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半数军队却被皇帝处死的王忠嗣 王忠嗣怎么死的?

2016-10-15 07:57:09 首页

  很多熟悉唐朝历史和喜欢军事的人都会问一个问题,谁是唐朝历史上最厉害的节度使,是那个著名的哥舒翰,还是高仙芝,或者是祸乱天下的胖子安禄山。其实都不是,最厉害的节度使是王忠嗣。他是唐明皇李隆基的的干儿子,御儿干殿下。但,就是这么一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最后却被皇帝给处死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皇宫里长大的军事奇才

  王忠嗣的成长也很有传奇色彩,他的父亲是 王海宾在跟随薛讷抵御吐蕃的战斗中牺牲了,而且这次牺牲的有点冤枉,王海宾作为抵御吐蕃的先锋,在与突厥的战斗中苦战,唐朝的其他将领却在后边看热闹,直到王海宾寡不敌众,牺牲在阵前,唐军才乘势出击,大败吐蕃。

  

王忠嗣怎么死的


  战后,唐玄宗将孤儿王忠嗣收养在皇宫。与当时的忠王李亨(唐肃宗)成了好朋友,两人一起长大。唐玄宗经常与他讨论兵法,他都能应对入流,唐玄宗也很高兴。王忠嗣不是赵括,既然有了皇帝家的重点培养,有了深厚的战争理论,那就的实践,在战争中增长经验。

  王忠嗣从讨击副使、左威卫将军开始起步,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第一步就是到河西去抵御吐蕃人。河西节度使也向皇帝上奏说,要想取胜,非王忠嗣不可。作为干爹的唐明皇也希望干儿子给自己长脸,就授王忠嗣左威卫郎将。当年秋天,吐蕃大军入侵河西,王忠嗣在新城力敌吐蕃大军,吐蕃大败。接着,王忠嗣又兼任了朔方节度使,地位节节上升。

  天宝三年,王忠嗣趁突厥内乱,再次出兵东进,打击势力较强的突厥东方部落。朔方军进军神速,直抵突厥腹地,一路势如破竹,击败了突厥东部军事力量,从此。这个称雄北方百年的游牧帝国,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大唐和突厥延续百年的较量,终于以大唐的胜利而告终。

  威震天下的四镇节度使

  天宝五年,王忠嗣掌握朔方,河东,河西和陇右四镇节度使,总兵力26万,占天下兵马近一半。比后来的安禄山还多。这还不算他推辞掉的两个节度使职位。一人掌控四印,防守万里边疆,这在唐朝历史还从未有过,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唐朝战力最强和离首都长安最近的河西军和朔方军都在王忠嗣手中,可以说他想造反,轻而易举,但是王忠嗣却毫无造反之念,他只想守卫国家。

  王忠嗣在接任四镇节度使后,考虑到吐蕃等国骑兵强盛,对唐朝威胁极大,就在朔方和河东边界的确高价收购马匹,抬高马价。各地胡人纷纷把好马卖给唐朝,王忠嗣将马匹尽数买下,几年间建立起庞大的骑兵队伍。而胡人地区马匹逐渐减少,再也无法兴风作浪。

  王忠嗣还把马匹调到了河西和陇右一带,在陇右建立马场驯养马匹,完善马政,使河西和陇右的骑兵队伍也不断转壮大,在经过精心的准备后,王忠嗣上表唐玄宗,决定对吐蕃用兵,彻底解决吐蕃问题。公元746年,王忠嗣在青海湖畔大破吐蕃主力,并乘胜追击,在积石山会战中全歼吐蕃残部。

  

20160922143913_副本.jpg


  这次大会战吐蕃死伤数万人,甘肃,青海交界的吐蕃堡垒全数被毁,两个王子战死,盟友吐谷浑降唐,从此吐蕃字河西一带转入防御,对河西走廊的安全全部解除。随后,王忠嗣又马不停蹄千里奔驰西域,击败吐蕃和大食联军,并在此战中大胆提拔了当时还是年轻人的李光弼郭子仪。这一战,大唐军威大盛,王忠嗣也名扬天下。

  一代名将的菩萨心肠

  王忠嗣虽然自幼习武自负。但从升任节度使后,就主张以持重安边为务,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轻战端。他曾他曾经对人说:国家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邀功名耳。守边是为了保卫国家和百姓,不是为了一己私利挑起战火,让边境不宁。

  他一方面注重军事训练和骑兵建设,建设堡垒充实边防,一方面发现和大胆启用年轻将领,后世名将如郭子仪,李光弼,哥舒翰和李晟都曾是王的部属。王忠嗣所部士兵士气高昂,每次出去都注意搜集情报,不打无准备之战。在兼任朔方和河东节度使期间,依托唐朝旧有的堡垒重新设置了防御,修复旧城和据险建造新城,这种做法工程量小,效果更好。达到了防止士兵过度劳累和节约财政的目的。所以得到了上下一致拥戴。改变了天宝年间唐朝与游牧骑兵作战屡屡失败的窘境。使人民安居乐业

  因为和皇帝矛盾而被奸臣冤枉的一代名将

  这位伟大的军事天才,唐玄宗的干儿子,唐肃宗的好朋友在自己最得意的时候,却因为他的优秀和忠诚于唐玄宗额矛盾越来越深。晚年的唐玄宗极喜边功,各个节度使为了讨好皇帝不断的对外用兵,折损精锐、虚耗财政,使国家的实力和百姓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王忠嗣十分着急,多次劝解唐玄宗休兵罢战,解决国内问题。

  天宝五年,唐玄宗又命令王忠嗣率兵攻打吐蕃的石堡城。石堡城依山而建,易守难攻。只有一条山道通往城中,要攻克此城,必将付出极大的代价。王忠嗣向唐玄宗上言说明情况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这本是一个非常好的计划,然而,当时的玄宗已陷于穷兵窦武的迷狂,哪里听得进逆耳之言。史载:上意不快。

  这时将军董延光为了讨好唐玄宗,就自请带兵攻打石堡城,唐玄宗立即批准,并诏令王忠嗣分兵相助。王忠嗣不得已而出兵,但对此举有异议,相助不力。李光弼还以为王忠嗣是可以府库钱粮,就劝他拨付一部分,省的以后董延光诬告。王宗嗣告诉李光弼,自己不是可惜钱粮,也不是妒忌董延光,而是可惜数万将士的性命,拿数万将士的生命去争夺一座城,赢了也不能打败吐蕃,失掉他对国家也美誉危害,我不想为这个地方牺牲数万生命。

  最后,董延光果然打了败仗,损兵数万,把责任全都推给了王忠嗣,说他阻挠军计。

  

王忠嗣怎么死的


  此时,宰相李林甫害怕王忠嗣会入朝为相,代替他的位置。王忠嗣还多次向唐玄宗报告安禄山有反心,这引起了李林甫的嫉恨,他趁着这次石堡城事件,诬告王忠嗣说:忠嗣尝养宫中,云吾欲奉太子。玄宗闻讯大怒,便将王征入朝中,交付御史台、中书省与门下省共同审问。三司会审后,王忠嗣被判死刑。

  最后还是王忠嗣手下将领哥舒翰替他伸冤,才免除一死,王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天宝八年抑郁而终,而哥舒翰代替王忠嗣攻打石堡城,果然像王忠嗣预言的那样,损兵数万才攻下石堡城,然而毫无用处。

  王忠嗣的死和哥舒翰等人在河西的损兵折将使安禄山鼓足了叛乱的勇气。王忠嗣之死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作为皇帝的干儿子,直接控制全国一半精锐兵马的节度使,如果他不死,安禄山是不会立即反叛的。

  这点安禄山自己也承认。即便是反叛,安史之乱也不过是瞬间的闹剧而已。

  王忠嗣的死和哥舒翰等人在河西的损兵折将使安禄山鼓足了叛乱的勇气。而后发生的安史之乱,相信各位都知道了。所以说,王忠嗣的死是唐朝国运衰落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