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雍墓之谜:顾氏三贤相隔数百年为何葬在一起?

2015-10-08 11:37:38 首页

  随着新版电视连续剧《三国》的热播,三国历史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说到《三国演义》中有名的丞相,大家第一印象一定是曹操诸葛亮,当问起东吴的丞相是谁,相不少人一定回答不上来。

  最近,位于苏州穹窿山景区的小王山,成了不少苏城人关注的焦点,因为相传那里埋葬的“顾氏三贤”,其一就是三国中的吴国丞相顾雍。清道光顾震涛所著《吴门表隐》以及苏州《木渎小志》均记载,顾雍和西汉时的吴侯顾贵、南北朝时期的顾烜,同葬在小王山。

  这“顾氏三贤”是何关系?他们为什么会同葬在一起?在历史长河中,他们分别书写了哪些传奇故事?

  东吴大帝孙权曾跪拜顾母祝贺

  顾雍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的第二任丞相。自黄武四年(公元225年)六月至赤乌六年(公元243年)十一月,他担任丞相长达近19年之久,是吴国任职时间最长的丞相。

  根据江南顾氏研究学会会员、顾雍第56代后人顾俊荣提供的资料显示:顾雍(公元168-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人(即苏州)。顾氏是江南名门望族,顾雍从小聪明机灵,少年时曾师从因避怨而隐居于吴的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原名蔡雍)学琴与书法。蔡邕对顾雍的才华十分赏识,认为将来必定有所成,于是将自己的名字相赠。

  弱冠之年,顾雍即由州郡官吏表举推荐,开始步入仕途,屡有建树。后他累迁大理奉常,兼领尚书令,总揽直接对君主负责的一切政令,并被封为阳遂乡侯。

  黄武四年(公元225年)五月,当时的东吴丞相孙邵病逝后,谁来继任一时成为公众关心的焦点。当时,呼声最高的是东吴开国元勋张昭,但是,孙权经过一番反复权衡,却任命顾雍为丞相。

  顾俊荣称,根据史料记载,隋朝开考科举以前,朝廷官员都由世族豪门子弟担任。顾雍的六世祖顾琮,汉代时做过尚书。四世祖顾奉,做到颖川太守,顾家在吴地很有影响,因此让顾雍出来当丞相,就有了宗族的威望。而且顾雍任地方官时,所到之处都有政绩,显现出政治才能。此外,顾雍温文儒雅,处世为人低调。就拿顾雍升官封侯那次来说吧,碰上这事,一般人都会喜形于色,急于告诉他人,而顾雍不声不响,家人竟然一点都不知道。就冲这些,孙权也要让顾雍来当这个丞相。

  顾雍当丞相后不久,孙权带领朝中大臣亲自前往祝贺,并当众在大庭中跪拜顾母:“恭祝老人的儿子荣升丞相!”几天后,孙权又叫太子到顾宅去庆贺。

  在顾雍的精心辅助下,吴国在不长的时间内出现了全面兴盛和繁荣,人称他为“东吴名相”。

  顾雍的丞相风格和诸葛亮截然不同

  当上丞相后,即使与孙权单独相处时,顾雍也十分注意君臣之礼。他经常察访民间疾苦,提出了不少适当而有效的办法,功绩不小,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他常将了解到的情况及自己的建议主张,暗中报告孙权,如果被采纳,功劳则归于孙权;如果不被采纳,始终不泄露,没有第二个人知道,因此赢得了孙权的器重和信任。

  但顾雍并不是一味迎合,在有关国家大事及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他虽然讲话时表情仍很顺和,态度则明朗,从不妥协。

  顾雍善于思考,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了许多政见主张,孙权对他可以说是言听计从,连两朝元老、辅国将军张昭“法令太稠,刑罚微重,宜有所蠲损(减免)”的陈奏,孙权也要询问顾雍,得到证实后才实施。平时,孙权常派中书郎到顾雍处咨询国事举措,顾雍认为可行的,便会立即与来访者相互商量,反复研究推敲,并设宴接待;如果不合意,顾雍即正色改容,默然不言,来访者见此即告退回去。孙权对此则毫不介意

  “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他?

  赤乌初年,吴国发生了一件轰动朝野的政治大案。当时有两个担任朝廷中书官职的人,分别叫吕壹、秦博,负责典校各官府及州郡文书,掌管传宣诏命权力。他们的职级并不太高,但正巧当时孙权试图以经济问题为突破口进行吏治整顿,所用之人正是这二位。而吕壹、秦博小人得志,居然作威作福起来,一点儿小事就上纲上线,常常夸大案情,诬陷诋毁大臣。

  太子孙登带头反对吕壹、秦博,丞相顾雍等人都向孙权检举揭露,被压抑的朝廷重臣也纷纷出来说话,大将军陆逊、太常潘濬“同心忧之,言至流涕”,潘濬甚至想用剑去刺死吕壹,以除国患。朝野上下一片反对,孙权迫于压力,只得拿吕壹开刀。吕壹被罢官免职,“收系廷尉”。

  顾雍亲自前往提审,吕壹也曾诋毁过顾雍,但在审问罪状时,顾雍仍和颜悦色,临走时,他还问吕壹还有什么话要说的。吕壹叩头无言,自知罪孽,心服口服。与顾雍一起去的尚书郎怀叙恨透了吕壹,当面痛骂并污辱,顾雍马上制止,责怪道:“官有正法,何至于此!”此事过后,顾雍也被后人颂称“宰相肚里能撑船”。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说法。

顾雍剧照

  孙子醉酒被罚“背向壁卧”思过

  《世说新语》记载,顾雍教育子孙十分严格,他的儿子、孙子都为官一方,颇有政绩。爱子顾邵被派到豫章做太守,由于操劳过度染病而死。消息传来时,顾雍正在和手下的人下棋,他双手紧握,指甲都把手掌刺破了,血滴在棋盘上,但神色不变落子依旧,还是坚持把棋下完。等客人都走后,他才忍不住用毛巾捂住脸号啕大哭。哭完,愁容散去,神色自若,像没有事一样。

  顾俊荣说,顾雍身居高官,除了自身清廉公正外,对家人也能严加管教。有一次,孙权侄女出嫁,女婿是顾雍的外甥。顾雍父子及孙子顾谭前往庆贺,参加喜宴。当时,顾谭的官职是负责选拔官吏的选曹尚书。那天孙权也非常高兴,所以众人都十分尽兴。顾谭喝了很多的酒,一副醉醺醺的样子,曾多次起身跳舞,而且跳个不停。

  顾雍见顾谭喝醉了,虽气怒,但因考虑场合与情面,当场不便发作。第二天一早,他就将顾谭叫去,严厉责斥,警告顾谭下不为例,并罚“背向壁卧”,足足一个时辰,才允许他离开。

  根据记载,公元242年,顾雍染病,第二年十一月病故。孙权着素装亲自吊丧,谥曰肃侯。孙权死后十多年,景帝孙休下诏称“故丞相雍,至德忠贤,辅国以礼”,并封顾雍次子承袭爵位为醴陵侯。吴国末年,陆凯称“汉有萧(何)、曹(参)之佐,先帝有顾、步(骘)之相。”可见,顾雍在东吴历史上的影响。

  “顾氏三贤”之顾贵

  他是所有顾氏的祖先

  史料上对于西汉时吴侯顾贵的介绍并不多。在《吴门表隐》中,针对顾贵有这样的记载,“汉元鼎五年,从路博德击南越,功封吴侯,始居于吴郡横山。山东范县有顾城,贵所筑也。”

  顾俊荣说,顾贵是顾氏的迁吴始祖,说到顾贵的身世,则不得不提越王勾践。越王勾践的第13世孙摇被封东瓯王位,国号东瓯(号东海王),封地乌程(今温州一带)。王位传到14世孙安朱这代,封其为顾余侯,自此顾姓诞生。东瓯王位实行世袭制度,安朱之后又传了四代,传到了顾建手里。顾建生有三子,长子顾省,史籍无考,且无后嗣。次子顾贵继承父兄之职。

  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东瓯王位传到了安朱第四代后人时,其部族开始受到闽越的进攻,于是向汉求援。汉政府派兵支援,闽越闻讯即退兵。迫于闽越的压力,东瓯这支越人向中央要求内迁,汉武帝就封其为驰义侯,迁其部众于江淮地区。

  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因协助征伐其他叛汉越人部族有功,顾贵受封为吴侯,居处于姑苏。自此,江南顾氏便在此生根,顾雍就是顾贵的十四世孙。

  顾俊荣说,在研究顾氏源流时,他们统计出全球90%以上顾姓人士的祖先均在苏州,顾贵便是这所有顾氏的祖先。

  “顾氏三贤”之顾烜

  他是中国“钱币学鼻祖”

  南北朝时期,著有我国第一部钱币学著作《顾烜钱谱》的顾烜,被尊为“钱币学鼻祖”。他便是顾雍第十二世孙。

  顾烜,字信威,南朝萧梁吴郡人,先后任临贺王正德记室兼吴郡五官椽、建安令等职,赠侯爵。记者查阅相关史料记载,顾烜在世时为萧梁治国出过不少有益的主意,在道德观念上崇尚儒家学说。虽未见史书为顾烜专门立传,但在史书经籍、艺文志中录有他的著作。

  顾烜在学术上的贡献莫过于他编著的《顾烜钱谱》,原书钱谱一卷、钱图一卷。《顾烜钱谱》(下文简称“顾谱”)虽已佚于明末清初,今未见有辑、刊本或钞本传下,但由于“顾谱”历来为众多的钱著引用,特别是南宋洪遵《泉志》,书中引“顾谱”论钱多达四十二处,使今人还能读到许多顾烜论钱的原话。汇合这些“顾谱”钱论,“顾谱”辑佚本已编入《中国钱币文献丛书》,虽不能见“顾谱”全貌,尚可知其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使今人可体察到中国钱币学创立时的概貌。

  “三贤”相隔数百年

  为何葬在一起?

  然而,顾贵、顾雍、顾烜这三贤隔了这么多代,前后相差数百年,为何会葬于同一山头呢?

  “小王山名字的由来,与顾家有着不解的渊源。”当地一位八旬老教师金云良介绍,顾贵葬于此地后,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位王侯,便给此处土丘取名“小王山”,又称“小黄山”。此山远看似金牛卧睡,腹地平坦,风水很好,于是小王山也就成了顾氏家族墓地。后来,顾雍也葬于此山,因为顾雍曾在山顶坪石上抚琴长弹,祭拜先祖,被后人传为美谈,因此小王山又叫“琴台山”。到了南北朝,顾烜也葬于小王山。

  曾当选苏州市政协委员的邹志谅则认为,由于最早落葬的顾贵是王侯,奠定了小王山作为王侯墓地的基础。此后,顾氏后人中位及王侯者才可安葬于此。“也有可能当初山上远不止这三位先贤的墓葬,但是在历代的战火硝烟中,顾墓地面被大肆破坏,后人只为最有影响的三位顾氏祖先立碑,才形成了现在的三贤墓。”

  大度丞相葬身何处疑云重重

  如今的小王山,已成苏州颇有名气的名人公墓,“顾氏三贤墓”被豪华公墓包围着仅剩近百平方米面积,墓前的三块墓碑深藏于荒草之间,显得异常凄凉。

  二十多年来,顾雍后人和有关学者到处奔走,希望顾雍墓能够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以得到妥善的保护。然而在今年7月初当地文物部门组织的座谈会上,一位“知情人”提供的线索,几乎让所有“申保”工作归零,现立有墓碑的顾墓被指“假古董”。

  难道史书记载有误?著名教育家、江泽民恩师顾毓秀两次前来祭拜的祖先墓是假的?专家为什么不对墓地进行考古?一连串的谜团接连摆到了众人面前。

  谁也无法想象,在千年之后,一代名相顾雍墓居然也和曹丞相墓一样陷入了真假迷局。

  【探访】杂草丛生的“三贤墓”已被公墓包围

  小王山位于苏州西南郊区,为孙子写兵法练兵法所在穹窿山向东延伸的余脉。

  日前,在顾雍第57代后人顾建新的带领下,记者前去探访“顾氏三贤墓”。乘车在穹窿山景区转了多道弯,记者好不容易来到一山涧,顾建新停车指着路边山林说,“小王山到了,那就是小王山。这地方不好找,外地人来很容易迷路的。”

  顾建新所指的小王山,难以称为“山”,而是一个不怎么起眼的土坡。顾建新也坦言,小王山只能称为“丘陵”。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小王山海拔只有53米,长约400米,东西宽约300米。山顶呈浑圆状,坡度很缓。“小王山南北走向,背靠穹窿山,可遥望木渎灵岩和胥口太湖湖湾。”

  顾建新告诉记者,“顾氏三贤墓”在小王山南麓朝阳并立,山的北面则是国民党元老、爱国儒将李根源(朱德老师)及其母亲的墓园,赫赫有名的小王山摩崖石刻群就在此地。站在山脚下一根电线杆的旁边,顾建新踩了踩脚下已经一尺高的乱草说:“顾墓没有专门的通道上去,找到这个电线杆后直往山上走就对了。”

  果然,踩着山坡上碎石大约前行数十米左右,穿过一片公墓前的树林,记者看到一处茂密的杂草丛中,隐隐约约有一大两小三块墓碑。

  到了这里,杂草更加茂盛,一部分竟疯长2米多高,顾建新拨弄了一番,清晰的碑文方才呈现在眼前。只见,中间一块墓碑上刻有“汉驰义侯顾氏迁吴始祖贵、吴丞相封醴陵侯顾雍、梁建安令赠侯爵顾烜之墓”等字样,落款是“嘉庆丙子岁”,即1816年。右侧墓碑碑文与中碑一致,落款显示书写人为顾毓秀;左侧墓碑是顾彦成、顾禧父子之墓,也是顾毓秀所写。

  记者看到,“顾氏三贤墓”墓地东西两侧以及北侧全是公墓,整个公墓规模宏大,几乎覆盖大半个山头,一部分墓地紧靠“顾氏三贤墓”,最近约在四五米。

  “这是在苏州颇有名气的名人公墓。”顾建新说,安葬于此的名人有画坛巨匠吴湖帆、昆曲曲学大师吴梅、书法家费新我、作家周瘦鹃等。在“顾氏三贤墓”东侧不远处,记者发现10多位民工正在建造多个公墓,忙着安装石栏杆。顾建新告诉记者,小王山公墓最早建于1989年,皆修葺得较为豪华。

  【揭秘】顾墓的发现归功于李根源

  与一旁豪华的公墓不同,“顾氏三贤墓”已经在这里寂寞地度过了千年。历史的变迁,一度让顾氏后人都不知道,自己祖先的墓究竟在此山何处。

  根据苏州史志记载,顾雍墓的发现,得归功于李根源。

  1923年,李根源因为反对曹锟贿选,愤而辞去国务总理的高位,退出北洋政府,隐居苏州十全街。1928年李根源买山葬母,从此开始了在小王山的生活,李根源庐墓守孝十年,留下了一段佳话。

  这十年里,社会各界的名流纷纷前来拜谒李根源,其中善书者必留墨宝,善诗者必高吟唱和。于是,李根源专门长年雇了石匠,将题词题诗镌刻到山上的各处岩石上,使小王山成了一座近现代名人书法艺术的露天博物馆,其中章太炎、于右任、章士钊、蔡锷、吴昌硕、张大千等书法摩崖石刻一百多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1995年,小王山摩崖石刻、李根源墓已被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老教师金云良向记者透露,他曾是李根源的学生,其父与李根源是友。1927年10月,李根源到穹窿山买山葬母,查询历史典故时,发现了“汉吴侯顾贵、吴丞相雍、梁建安令烜,三墓并在白马岭小王山”这段史料,想将母亲葬在顾雍墓附近,便萌生了找寻顾雍墓的念头。于是他先后在村里顾姓人家处询问,但大多不知道在哪,多处寻访未果。

  李根源始终不死心,第二次再到山里来时,碰到善人桥一位村民来访,提到在附近村庄一位顾氏后人家里有顾氏旧谱抄本。李根源便立即找来看,确认顾雍葬在小王山,但那位顾氏后人还是不知道墓在何方。李根源便携顾氏后人到山中去寻找,在小王山南麓草丛中得碑一方,字已经被风雨剥蚀,清洗后细细查看,“见到上面有三行字,‘汉驰义侯顾氏迁吴始祖贵、吴丞相封醴陵侯顾雍、梁建安令赠侯爵顾之墓’,落款为嘉庆丙子岁,碑后还有三座墓冢,巍然平列。”

  1928年,顾氏三贤墓得到了吴县保墓会的保护和修缮,当年李根源作为保墓会会长,亲自登记、寻访并拍照,记录下顾氏三贤墓的详尽方位,还亲手种植松树护墓。在李根源著《松海》中明确写道,“此墓距吾母兆域才五十丈,逾岭即是,且有墓碣可认。”金云良说,是年李根源重修顾墓,并在墓前亲书摩崖石刻,以“刻石纪之,已告来者”,偕顾氏后裔、当地乡亲跪拜古贤。

  【保护】著名教育家顾毓秀重为先祖立碑

  顾氏是江南名门望族,著名教育家、江泽民恩师顾毓秀就是顾氏后人之一,曾于1947年和1986年两次来苏祭拜顾雍之墓。

  金云良介绍,1986年6月21日,顾毓秀夫妇从美国回来,一踏上祖国大地,就受到邓颖超的亲切接待,邓大姐得知顾老要回苏州故里扫墓,立即派人陪同前往。当时,顾墓墓碑已经在文革时期被毁,于是顾毓秀决定亲自书写两块新碑的碑文。到了1987年立碑之时,当地的老百姓亮出了旧碑,说是为了防止顾墓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被破坏,就偷偷将墓碑藏匿起来。见顾氏后人从海外归来,便放心交出旧碑。喜出望外的顾老将新旧碑一起立于墓前。瞻仰完先祖墓,顾老还深情地捧起墓地泥土带回美国。这些,在顾毓秀所著《行云流水》中均有详细记录。

  顾家后人前来寻觅拜祭更是经常的事。2009年6月10日,无锡顾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顾智杰带领无锡、安徽、南通、常州等地的二十余名宗亲到苏州寻谒先祖顾雍墓,但大家看了“顾氏三贤墓”后无不痛心。“顾毓秀重新立碑至今已有二十多年,顾墓的墓碑始终保持原样,令人遗憾的是,其墓碑周围的荒草一天天长高,周围的新墓还在不断增加,顾墓的将来不容乐观。出于保护顾墓的目的,顾氏后人以及一批保护地方文化的热心人士四处奔走,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将其立为文保单位。”顾建新说。

1928年所绘的顾氏三贤墓地形图

  最早为保护顾墓而奔走的,要数苏州钱币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邹志谅老先生,早年他因关注中国“钱币学鼻祖”顾烜而关注顾墓。1987年,邹志谅结识金云良老师,便开始了为顾墓“申保”的征程。然而,这20多年来,他和顾氏后人一直到处奔走,希望顾雍墓能够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以得到妥善的保护。

  【争议】现在“顾墓”是在原址东边新堆的

  7月初,随着《三国》的热播,有媒体报道了顾雍墓。吴中区文管办组织了苏州市文物局、苏州博物馆、苏州市考古所、苏州碑刻博物馆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顾氏后人以及特邀的知情人代表,于穹窿山举办了“小王山顾墓座谈、论证会”。但是在会上,有人却说,“顾氏三贤墓”其实是个典型的“假古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这话的人,是1987年参与修墓的原藏书乡兴奋村党支部书记朱玉华。

  朱玉华称,上世纪80年代初,由吴县政协统战部牵头,在藏书乡兴奋村小王山修建李根源纪念馆。当时的兴奋村是吴县市的18个贫困村之一,村里没有企业,经济负担相当繁重,为了解决纪念馆日常开支,有人建议能不能借助“名人效应”打造一个名人公墓。大家认为,小王山有山有地,是块风水宝地,同时又有李根源、顾雍等历史名人的文化号召力,是不可多得的资源。为了振兴当地经济,1986年7月8日,他召集村上80岁以上老人召开座谈会,试图从老人的回忆里寻找顾氏墓园的蛛丝马迹。

  从朱玉华提供的当年会议记录上可以看到,与会八位老人印象中的顾墓曾经有墓道、有两脚牌楼等。朱玉华回忆说,老人所指的“遗址”上早就布满了新的墓地。无奈,他们只能在原墓地往东40米的地方,在一片空地上堆了一个土堆,然后请人仿照资料记载刻了一块嘉庆墓碑。随后将这个墓园的照片寄给顾毓秀。第二年,顾毓秀又寄回了亲书碑文,朱玉华按照顾毓秀书写的碑文,制作了两块墓碑加立在墓前,与重立的“清嘉庆原文碑”并立,形成现今顾墓前并列三块墓碑的现状。

  顾墓的真实性遭到质疑,这让包括邹志谅、金云良、顾建新在内的所有呼吁保护顾墓的人,都坐不住了。

  此后,顾建新一直想要找朱玉华问个究竟,但拨通电话后,朱玉华以不在苏州为由拒绝了与顾建新对话。记者费了一番周折联系上朱玉华,他强调自己在座谈会上所说的都是实情。“我是负责任地出来说那些话的”“我非常讨厌弄虚作假的”“要尊重历史、尊重科学。”说完,他以正在陪领导喝酒为由匆匆挂断电话。

  【再争议】当地老人都说“顾墓”就在原位

  “如果顾雍墓碑是在原址东面40米立的,那也就是说顾雍墓早已被建公墓破坏了?”针对朱玉华的说法,当地不少老人也表示了质疑。

  当年李根源在小王山现场考证时。除了发现顾贵、顾雍、顾烜三墓,他还发现了宋秘书正字周公南、顾文节公彦成、顾漫庄先生禧、潘氏南渡始祖、清赠刑部郎中王公元相五人之墓,并将考证结果以摩崖石刻的形式告诉后人。近一个世纪以来,这已得到所有顾裔和相关学者的认定。

  已90岁的当地村民潘文男,早年曾经做过风水先生,对周围山川地形相当熟悉。据潘文男说,摩崖石刻上说到的与顾雍墓同葬在小王山的“潘始南渡始祖”,就是他的祖先,潘始祖在小王山落葬之初,小王山南麓还有潘家的一座小房子,是守墓人住在那里的,文革的时候被破坏了。

  潘文男清晰地记得,顾氏三贤墓位于小王山南麓半山腰,而潘家的墓位于山顶,两墓均朝南。“顾雍墓的位置一直没有变过,破四旧的时候,顾雍墓的墓碑不见了,我在附近的村庄里找了好久,怎么都找不到。后来又有人重新把碑立起来了,还在老位置。”

  李根源夫人的侄女马彩英和老伴王根生两位老人,在小王山生活了五十年。王根生说,顾雍墓一直没有变动过。“以前墓地很大,现在只剩一小块了。”

  “顾氏三贤墓”的真真假假让人迷惑,那为何不通过考古发掘揭开真相呢?

  苏州市文物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由于顾墓附近新墓林立,不便考古,此外,顾氏后人亦不希望打扰先贤安宁,不愿看到顾墓地下部分再遭破坏。

  宰相肚里能撑船,长眠于地下的顾雍是大度的。但是任由一代名相之墓被湮没,实在太遗憾了吧!离开顾雍墓时,顾建新不无担忧地说,“下次来又不知路途了,因为公路旁没有明显的标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