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与日本有着怎样关系?

2021-09-06 11:59:51 首页

  1919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日子,中国爆发了史无前例自发爱国学生运动,后来的中国青年节由此得来。而这个事件的爆发,与近邻日本的刺激息息相关。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方是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一方是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西方“后生”美国及其东方“后生”日本,都不是这场战争的主角,但是他们为了自我利益,也必须选边站。

  结果,他们都选择了站在英法协议国这一边。

  作为“同文同种同价值观”,美国选择英队列,一点都不奇怪。但是,日本为什么也选站在英国一边呢?须知,在明治维新到一战这段历史阶段,日本可是师从德国起家,为什么战争打起来了,师徒不站在一起,反而去跟别人打老师呢?

  这就要涉及到日本这个国家的特别之处及特殊盘算。

  一战日本打出的参战标语是“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颇显“正义凛然”。但当时隔岸观火却洞察一切的的美国一眼看出,日本是别有用心。时任美国国务卿蓝辛指责日本出兵另有野心,日本对德宣战的真正动因在于:出兵山东,打通控制中国大陆的主干道;而山东一直是德国势力范围,所以天赐良机,必须搬掉这个绊脚石。

  虽然日本崛起选择的“班主任”是德国,但是战略考量,使他们更愿意与英国结盟。因为英国在远东没有与日本的根本利益冲突,相反却对那些把手伸得太长的欧洲国家有所牵制。

  当然, 除了战略考量,还有一个原因也不可忽略,那就——“报仇”。日本是个睚眦必报的国家。“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令他们没齿难忘,因为俄德法干涉,日本把中日甲午中吞下的最大一块肥肉辽东半岛又吐了回去,通过三国干涉事件,日本看出俄德是日本在东亚争霸的主要对手。所以,一战爆发,战略需要加新仇旧怨,促使日本决心向老师开刀。时任日本首相大隈重在参战前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

  日本参战受到盟友英国鼓励,英国的海军大臣邱吉尔对日本参战曾发表此见;英日协约国必将获胜,日本参战可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巩固东亚势力。而这,正是日本对德下手的最大动机。

  一战于1914年7月在欧洲塞尔维亚打响,而日本的主战场却在中国。历经百日“浴血奋战”,他们从德国人手中抢到青岛的控制权。

  当1914年日本人将青岛从德国人手中接管时,中国人尚未愤怒。因为日本政府对中国政府做出承诺,日后将胶州湾归还中国。然而,战争结束分配战果时,胶州湾不仅没有回到祖国怀抱,日本反而扩大了独揽青岛的山东特权。

  显然,中国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欺骗与愚弄。五年之盼,化为乌有。举国愤怒势出必然。

  而除了被骗之外,还有一个心理落差因素,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世所共知,一战之前,依据《胶澳租借条约》,德国已经占了青岛17年。但是并未引发中国大规模抗议活动。容忍德国,容忍不了日本,原因恐怕不是因为德国人比日本文明,而是相比日本,同为东方国家,同为“战胜国”,境况天壤之别。自甲午一败,中国就处于追赶日本的路途中,但到1919年,中国已经追了日本二十五年,差距为何还这么大?“严重挫败感”必然导致国民巨大心理落差。一场“还我青岛”为始的伟大爱国运动就此爆发。

  如果说,一战是促就日本成名世界的“天赐良机”,那么“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五四运动”则是20世纪“天敌”日本刺激中国民间的伟大觉醒。五年积攒的愤怒,终于在一夜间爆发。席卷全国的游行令本国政府和日本政府惊骇。三年后,中国从日本手中收回青岛主权,新生政治力量蓄势待发。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终于实至名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