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诗人范仲淹和范成大是什么关系

2016-10-20 09:25:46 首页

  南宋诗人范仲淹和范成大是什么关系

  在宋朝年间有过很多惊才绝艳的人物,有不少人在中国文坛留下了鲜明的轨迹,这里要说的就是南北宋两朝两个大名鼎鼎的大臣,范成大和范仲淹。他们两人都是有名的诗人,对于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么他们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范仲淹的画像


  范仲淹的画像

  范仲淹和范成大都是宋代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有着较为接近的宗族关系,他们都是姑苏范氏人,纵观他们的一生,会发现他们的人生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他们早年的生活都比较的艰苦,很早就失去了父亲,体会到了人生的艰苦,之后又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考取了功名,展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甚至都曾经有过外交经历,展现了不屈的气节和优秀的外交能力,他们虽然都曾经身居高位,但是却都没有当过宰相,也不能大刀阔斧的改变当时的朝政,而且他们的身体都不是太好,在晚年的时候都有着隐退的心思。

  当然他们也有着不一样的地方,首先范仲淹身为北宋时期的人物,面对的局面和范成大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表现出来的才华也是不一样的,范仲淹的成就更多的是体现在他的教育思想和文化影响,而且范仲淹在当时还曾经去过边塞,亲自参与过战争,因此表现出了不俗的军事能力。相比而言范成大更多的成就是表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他到过很多的地方,游览过南宋的诸多美景,因此留下了很多游记和描述各地风光的诗歌。

  范成大是哪朝人

  范成大是中国古代有名的诗人、文学家,他在中国诗歌历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对于后来诗歌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那么范成大他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呢?他的诗歌又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影响呢?

  

范成大的雕像


  范成大的雕像

  范成大是宋朝人,他出生的时候还是北宋末期,但是之后没多久靖康之耻发生,北宋灭亡,宋朝皇室逃到了南方,南宋成立,这个时候中华地区还是以金国势力最为强盛,南宋只能偏安一方,而范成大在这样的环境之中长大,所以可以说范成大应该算是南宋的人。这个时候因为北宋灭亡的时间还很短,所以无论是失地的百姓还是南宋的百姓对于宋朝承受的这种耻辱都还印象深刻。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南方的民众几乎都忘记了这样的耻辱,而且当时的南宋朝廷似乎也不想再收复中原,觉得安心呆在南方也不差,所以说对于这样的大环境,范成大其实也是没有什么办法的,很无奈,再加上南宋确实是打不过金国,所以没办法,范成大更多的还是关注民众的生活,后来官场浮沉几十年,也算是看破了当权者的心态,所以将更多的心血放到了写诗作词上来,用来反映百姓的生活和世道的黑暗。

  可以说身在南宋这样的朝代,范成大是可悲的,他恢复中原、报效祖国的理想难以实现,所以只好用笔墨将自己的所见所感描述下来,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将国家的不幸、百姓的艰难给记录下来。

  范成大诗词作品介绍

  范成大是南宋年间最为出名的诗人之一,历朝历代以来都有着很高的声望,他的诗词一直以来都备受好评,那么范成大到底有哪些经典的诗词呢?这里小编我就为大家推荐范成大诗词之中的精品跟大家分享一下。

  

范成大的诗词


  范成大的诗词

  说到范成大的诗词,最先被想到的就是他后期创作的《四时田园杂兴》,这是范成大田园诗的一个集合,总共有着六十首,它们是范成大在经过长时间的乡村生活之后创作出来的经典田园诗,其中有不少的名篇,比如其中的夏日第二首“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这两句诗简单的通过“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这些一向表现了江南乡村里面初夏时节的风光,其中花果俱全,形色兼备,可以说是别具风味。之后诗歌的第三句就是描绘了当时田园之中,农民早出晚归的繁忙生活,只有蜻蜓蝴蝶飞来飞去,以这样以动衬静的方式来表现那个时节农民的生活方式。

  范成大虽然主要还是以诗见长,但是他的词也相当不错,其中有一篇《水调歌头》就很有意思,这首词大概是作者在1177年的中秋时节创作的,开头就是“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表达了当时诗人到处为官,不得修养的艰苦,而这样丰富的经历也让他心生感慨,在这样的夜里抒发了作者“不胜漂泊之叹”同时还表现了作者半生辛劳,功业无成的悲戚,之后作者借嫦娥抒发感慨和辛弃疾的“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颇有相似之处,但是不同的是,辛弃疾依旧积极奋进,而范成大却是生出了归隐之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