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为何没被汉武帝封侯?其中有什么隐情呢

2016-08-18 17:44:15 首页

  四说为李广系“常败将军”。宋人黄震说:“李广每战辄北,因踬终身。”(《史记评林》引)司马光也认为:“效不识(即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资治通鉴》卷十七《汉纪》九)既然如此,当然不能封侯。然而,现代学者表示怀疑。因为《史记》仅记载了李广一生中的几次战事,并带有悲剧色彩,这是司马迁为塑造人物形象对史事进行剪辑的结果,没有说李广大小七十余战,一无战功。况且,司马迁称他为“名将”,匈奴兵将也敬畏李广,誉为“飞将军”,岂能是位“常败将军”?

  五说为李广不是军事全才。这实际是对常败将军说的修正。当代论者认为,从《史记。李将军列传》看,李广虽多失利,但确属一员“猛将”;但是,他既独勇寡智,又“自负其能”,犯了骄兵之忌,不免败多胜少,因此不侯,那是理所当然的事。吕锡生《略论卫青的出身、战功、将才》即持此说。然而,据史载,汉武帝时将军并非全才,且疆场血战逊色干李广而封侯者,大有人在,所以,此说也不是全面之论。

2.jpg

  六说为汉武帝的偏见与卫青的压制。这种说法唐代已经存在。王勃《滕王阁序》叙说历史上高才之士境遇坎坷,在“李广难封”之句,将李广的不封,归咎于汉武帝。当代论者认为,由于李广数次征战失利,汉武帝于是产生了偏见,觉得他“数奇”(命运不好,不吉利),不胜重任。李广最后一次出征时,武帝就嘱咐全军统帅、大将军卫青不让他居前夺首功;卫青出于私心,让好友公孙敖出任前锋,代替了身为前将军的李广,致使李广失途误期,触犯军律,自刎而亡。

  宋怀仁的《李广不得封侯考辨》(《北方论丛》1984年第3期)持此说,有代表性。此说不同拘执于李广本身的前五说,而是从汉武时代的政治、军事上探索原因,视野较为开阔。不过,仍有许多疑难之点未能解决。

  倘能完满揭开李广不侯之谜,将有助于汉武时代政治、军事的深入研究。因此,史学界正在继续寻求它的谜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