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坛四僧——朱耷、石涛、弘仁、髡残

2016-09-30 15:38:47 首页

  画坛四僧,是指明末清初时期的四位僧侣画家,即朱耷、石涛、弘仁、髡残四人。在艺术上,画坛四僧主张以生活为基础,重视生活感受,直白的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他们的艺术主张对清朝初年的画坛产生巨大影响。

  画坛四僧中,朱耷的画,墨点无多泪点多;石涛之画,寓奇思于奇笔;弘仁之画,归黄山而益;髡残之画,借画谈禅,因禅说画。他们各自的画作都别具风格,但都有一点相似之处:贴近生活。

download.jpg

  南宋四家有三位刘、马、夏,赵孟頫,元四家,吴门四家、董其昌等大书画家,均出生在这一地区。入清以后,四王吴恽六大书画家,也出生在这里。王时敏、王鉴于明末与董其昌等人被称为“画中九友”,深受董其昌艺术思想影响,王原祁作为康熙皇帝书画侍从,王翚被康熙钦点绘制《南巡图》,整个朝野都充斥着四王吴恽为代表的绘画精神。作为正统画派的代表,追随者、崇拜者无数,甚至以后的清宫造办处、如意馆都受其影响,直至近代海上的“三吴一冯”等海派诸家,以及鉴定大家徐邦达先生也不例外。

u=2077539137,668271554&fm=21&gp=0.jpg

  最高统治者对书画的好恶,都是决定书画发展与兴衰的决定性因素,从李世民以降至康熙无一例外。由于康熙对董其昌书法的喜爱,科举考试都是以董书为法格的馆阁体格式,书法不入格就难以入仕,如八十老翁孟椿山拼杀一番,却因“朝殿三试以书不入格,屡落入后”而未获官铨。在皇帝的喜好之下,朝野不仅以董字为法格,董其昌绘画及他倡导的文人画,也形成一股热潮延伸至清末民国

  康熙皇帝对董其昌书画的喜爱,正是四王吴恽梦寐以求的愿望,他们更加极力倡导董巨、元四家、董其昌的绘画理念、绘画精神、绘画法格。王翚、王原祁利用服务于康熙的光环,广收门徒致桃李满天下,满朝尽刮四王风。

  朝野上下对正统文人画的追捧、模仿,使清初画坛变得枯燥乏味。但在明遗民之中还有一些野逸派画家,冲破程式化羁绊,髡残、渐江、朱耷采取不与朝廷合作态度,用手中画笔挥写心中愤世之气(酷似今天的F4们)。石涛则具有两面性,中年以前以释家正统传人自居,笔下创作仍以摹古为主。在梦想觐见康熙封禅失败,回到扬州定居后,笔墨放荡不羁,终成野逸画家师摹样板,为后世扬州八怪等开创新的画风。

  野逸派画家是典型的明朝宗室后裔,或明朝制度忠实追随者,他们笔下对新朝廷无情的进行鞭挞。如八大山人朱耷,经常将鱼、鸟画成白眼向天,或鱼在天上石在下面;渐江以仿倪瓒为名,画面冷峻孤寂;髡残更是将山水画画得玄武倒转,癫狂无度。只有石涛虽然画风怪异,仍不失画格法度,落寞中尽显大家风范。

u=3854780018,4165794964&fm=21&gp=0.jpg

  四王吴恽的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加上四僧髡残、渐江、朱耷、石涛共10位画家,是清朝近300年的画坛柱石,也是后世流派的宗师。自此之后,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绘画消失殆尽,要么程式化模仿,要么胡涂乱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