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前“空军”:靠着军用气球的研制逐渐成型

2015-09-16 13:44:12 首页

在东京,乘坐西武新宿线电车,到“航空公园站”下车,从东口出站步行8分钟左右,就可以抵达“所泽航空发祥纪念馆”。这里,的确是日本战前“空军”的发祥地。或者说,谈论日本战前“空军”的发展史,一定是离不开所泽的。

1911年。东亚风云变幻波谲云诡,酝酿着一场影响整个世界的暴风雨。在中国,爆发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在日本,则是在当时的入间郡所泽町建成了第一个军用机场——所泽机场。日本的第一个军用气球、第一架军用飞机的试飞等等,都是在这里进行的。1914年,跃跃欲试的日本按捺不住膨胀的野心插足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空军”前往中国青岛与占据其地的德国军队作战,其妄图狼口夺食,与德国分一杯羹的飞机也是从所泽机场出发的。日本人至今仍然把这里看作是“日本航空的摇篮”。

说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其实,一直到二战结束,日本都没有独立的空军,而是陆军、海军拥有各自的航空队。相比之下,倒是今天的日本自卫队兵种齐全,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航空自卫队各自独立,形成陆海空三军三足鼎立的态势。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陆军和海军二分天下自然就成为历史,只是不知道这是汲取历史教训而成,还是美国大哥的特意安排。

说出来您可千万别笑啊,日本陆军的航空史是从研究、使用气球开始的。在人们的常识中,气球是多么柔软易破脆弱不堪的东西啊,它怎么能够担起鹰击长空御敌于无形的重任!难怪一个名叫“青木秀夫”日本老军人曾经说过:“我不希望多讲‘军用气球’的历史。那是日本空军耻辱的出发点。”为什么呢?

原来,早在1876年(明治10年),日本进行内战——西南战争的时候,官军在田原坂大战中陷入困境,希望使用气球侦察萨摩藩军的敌情。就这样,还真的做出两、三个气球。可是,寄予厚望的神秘武器还没有用上呢,战事就结束了。这多少让官军感到有些没有面子。

不知道是不是大和民族独有的“物哀”的审美情趣,让日本人对看起来脆弱易破的“气球”情有独钟,到1904年日俄战争时,日本陆军在旅顺战前组成由工兵河野长敏少佐担任队长的“临时气球队”,承担起其观测、侦察以及通任务。当年的8月到10月,这个“临时气球队”进行了14 次升空侦察行动,把握了旅顺港内俄军部队分布、火力配备等重要情报,为日军的进攻提供了重要依据。不过,它虽然取得了这样成绩,但终因承受不起大量的器材消耗,在旅顺战役尚未结束时就解散了。气球,气球,还真的是脆弱如彼、难堪重任!看看,这又是一件没有面子的事情。

不过,这样一来,日本陆军倒是对气球的价值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从1907年(明治四十年)10月开始,就在陆军里面常设“气球队”了。嗯,换汤不换药,队长还是那个工兵少佐河野长敏,规模相当一个中队。需要点明的是,直到这个时候,“玩物丧志”的日本陆军还在对玩气球一往情深,而没有正式研究军机。

说起来,到日俄战争结束的时候,被一只气球障目的日本对军机都没有特别的关注。一直到1909年(明治42年),日本陆军才主动发起成立了“临时军用气球研究会”,正式开始把务虚的气球和务实的飞机合并在一起进行研究。也可以说,从这个时候,日本的研究的重点才从气球开始转向飞机了。

当时,担任日本内阁陆军大臣的是寺内正毅,海军大臣是齐藤实,“临时军用气球研究会”会长是长冈外史将军,委员则有东京帝国大学教授田中馆爱桔博士等人,可谓是人才济济。该研究会获得了60万日元的研究经费,这在军费拮据的当时来说堪称“大出血”。兵马齐备,将精粮足,“研究会”正可以大展身手。不过,也有泼冷水的。比如,陆军次官石本新六中将就说:“人是根本不可能飞上天空的。日俄战争后我们陆军每天都在考虑节省军费,现在拿出60万日元搞航空研究,太奢侈了。”但是,胳膊难扭大腿,主持此事的陆军大臣寺内正毅拍板了,谁说什么也没有用了。

就是翱翔于天空的鸟儿也需要寻找落脚的地方,“临时军用气球研究会”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确定机场。他们将所泽市选定为机场的基本考量是日本气球和飞艇之父——山田猪三郎 1900 年(明治 33 年)曾在所泽附近的陆军特别大演习中第一次放飞了自己的椭圆型系留气球——“日本风式气球”。后来,山田的气球工厂和研究所在东京市内搬来搬去,但除了表演飞行外,他的试验场一直固定在所泽。虽然山田猪三郎没有进入“临时军用气球研究会”,但由于整个日本军用气球体系是山田一手建立起来的,陆军对其选定所泽机场的建议十分重视。还有,担任机场选址工作的工兵德永熊雄少佐从 1898 年还是中尉的时候就跟着山田学习气球设计制造技术,所以他也愿意把所泽当作飞机场。

“临时军用气球研究会”是由日本陆军和海军共同组成的。但是,周所周知,日本陆军和海军长期以来就是一对冤家,左右互搏相互排挤是他们经常上演的戏码。到了1912年6月,心有不甘的海军自己成立了“航空术研究委员会”。当时,他们的借口是“那个会的研究重点是气球”,实际上他们是对陆军主导表示不满。因为在研究会的委员当中,陆军占有11个席位,海军只有6个席位。

1920年(大正九年),历时十年的“临时军用气球研究会”正式解散。最后,我要提及的是,日本陆军虽然是从研究、制作气球开始转而研究、制作飞机的,但他们一直到战败前为止,也没有放弃对气球的研究。不久前,我到位于日本明治大学校园的原陆军省直属的“登户研究所”参观,得知这里曾经研究制作过用于撒放传单的气球、用于防空的直径达4米到6米的气球、用于飘行3000公里的气球炸弹、用于飘行10000公里的A型和B型气球炸弹等等。1944年11月到1945年4月,向美国施放了9300个“气球炸弹”。结果,日本对气球的痴心长情并没有换来令其满意的结果,真正降落在美国本土爆炸的只有一个。这种研究制作,并没有能够挽救日本的战败。

可以这样说,日本战前的“空军”,成也气球,败也气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