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6 11:59:52 首页
18世纪后半期,俄国农民领袖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战争,是俄国历史上四次农民战 争中规模最大和最后的一次。它震撼了沙俄的封建农奴制统治,对沙俄政治、经济、社 会等各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军事上也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18世纪后半期,俄国已从昔日的“彼得盛世”巅峰开始衰败。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 发展,全俄市场的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趋形成。行将崩溃的、专横的封建农奴制 不断加强对农奴的压迫,地主阶级加剧了对农民的剥削统治,连绵不断的战争加重了劳 动人民的负担,这一切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激起了广大劳苦大众的强烈不满,俄国 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仅1762—1772年,起义就达160次以上。此外,非俄罗斯各族人民 的灾难更加深重。他们的土地、草场、林场统统被地主、工厂主、修道院霸占,而且要 缴纳各种贡税,服各种劳役,如同奴隶一般。压迫越重,反抗越强烈。非俄罗斯各族人 民的起义具有更广泛的性质。整个沙俄帝国堆满了干草,随时都有可能燃起熊熊的起义 烈火。
时势造英雄。农民起义领袖斯杰潘·拉辛和康德拉季·布拉文出生地的顿河畔培养 了杰出的农民领袖叶·伊·普加乔夫。这位顿河哥萨克人利用广大劳动人民“对沙皇的 朴素的宗法式的信仰”,自诩为彼得三世,是劳苦大众期待的“好沙皇”,于1773年9 月17日,聚集一支80人的当地哥萨克队伍起义。
普加乔夫领导的俄国农民战争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73年9月—1774年4月), 作战地域在雅伊克河和巴什基里亚一带,起义参加者是当地哥萨克人、巴什基里亚人、 鞑靼人和乌拉尔工厂的工人;第二阶段(1774年4月—1774年7月),作战地域在乌拉尔 中部和卡马河一带,起义参加者主要是乌拉尔工厂工人、哥萨克人和巴什基里亚人;第 三阶段(1774年7月—1775年1月),作战地域是伏尔加河中下游,起义主力军是农民。
第一阶段(1773年9月—1774年4月)。1773年9月17日,普加乔夫假冒“彼得三世” 发布第一个诏书,宣布给雅伊克哥萨克人、鞑靼人和加尔梅克人以自由和特权,许诺他 们将得到“河流、土地、草地、赏金、猪、狗和粮食”。9月18日,起义军抵近雅伊克 镇。该镇设防坚固,重兵防守,普加乔夫遂放弃强攻,溯雅伊克河而上,直逼俄罗斯东 南部的主要行政与军事战略中心——奥伦堡。9月21日,起义军占领了位于奥伦堡和雅 伊克交通线上的伊列茨克镇。接着,奥伦堡西部的要塞纷纷落入起义军手中。起义军所 到之处,农民、当地哥萨克人、鞑靼人、哈萨克人、加尔梅克人、逃亡士兵和乌拉尔厂 矿工人纷纷参加起义军。到1774年初,起义军已有3万人;3月,发展到5万人,86门火 炮。
1773年10月4日,起义军占领了奥伦堡附近的别尔达村。10月5日,起义军开始了持 续约6个月之久的奥伦堡围攻战。奥伦堡要塞内有10个五角堡、2个半棱堡,守军3000人, 大炮70门,易守难攻。起义军久攻不下,双方成对峙局面。普加乔夫采取封锁城市的措 施,意图迫敌就范。当寒冬腊月来临时,攻城仍未果,普加乔夫带领起义军主力在别尔 达休整,留少数部队继续监视奥伦堡守军的动态。 奥伦堡被围困后,沙皇政府派军解围。此时的起义军只顾围攻奥伦堡和雅伊克,放 弃向伏尔加河流域的进军,失去了更多人民的支持,丧失了大块战略基地,为沙皇叶卡 特琳娜二世赢得了动员兵力的时间。沙皇政府在用地方部队解围失利后,遂于1773年12 月派遣亚·伊·比比科夫上将率领讨伐军(共约6500人,30门火炮)前去镇压起义军。
政府军凭借优势兵力,扭转了被动局面,连续取胜。战至1774年初,政府军连克数镇, 直逼奥伦堡。起义军节节败退,直到布祖卢克镇失守后,普加乔夫才决定从奥伦堡附近 撤出部分兵力,以图阻止政府军的推进,然而,为时已晚。1774年3月22日,起义军主 力在塔季谢瓦要塞附近的总决战中失利,约2000人阵亡,4000人受伤被俘,火炮全部损 失。在这之后的几次交战中,起义军接连失利,普加乔夫身边的将领许多被俘。4月1日, 起义军又在萨克马腊镇惨遭失败,普加乔夫率领一支500人的队伍杀出重围,隐藏在乌 拉尔深山丛林之中。第一阶段以起义军的失败而告终。
第二阶段(1774年4月—1774年7月),1774年4月,普加乔夫在乌拉尔各厂矿和巴 什基里亚招募新军,以重整旗鼓再战。起义军主力很快增加到5000人,遂于5月5日攻占 了马格尼特要塞,随即溯雅伊克河而上,于5月19日攻下特罗伊茨克要塞。5月21日,政 府军在特罗伊茨克要塞击败起义军主力部队,普加乔夫被迫撤到乌拉尔草原地区。1774 年6月中旬,起义军前进到伏尔加河,6月17日,占领了克拉斯诺乌菲姆斯克。6月21日, 起义军攻打奥萨,打开通往喀山的通路。在巴什基里亚人的帮助下,起义军渡过卡马河, 相继连克数镇,直逼喀山。此时,起义军主力已增加到8000人,沿途又有7000人投奔起 义军。
喀山城内,政府军主力被抽调到巴什基里亚和乌拉尔,防务空虚,普加乔夫乘势兵 临喀山城下,于7月12日,攻占喀山外城,但设防坚固的内城久攻不下。沙皇政府及时 派援兵接应,经过阿尔斯克原野的激战,于7月15日击溃起义军。 起义军惨败,阵亡2000人,受伤和被俘数千人,火炮和弹药丧失殆尽。为摆脱追击, 普加乔夫带领一支小部队逃抵伏尔加河上游。
第三阶段(1774年7月—1775年1月)。普加乔夫抵达伏尔加河流域,当地广大农民 纷纷加入起义军,很快农民起义运动席卷伏尔加河流域多数地区并向莫斯科省边界蔓延, 直接威胁莫斯科,严重震撼了沙皇政府。然而,普加乔夫放弃了向莫斯科的进军,离开 了农民运动规模最大的地区转而南进,以图在顿河得到哥萨克补充后再向俄罗斯中心地 区进军。7月19日,起义军占领喀山西部的齐维尔斯克,7月20日,占领库尔梅什,随后 连克阿拉特尔、萨兰斯克、奔萨、彼得罗夫斯克、萨拉托夫等地。8月21日,起义军主 力进抵察里津。此时,起义军已扩大到1万余人。
但是,形势发生了对起义军不利的根本变化。1774年7月10日,俄土(耳其)双方 签订了《库楚克—凯纳吉和约》。
叶卡特琳娜二世得以从俄土战场抽出重兵,以镇压农民起义,并任命亚·瓦·苏沃 洛夫为政府军总指挥。从8月22日起,普加乔夫开始攻打察里津,战斗一直延续到8月25 日。这一天,在察里津以南75公里的萨尔尼科夫渔站附近,普加乔夫的1万余人的主力 军遭到致命的一击,起义军阵亡2000人,被俘6000,许多重要将领被俘。普加乔夫带领 一支200雅伊克哥萨克人的队伍退到伏尔加河左岸草原,途中,雅伊克哥萨克首领背叛 普加乔夫。普加乔夫被他们押解给政府军并送往莫斯科。1775年1月10日,普加乔夫等 人在莫斯科被处死。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战争以失败而告终。
这场震撼沙俄统治的农民战争,席卷了俄国东南60余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地域,其规 模之大、参加人数之多、反沙俄统治旗帜之鲜明,是俄国历次农民战争所无法比拟的。
这次农民战争教育了人民,使人民对沙俄专横的封建农奴制不可破除的信念产生了动摇, 加速了封建农奴制的崩溃。 这次农民战争之所以失败,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民起义的自发性、地方局限性、地域 分散性和缺乏组织性、纪律性。起义军缺乏统一的战略计划,与独立起义地区的联系薄 弱,主力部队同其他各部队、各部队之间缺乏协调,尤其在第三阶段表现得更为明显。
在第三阶段,普加乔夫犯了一个放弃向莫斯科进军的致命的战略性错误,这充分说明起 义领导者缺乏战略指导和明确的斗争纲领。
这次农民战争虽然失败了,但被压迫的人民群众表现出的非凡的英勇气概和果敢精 神,普加乔夫杰出的军事组织才能永载史册。这次农民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还在于它 发展了俄国先进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革命的世界观,哺育俄国革命的先行者亚·尼·拉吉 舍夫和贵族革命家——十二月党人,客观上对俄国的社会发展起了进步作用,推动了俄 国历史的前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