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大师朱熹的死亡迷局:可能是因为脚气病

2016-07-29 10:32:03 首页

   翻看清代学者陆以湉的《冷庐医话》,发现这样一个医案,医生张修之在给晚年的朱熹治疗脚气病时,竟把朱熹给治死了。治疗脚气病能治死人,这在今天闻所未闻,但在800年前的朱熹身上,它确确实实发生了。

  张修之治死朱熹到底是用药不当的医疗事故呢,还是朱熹其实患的就是不治之症呢?我们看看张医生的用药过程。

  脚气,古代称“缓风”,最早见于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中。中医认为脚气是由外感湿邪病毒,或饮食厚味所伤,积湿生热,流注于脚而成。具体表现是腿脚麻木、酸痛、软弱无力,或挛急肿胀等。古代还把脚气详细地分为干脚气、湿脚气和脚气冲心等多种证型,这在孙思邈的《千金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中都有记载。

2.jpg

  我们如今明白脚气病是维生素B1缺乏症,这在《汉书》中也有记载,古人也认为食精米和偏食者易得脚气病。孙思邈提倡的用大豆、乌豆、赤豆等粗粮辅助治疗脚气病以及李时珍《本草纲目》用米糠治疗脚气病等,都与如今的改善膳食结构,多食富含维生素B1的粗粮,有异曲同工之处。至于用药,张医生给朱熹用的中药黄芪和罂粟壳,就是今天的医生也仍然在使用。


  既然如此,朱老夫子又是怎么死的呢?我们再看看张医生的用药过程。治疗开始时,张医生认为朱熹脚气病的攻下之法是“去其壅滞,方得流通”,非常正确,他用黄芪、罂粟壳给朱熹补气升阳、利尿消肿也无可厚非,但紧接着在朱熹感到“服之小效”,体征减轻的情况下,张医生不应当又投以泻下逐水的巴头,行气止痛破积的三棱、莪术等药。在朱熹出现腑气不通、大便秘结时,张医生更不该让朱熹服用温白丸,以致朱熹腹泻不止,死于非命。

1_meitu_13.jpg

  其实,温白丸也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中成药,它是由半夏、白米、丁香、姜汁等中药配伍而成的,据宋代《圣济总录》记载,它是治疗宿食不消、痰饮留滞、腹痛呕逆的良药。但问题是张医生用过头了。从张医生的用药情况看,他一个劲地用攻伐之剂、破积之药,光想着治疗朱熹的脚气病以及由此引起的并发症——胸膈胀满、下肢肿痛的实症,却忽略了朱熹年高体弱的虚候。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陆以湉在《冷庐医话》中总结这个教训时也感慨地说道:“观此高年之人,慎不可用攻药也。”所以我们在给老年人用药时,一定要考虑老年人脏腑气血衰弱的特点,合理用药,避免大剂偏性,避免出现毒副作用。否则,800多年前的朱熹之事还会重演,让本来不至于死的脚气病酿成大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