐不仅得到太后赵姬的宠爱,还得到了超出寻常的赏赐。到秦王八年(前239),竟然被封为长信侯,还有了自己的封地!次年,赵姬和嫪毐的奸情被嬴政发觉,嫪毐在京城发动叛乱。叛乱平息后,嫪毐被诛灭三族,赵姬和他所生的两个儿子也被杀死,赵姬也被迁移到雍地,实际上就是一种软禁。吕不韦受此事的牵连,也被免去了丞相职务。再过一年,在一个叫茅焦的齐国人的劝说下,秦王嬴政又把母亲赵太后迎接回到都城咸阳。再过九年(前228年),赵姬去世,谥号为帝太后,与庄襄王合葬在一起。

  赵姬从丈夫死后就和吕不韦通奸,后来换上嫪毐,两人竟然生了两个儿子。这样大的事情,难道秦王嬴政真的就一点儿不知道?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的法令就规定,没有功劳就不能进爵,嫪毐是一个宦官,凭什么被封为长信侯?关键在于,嫪毐叛乱的这一年是一个节点,秦王嬴政举行了表示成年人的加冠礼!这表明,秦王嬴政亲政,国家大事由他做出决定,换句话说,只有这个时候,秦王嬴政才有权处理嫪毐之事。而在此之前,政事由吕不韦说了算,像嫪毐封侯这种事情肯定是太后的主张。

  以上四人从春秋的初期到接近于秦始皇统一全国,时间跨越近五百年。在四人当中,被杀死的只有南子一人。不过,南子的死,更像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而作为利害关切最重的卫灵公倒表现的不那么上心。其他三人:文姜因为奸情直接导致了丈夫的死,鲁国人虽然觉得耻辱,也要求齐国惩治凶手,但仍然让她辅助儿子当国理政;夏徵舒知道自己的这个官职沾得什么光,还仍然宴请陈灵公答谢;秦王嬴政处死了嫪毐,赶走了吕不韦,母亲死后不但给了她谥号,还让她和父亲葬在一起。这一切都说明,从春秋到战国时期,世俗礼法还不是后世那般严苛,同时也说明,后人所说的“红颜祸水”,当时的人看得并不是那般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