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换席讲的是什么?孔子为何选曾子接自己的衣钵

2016-08-11 09:44:44 首页

  曾子挨到了七十一岁的时候,大限已经到了,一天晚上,乐正子春、曾子的两个儿子曾元、曾申还有一个仆人在旁边伺候,这时候仆人无心说了一句:“主人的席子好华丽,是士大夫用的吧。”乐正子春连忙说了一句:“住嘴”。但是曾子还是听到了,连忙努力的爬起来,让别人把他的席子换了:“我这一生都没有做到士大夫,怎么可以士大夫才用的席子。”乐正子春心疼曾子:“您老人家现在行动什么的都不方便,不宜移动,咱们等到天亮再换好么?”曾子怒道:“你对我的关爱还不如小童对我的关爱,君子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自己的德行,我没有到那个位置,就不应该享受那种待遇,要克己复礼,遵循自己的本分。我这一生都在要求自己,死的时候也要这样。”但是还没等席子换好,他就死了。

  曾子是一个被认为有着大气节的人,严以律己,恪守古法,遵守礼制。他死之前因为自己没能做到士大夫但是用了士大夫级别的物品感到惶恐,在病入膏肓的时候还要弟子起身,将席子换了,但是没等到席子换好,就咽气了。他的事迹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文人。儒林外史里面有个严监生,他在将死之时还不忘伸出两根手指,示意为了节省油灯,只要点一根灯芯就行了,这显示出了他的守财奴嘴脸。曾子死前要求换掉华丽的席子却和严监生截然不同,他不是吝啬,而是为了维护他毕生所恪守的“礼制”。在什么级别享受什么级别的待遇,人有等级观念,不能轻易僭越,他维护自己的信念,小心谨慎,如履薄冰,被后世的文臣效仿,气节大于一切。

2.png

  但是曾子换席的做法不建议效仿,精神却值得借鉴。要求别人怎么做,自己一定要做到,否则没有办法说服别人。做人要严谨的恪守原则,尤其是在小事上,更能体现出一个人内在的品质。坚守的精神其实就是一种信念和信仰,他是对自己坚守价值观的一种执着追求。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全凭自己的喜好意志做一些事情,不能始终保持一个准则。在不同的事件上显示出不同的价值观,这是很危险的。每日浑浑噩噩的人是不可能体会到这种感觉的,人一定要有精神信仰,不管这个信仰是什么,他都会让人的言行有所依据,有依可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