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6 12:00:31 首页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开放自信的朝代,军事以及经济的强大繁荣让李唐政府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对各种外来文化无比包容接纳,唐代社会因而多姿多彩,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大唐盛世的独特魅力 、市井生活的活色生香与有滋有味。唐朝政府不排斥外来文明的浸淫融合,更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至上而下不遗余力推行道教 ,可谓以“道”治国,由朝廷拨出巨资在名山大川修建了许多巍峨道观。史载唐高祖李渊在立国之初曾经为三教排出座次:道教排第一,其次是儒教,第三是佛教。由此排序可看出道教在李唐时期的尊崇地位。
“儒、释、道三家之学,构成了中国文化全貌的总体称谓”(南怀瑾)。历代帝王不论崇儒还是尊佛,其内心都有挥之不去的道教情结,道教与中华5000年历史可谓机缘深厚。而唐宋时期的统治者尤其推崇道教,其中以唐代道风最为炽烈,上至帝王,下至黎庶,无不趋之若鹜,号为国之根本。
南怀瑾先生说:“唐代开国,正式宣布道教为李唐时代的国教,约当从公元600年间开始,是为道教的扩张时期。”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之初,总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宣示自己是“君权神授”,新上位的皇帝是上天在人间的代言者,这样才显得名正言顺,才能使万众归心。唐初门阀大族的传统势力仍旧强大,若非名门出身,崛起于蓬蒿之间的草根一族当了皇帝是很难获得社会公众认可的 ,就好比三国时以卖席子、草鞋为生的刘备竖起了中山靖王刘胜后裔的幌子,利用当时社会人心思汉的恋旧情结,一时间引得群贤毕至,遂得以三分天下有其一。假若改天换地的新皇一时找不到一位声名显赫的祖先光耀门庭,不妨找一位神仙来认祖归宗、自夸正溯,也算妙招。 唐高祖李渊亦未能免俗,他炒作自己是太上老君李聃的直系后代,是不容置疑、如假包换的“神仙之苗裔”。传说中的太上老君李聃是位谜一般的男神,历史上到底有无其人已茫然不可考,这位神通广大的奇幻人物虽不是道教创始人,但却被后世视为道教最具代表性的典型人物。既然唐高祖李渊自认为自己是李聃之后,道教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李唐王朝集体顶礼膜拜的第一宗教和重要政治工具。
史料记载,唐自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期间,道教共建有1600多座宫观楼宇,从业道士更是数以万计。在如此浓烈的尊崇道教的社会氛围下,非富即贵的李家子弟们痴迷道教、倚重道家高人并积极参与采药炼丹、引新吐故、修身养性之事也就不足为怪了,就连贵为金枝玉叶的皇室公主们也热衷参与其中,有几位公主甚至甘愿舍弃人间荣华富贵,披上道士的葛巾布袍,毅然决然出家弃俗、遁迹黄冠。《新唐书》简略记载了至少198位唐朝公主的生平事迹,曾有出家当女道士经历的便有好几位,其中不乏大名鼎鼎的历史风云人物。
唐太宗的宝贝女儿高阳公主,自幼崇佛好道极度虔诚,长成后嫁给宰相房玄龄之子房遗爱,后来对婚姻不满,遂勇敢的追求属于自己的真爱,喜欢四处游历的她与辩机和尚勾勾搭搭,似乎找到了知音,也找到了久违的幸福 。高阳公主不仅与和尚辩机颇为投契,后来还与能掐会算、舌灿莲花的小道士李晃“互诉衷情”,真乃佛道不分家是也!这些事涉身份尊贵的高阳公主的尴尬事儿都清清楚楚的记录在《新唐书》中,可见决非后人添油加醋之杜撰。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所生的女儿太平公主,可谓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达人”。武则天生太平公主时已年届40,中年得女的她对太平公主百般疼爱、呵护,自幼即让她出家当道士(据说这样无灾无病好养活),唐代宫廷中建有道观,太平公主从小耳濡目染 ,自然对道教怀有亲近感。仪凤三年,正值豆蔻年华的太平公主出落得好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儿,吐蕃王族遣使来长安欲迎娶太平公主,武则天却不舍得将这个含着金汤匙出生 、自己最宠爱的女儿远嫁荒凉苦寒的吐蕃,她想出一招:让太平公主“沐浴熏戒”正式出家,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拒绝吐蕃王室和亲的恳求了。当然,太平公主出家当道士不过是一时权宜之计,只是为了婉拒吐蕃的和亲之举。事后不久,太平公主便还俗嫁给薛绍为妻了。史载太平公主冰雪聪明,很有政治才干,在这一点上她颇似其母武则天,也算一位极具智慧、深谙权谋的女强人。
唐睿宗的女儿金仙公主与玉真公主于太极元年(公元712年)自愿出家当了道士,这二位公主都是武则天的孙女,唐玄宗李隆基的同母妹妹。这二人出家既有信仰的因素在内 ,又有躲避日渐激烈的宫廷斗争的复杂内因,皇室特意为二人在长安建立道观,拜有道高人史崇玄为师。“牛鼻子老道”史崇玄出身寒门,但此公长期在太平公主门下行走,在朝中颇有势力,似乎也有些法力。如今他又贵为二公主的师傅,每日进观点拨二位新人,为二人加持“护作”,愈发声势浩大,据说每日有近万人在道观内修炼道术 ,进行各种活动。史崇玄得势后,京师各寺院的和尚们看得眼胀,又羡又妒,于是设计构陷史崇玄谋反。在封建时代这可是杀头重罪,碍于太平公主的脸面史崇玄被流放岭南, 好歹保住性命性命多活了几年。不过太平公主死后,这老道立马被诛杀,此是后话。
唐史记载:玉真公主李持盈舍身出家后,道号曰“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 当了道士后她请求自己的哥哥、玄宗李隆基收回自己的财产封地,为百姓积德积福,为自己广结善缘 ,要散尽家财恩泽苍生,日后得以延年益寿。李隆基虽有不忍,但见妹妹意志坚定,便同意了她的想法。据说,后来唐玄宗还差一点将玉真公主嫁与道士张果为妻。这张果就是民间传说“八仙”中的张果老的原型,是位半人半仙的大师级人物,只可惜二人机缘未到,不得牵手。
《新唐书》中还记载了其他几位“非著名”的唐朝公主出家当道姑的的事例:唐玄宗的女儿万安公主于天宝年间自愿出家当道士。
唐玄宗的另一位女儿楚国公主于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上奏请求舍身出家作道士,经德宗批准后,赐道号上善。
唐代宗女儿华阳公主,自幼聪慧过人,生得如花似玉,只可惜身子骨柔弱,经常害病。大历7年(772年),华阳公主自感病体不适,于是上奏自请出家为道,道号琼华真人。
唐德宗女儿文安公主,年纪轻轻就自请出家当道士,于唐文宗大和年间(827年前后)殁于京师道观中。
唐顺宗女儿浔阳公主,于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出家当道姑,与她一同出家的还有平恩公主、昭阳公主。
唐宪宗的女儿永嘉公主也自愿出家做道士。宪宗的另一位女儿永安公主,曾经去突厥和亲,欲嫁与突厥宝义可汗为妻,谁知路上获知这倒霉可汗病亡没嫁成,只好重返长安。太和元年(877年,已近唐末乱世)她自请出家为道,朝廷仍然保留她的封地与封号。
唐穆宗的女儿义昌公主也甘愿出家弃俗,去道观研修画符念咒、熬炼丹药的绝活。唐穆宗的另一位女儿安康公主(与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同名)也发愿出家当道士,后因地方不安宁而被召回宫中。
之后,唐朝国运日渐衰微,舍身出家当道士的皇室公主应该还有,因记载不全,或因战乱资料散失殆尽,已难于考证。
唐朝立国289年,前后共有198位公主,史料明确记载竟然有14位李唐公主经历过道士生涯,这些长于深宫之内、从小锦衣玉食的公主们,甘愿卸去华服、出家为道,比例之高,环顾古今中外也堪称绝无仅有。当然,每个人的出家动机各有不同,究竟是何原因使如此众多的公主出家当道士?这是个难解的历史之谜,更是一个异彩纷呈大时代的微妙缩影。 由此也可以看出道教在唐代的兴盛以及无处不在的强大感召力。
道教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神仙方士,是中国人自创的本土宗教,应该早于佛教之传入,但后来与佛教兼容并蓄、融会贯通,是所谓佛道相通也。任何事物皆有利有弊,道教倡导的清静无为思想之于民生教化、政局稳定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道教的极度繁盛、人人参与,也给唐王朝埋下一个巨大隐患—— 到处营建道观寺庙劳民伤财是其一,皇帝迷恋丹药而导致国事荒废甚至伤身殁命之事也屡屡发生,民间以争当道士为荣,影响生产生活,由此引发一系列严峻的社会问题。道教的兴盛一直延续到宋朝,宋徽宗自号道君皇帝就是一例,犹显道教在中国耕耘之深,浸淫之广。李唐皇室如此推崇道教,公主们相率出家为道,王孙公卿、门阀士族、文人骚客乃至草根百姓有样学样,从上至下掀起了一股人人学道的热潮,就拿文学艺术界来说,“ 初唐四杰”的代表人物王勃、卢照邻就是道教的忠实拥趸,新派唐诗的创始人陈子昂、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 诗仙李白等千古大才子都是道教的崇奉者,对道教的讴歌、对道家世外高人的倾慕在其作品里都有表露。
与李唐公主们争先恐后出家当道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恰恰也是两位堪称女中豪杰的唐代女性政治家——武则天与韦后在位执政时曾一度对道教严厉打击、贬抑,并对一度式微的佛教大力扶持、弘扬,历史的跌宕起伏、翻云覆雨、昨是今非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更让人感叹世事无常,祸福难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