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6 12:00:36 首页
1860年10月24日和25日,在英法联军的武力逼迫下,奕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沙俄并没有参加1858—1860年的对华战争,为什么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呢?
一、沙俄的侵略利益没有完全得到满足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沙俄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还相对比较低,对外的市场和原料产地的需求还不是很强。沙俄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是扩张领土。1858年5月28日俄国乘英法联军进攻天津的时机,用武力逼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不平等的《瑷珲条约》。根据这一条约,俄国割占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并把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约合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清廷没有批准《瑷珲条约》,并对奕山等人予以处分。在1858年6月签订的中俄《天津条约》中清政府亦没有批准《瑷珲条约》,沙俄希望能强迫清政府签订新的条约,能使《瑷珲条约》生效,满足其扩张领土的侵略要求。因此,在1858年,英法重新挑起战争后,沙俄认为满足自己需要的时机来了,它以“凋停人”自居,一方面给英法军队提供情报,极力配合和支持英法军队的侵略行动,另一方面恫吓清政府,在英法联军扬言要炮轰北京城、捣毁皇宫,奕说,中国“必须立刻同意联军的一切要求”。因此,1860年11月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承认《瑷珲条约》,并把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中国割占去,同时还为其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根据”。
二、清朝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统治者惧战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朝的统治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一方面西方列强的侵略还没有完全止息,另一方面国内的太平天国运动仍对其统治构成直接威胁。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局势下,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希望把主要力量用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对外来侵略势力呈现出了惧战求和的心理。沙俄侵略者抓住了清朝统治者的这种心理,欲借此谋求更多的侵略利益。在1858年英法挑起新的战争时,沙俄极力怂恿、支持和配合英法侵略者,在奕“一字不能更易”地接受,否则“兵端不难屡兴”。沙俄侵略者利用清朝统治者的俱战心理进行恫吓、利诱、威逼,最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
三、沙俄侵略者为了转嫁国内危机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时,沙俄国内面临严重的农奴制危机。国内人民不断起来反抗封建主的统治,阶级矛盾尖锐激化,沙俄统治者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获得更多的侵略利益来满足封建主的利益,转移国内的矛盾,缓解统治危机。
四、国际环境对沙俄有利
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美等国在华的侵略利益暂时得到满足,且美国面临着总统大选和严重的南北矛盾。沙俄对中国北方领土的要求又没有损害英、法、美等国的在华利益,而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对英、法在华的侵略给予了极大的配合和支持,因此沙俄对华提出领土要求时没有受到英、法、美等国的反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