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宗教改革的背景:罗马教会权威被质疑

2016-05-10 16:02:00 首页

  文化背景

  一. 政治上,欧洲民族主义观念勃然兴起,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打破天主教的控制。

  二. 经济上,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成长起来,要求打破天主教神学的精神束缚,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三. 文化上,文艺复兴倡导个人自由、平等、欲望、人性至上,提倡竞争进取和科学求知,为人们挑战天主教会提供了理论和思想依据。

  四. 宗教上,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土地上势力极大,不仅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

  五. 社会上,当时整个欧洲黑死病蔓延。

51482927_2_meitu_28.jpg

  社会根源

  14至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当时西欧所发生的社会变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破土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

  第二,政治上,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开始形成,反对封建贵族的特权与分裂割据。英、法两国的封建君主在与资产阶级、新贵族联盟的基础上建立了政治集权的“新君主制”。他们加强政治集权,推行重商主义,奖励文化创造,有力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但在意大利、德意志还存在着分裂割据,迫切需要政治统一;

  第三,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权的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者批判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权制度,鼓吹个人的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论,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构成了对天主教神权的巨大冲击。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都把矛头对准罗马教会对欧洲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要求通过改革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思想渊源

  宗教改革固然是社会现实变革的产物,但其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市民的宗教“异端”思想之中。中世纪的城市在11、12世纪兴起后,为了抵制封建贵族与教会的掠夺与控制,城市从经济、政治上支持王权,王权则赐给城市以自由贸易乃至自治的特权。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也逐渐兴起,对教会的大一统神权与正统神学的统治极其不满,于是酝酿出反教会的市民“异端”思想。市民的“异端”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神权的合法权威,反映了市民阶级建立“民族教会”或“廉价教会”的愿望,为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历史遗产。(其中异端思想具体指教会首先提出的“双剑说”、“太阳月亮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