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换席的启示是什么 曾子孝母有什么举措

2016-11-22 15:03:11 首页

  曾子是一个被认为有着大气节的人,严以律己,恪守古法,遵守礼制。他死之前因为自己没能做到士大夫但是用了士大夫级别的物品感到惶恐,在病入膏肓的时候还要弟子起身,将席子换了,但是没等到席子换好,就咽气了。  

曾子像

  他的事迹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文人。儒林外史里面有个严监生,他在将死之时还不忘伸出两根手指,示意为了节省油灯,只要点一根灯芯就行了,这显示出了他的守财奴嘴脸。曾子死前要求换掉华丽的席子却和严监生截然不同,他不是吝啬,而是为了维护他毕生所恪守的“礼制”。在什么级别享受什么级别的待遇,人有等级观念,不能轻易僭越,他维护自己的信念,小心谨慎,如履薄冰,被后世的文臣效仿,气节大于一切。

  但是曾子换席的做法不建议效仿,精神却值得借鉴。要求别人怎么做,自己一定要做到,否则没有办法说服别人。做人要严谨的恪守原则,尤其是在小事上,更能体现出一个人内在的品质。

  坚守的精神其实就是一种信念和信仰,他是对自己坚守价值观的一种执着追求。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全凭自己的喜好意志做一些事情,不能始终保持一个准则。在不同的事件上显示出不同的价值观,这是很危险的。每日浑浑噩噩的人是不可能体会到这种感觉的,人一定要有精神信仰,不管这个信仰是什么,他都会让人的言行有所依据,有依可循。

  曾子孝母有什么举措

  孔子听闻曾子的孝行,便带着人来拜访曾子,但是曾子却不在家去砍柴了,由于男女授受不亲,曾子母亲不能独自面对客人,但是家里又没有别人,于是曾母又一次咬自己的手指,这一次咬的很轻,但是曾子还是感受到了,便放下手里的工具回家了。  

曾子像

  孔子请教曾子关于孝道的事情,曾子回答到:“命是父母给的,有养育之恩,我们报答他们是应该的。”孔子觉得曾子的话虽然朴素,但是很有圣人风范,于是问他愿不愿意和自己一起去游学。曾子也仰慕孔子的才华和品行,和他成为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但是自己的父母年事已高,虽然自己很想去,但是父母在不远游,他不能离开。

  他的母亲看懂他的心思,便让他离去,他听从母命,和孔子离去,但是和孔子约定时常看望自己的母亲。有一天,曾子在楚国,突然觉得一阵心疼,知道母亲想自己了,于是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回家探望。回家之后母亲很是激动:“我想我儿了,没想要我一咬手指,你真的能感觉到,真是我的心头肉啊。”

  又有一次,曾子受邀前往一个地方讲学,没想到他刚到村门口看见横梁上写着“胜母村”,这让他很不开心,他认为这个地方取得名字是对母亲的不尊重,便没有进村。曾子的孝行还有很多,被后来成为圣宗先师,被世人尊重,连孔子在孝道方面也要请教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