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阿耳忒弥斯神殿经历过怎么样的历史沿袭?

2016-02-15 17:33:31 首页

  神殿的兴旺

  阿耳忒弥斯神殿是古希腊最大的神殿之一,其规模超过了雅典卫城的帕台农神庙,也是最早的完全用大理石兴建的建筑之一。它以建筑风格的壮丽辉煌和规模巨大而跻身于“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列。它还一度享有对逃亡者的“庇护权”,其地位之显赫,由此可见一斑。在建成后的近200年时间里,它巍然屹立在以弗所东北郊的一座高山之上,迎接着摩肩接踵前来朝觐的人们,它很快成为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希腊移民城邦的香客们向往的圣殿。

  覆灭与传说

  但不幸的是,公元前356年7月21日的深夜,这座壮丽的神殿在一场大火中变成了废墟。据说这场火灾是一个名叫希罗斯特图斯的纵火狂所为,这个家伙长期以来寂寂无为,急于想通过实施一项能引起轰动效应的举动使自己万古留名。他非常清楚,能够让人青史留名的好事不是谁都能做,那就干点坏事也成。于是,火光中,神殿坍塌了。

  这里说句题外话,传说就在那天晚上,一个不平凡的生命降生了,这个人后来在这个世界上建立了惊天动地的霸业,他就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后来,一位名叫普卢塔克的历史学家在他的著作中写道:女神“太忙于照料亚历山大的出生了,以至于无法营救自己受到威胁的神殿”。

1_meitu_13.jpg

  神殿再造

  这座神殿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实在太重要了,没有了它,人们的灵魂也仿佛无所归属。后来,人们又在神殿的原址上按原样重新建起了一座神殿,比原来的神殿更加富丽堂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大理石建筑,其占地面积达到了6050平方米,比一个足球场还要大。神殿内外都用铜、银、黄金和象牙制成的精美浮雕加以装饰,而神殿中央则设有一个呈“U”字形的祭坛,供奉着阿耳忒弥斯女神的雕像。这座重建的神殿在此后连绵不断的战火中傲然挺立,直到公元262年哥特人入侵时遭逢了厄运,那帮强盗将神殿内的财宝悉数劫走,神殿也在这次劫掠中惨遭破坏。

  规模

  重建之前的阿耳忒弥斯神殿其规模已是相当宏大,底部最上层台阶长约100米,宽约55米,神殿三面环绕着两排共计127根巨大的圆柱,每根高达18米,它们支撑着上面巨大的屋顶。神殿重建的时候,其高度还略有增加,同时在底座平台的四周还增建了数级阶梯。神殿中心的神龛上部没有加盖屋顶,这样人们在神殿内也可以仰望蓝天,他们的心愿和灵魂也可以从这里直达天堂,与神同在。神殿正门入口处立着36根刻有装饰性浮雕的柱子,这些柱子上刻有40~48道浅凹槽。神殿四周的柱子上也环绕着一条装饰雕刻的中楣,同时还有狮头形状的喷水器。屋顶的三角楣饰也相当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两根柱子之间的跨距通常超过了6.5米,而神殿中长于8米的石块也随处可见。所有这些,无论从建筑的设计还是工程技术上讲都具有相当大的难度,这座神殿称得上是当时最高水准的建筑精品。

  风格

  从风格上看,阿耳忒弥斯神殿属于柱式建筑,柱式建筑发源于古希腊,爱奥尼和多立克两种柱式代表着古希腊建筑最成熟的风格。18世纪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在谈到希腊艺术杰作的普遍优点时曾经说,它“在于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而柱式建筑确实最能体现这一优点。阿耳忒弥斯神殿也属此类建筑,具有柱式建筑的基本特性。

  智慧

  说到这里我似乎需要自说自话地来一个设问,以便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神殿建造者是如何将那些巨大的石块抬起并放置到预定位置上的?

  事实上,早在公元前515年,希腊建筑师就已经在建筑工程中大量使用起重设备了,但在阿耳忒弥斯神殿的建造过程中这些起重设备却毫无用处,因为这座建筑的规模是前所未有的,它所使用的石块体积和重量都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座大型建筑,这使建筑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里有一则记载中的故事可为佐证。神殿最早的建筑师伽尔瑟夫农(Chersiphron)在接手这项工作后一直是心十足,他夸口说他要建造一座流芳千古的伟大建筑,但当工程进展到要将入口处的大门楣抬起到设计高度的时候,他才发现他所有的经验和设备都不足以完成这项工作。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否则工程无法推进。据说,伽尔瑟夫农为此数日寝食难安,彻夜不眠,却依然一筹莫展,精神几近崩溃,甚至到了想要自杀的地步。

2.png

  但不久之后,一个灵感在他就要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从他脑海中一闪而过,救了他一命。聪明的伽尔瑟夫农尝试着用沙袋垒起一道斜坡,使其达到比石块将要安放的预定位置略高的地方,然后将巨大的石块顺斜坡向上拉牵,当石块被拉上坡道,到达适当位置之后,就将底层的沙袋逐渐掏空,这样,斜坡将作为一个整体缓慢下降,放置在斜坡之上的石块也同时随着斜坡的下降而下降,直到石块准确地安放到需要安放的位置上。这和埃及人筑造金字塔时使用的起重方法十分相似。

  伽尔瑟夫农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建筑师,还是一位天才的发明家。他灵机一动,又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了———工程所需石材需要从11公里外的采石场搬运过来,而那些石材一般重量都在40吨左右,如此长距离的运输,光靠人力和通常使用的运货马车是根本无法完成的。这还不光是马车运载能力有限的问题,事实上,普通的马车根本就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重量,那些巨石刚一放上去马车就立即散了架。这时,伽尔瑟夫农的新办法显示了他超凡的智能,他将开采出来的圆形石柱固定在两个近似于轮子的圆形木架的中轴上,在畜力或人力的牵引之下两个圆形木架会像两个超大的滚轮一样地转动,这样就可以很轻易地将那些巨大的石块搬运到施工现场了。后来,伽尔瑟夫农的儿子梅塔杰尼斯又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造,使父亲的这个聪明的办法更加完善。梅塔杰尼斯将一根开采出来的长条石块的两端装进巨大的木轮中央,使长条石块直接充当两个木轮之间的中轴,这样,不仅圆形石柱,就是方形横梁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搬运了。

  重建这座巨大神殿所耗用的时间我们已经无可稽考,但它遭逢厄运的时间我们却清楚。公元262年,哥特人的悍然入侵使神殿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后来,以弗所人曾试图再次重建神殿,但由于耗资巨大而难以实施,重建计划无奈搁浅。但这个愿望一直深埋在一代又一代以弗所人的心中,从未改变。

  再度毁灭

  然而,公元4世纪,基督教在小亚细亚的落地生根使这一愿望最终化为了泡影。基督教强大的势力逐渐改变了人们的信仰,后来以弗所人也大多改信基督教了,神庙的重建自然变得不合时宜。公元5世纪初叶,以弗所为东罗马帝国所占领,奥德修斯二世将神殿视为异教徒的聚集场所,下令彻底拆毁。从此,这座伟大的建筑奇迹便从世界上永远地消失了。今天,我们只能从作为文物的以弗所人的钱币上看到这座神殿大致的模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