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的黄宗羲其主要观点有哪些

2016-11-24 11:24:13 首页

  黄宗羲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思想方面受到王阳明的影响,赞成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他一生致力于心学的研究,并且颇有建树。在政治方面,黄宗羲提出了“民主”一词的核心,在著作《明夷待访录》一书中提到了君权的有的放矢,并且就抑制独裁和专权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黄宗羲是明末清初年间,著名的三大思想家之一,是近代民主主义的先驱。

搜狗截图16年11月24日1124_113.jpg

  黄宗羲作品欣赏

  《明夷待访录》中,黄宗羲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思想理念。黄宗羲提出君主只是黎民的代表者,君主的出现是将黎民的意见进行系统归纳的整合,然后得以实施,君主不是专政,更不是专权。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还提到了明朝廷的覆灭就是在于独裁、垄断。朝廷没有监督者,君主便专政独权,将自身的权力无限放大,最终激起民众的反对。黄宗羲提出的反对专权的思想,在当时来看,是非常先进的。就抑制君主专权的办法,黄宗羲提到了设立监督机构,比如宰相的设置。朝廷机构设置宰相,可以达到分权的作用,皇帝将不再是集权力于一身的统治者,有了各方权力的压制,君主做任何决策都要和各司其职的官员商量,避免了权力的集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权力的专制。

  除此之外,黄宗羲认为学校是很好的舆论场所。年轻的学子们都有自己积极的想法,而且政府应该给予重视,不能压制学生们的不用的声音。黄宗羲的思想受到了很多学者的追捧,诸如万斯大、章学诚、邵晋涵、仇兆鳌等著名人士都是师从黄宗羲。

  黄宗羲是举人吗

  黄宗羲是举人。

搜狗截图16年11月24日1124_112.jpg

  黄宗羲画像

  黄宗羲生于明末1610年,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史学家等等。黄宗羲是一名博学多才的文人,在数学、地理、天文方面均有建树。黄宗羲和顾炎武、王夫之被尊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著有《明夷待访录》,在书中提出的思想,被认为是中国民主思想的蒙,具有先驱的意义。

  黄宗羲看见了明朝廷的日益破落,内心十分着急,和友人们积极探寻救国之路。经过仔细分析,黄宗羲认为明朝廷衰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方面的腐败和落后。于是黄宗羲下定决心勤奋苦读,想通过思想上的改革创新来挽救明朝廷衰败的命运。

  崇祯十五年,在黄宗羲32岁的时候,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可是科举考试遭遇失败,第二年明朝覆灭。后来,东林党遭到当地政权人士的围剿,而黄宗羲也不例外。黄宗羲被抓入监牢。直到清军南下,黄宗羲借此机会逃回余姚,和当地人士一起参加抗清运动。清政府建立后,黄宗羲前后遭遇清军缉拿3次。在此情况之下,黄宗羲决定一生过着隐居生活。在隐居后黄宗羲致力于学问方面的研究,期间写了大量的书籍,收到后世的推崇。在此期间,清朝政府多次邀请黄宗羲编写著作,或者入朝为官。都被黄宗羲推辞拒绝。在黄宗羲晚年的时候,经常游历在山水之间,给弟子讲讲学术,和老友聚会。在康熙三十四年,黄宗羲逝世,享年85岁。

  黄宗羲主要观点有哪些

  黄宗羲是著名的思想家,一生有很高的成就。他在文学、数学、思想、天文学等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建树。一生著有大量的著作,诸如《明夷待访录》、《明史》、《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等等。

搜狗截图16年11月24日1124_111.jpg

  黄宗羲画像

  在政治方面,黄宗羲提出了比如民主、限制君主专政等先进思想,被视为中国启蒙思想的核心。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还提到了明朝廷的覆灭就是在于独裁、垄断。朝廷没有监督者,君主便专政独权,将自身的权力无限放大,最终激起民众的反对。黄宗羲提出的反对专权的思想,在当时来看,是非常先进的。就抑制君主专权的办法,黄宗羲提到了设立监督机构,比如宰相的设置。朝廷机构设置宰相,可以达到分权的作用。并且,积极发挥学生在学校的作用,统治者应该着重利用学校这个大舆论场,进一步激发学生们年轻积极的思想,当地官员们应该进行听取整合。

  在经济方面,提出了税收制度的三大害处,后人总结为“黄宗羲定律”,他提出:斯民之苦暴税久矣,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是为税收制度的三大害处。在历史的发展进程里,屡次起义都是源于农民受到苛捐杂税的严重剥削,才会起义反抗。统治者在制定税收制度之时,应该考虑农民的利益,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税收的收取。

  直到今日,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依然具有实用价值和研究价值。

  黄宗羲批评郡县制的原因

  黄宗羲是被誉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他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认为一个王朝的主人应该是人民百姓而不是君王。反对“家天下”的皇帝世袭制,认为一个国家的兴盛衰弱不在于帝王家,而是由百姓的决定的。

搜狗截图16年11月24日1124_110.jpg

  黄宗羲

  郡县制的最主要的特点就在于帝制,即皇帝世袭制。它维护的主要的是统治者阶级的利益,这与黄宗羲的基本主张不符。他在其著作《明夷待访录》中,向世人阐述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向人们传递民主治国的优势。他认为一个国家设立君主的原因是为了让君主承担使国家兴盛的责任,他主要的任务是为百姓服务。而封建帝制中的君主维护的主要是自身的利益,将百姓当作他们的奴仆,百姓的地位低下,是国家的弱势群体。君主只行使了他的权利,却没有尽相应的义务。

  黄宗羲反对苛政重税,他认为一个国家不应该对百姓设予严重的赋税。国家应该对不同地区设置不同的赋税标准,比如土地一块肥沃而另一块贫瘠,如果对这两块土地征收同样的赋税,那么就会造成百姓的负担一平均。他主张赋税的标准应该是以最低等的百姓的生产为标准,其次百姓生产什么就缴纳什么,不要硬性规定百姓缴赋。根据土地的质量等级不同,征收不同的税赋,不要一以概之。然而秦始皇以吏为师,百姓要承担极其繁重的税赋。

  山居杂咏 黄宗羲

  黄宗羲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一生的成就颇丰,著有大量的著作。

搜狗截图16年11月24日1123_109.jpg

  黄宗羲作品欣赏

  诸如《明夷待访录》、《明史》、《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等,在数学方面、地理、文史、天文等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建树。而他和顾炎武、王夫之被尊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享有很高的声誉。

  《山居杂咏》是黄宗羲所作的一首诗歌,原文是:锋镝牢囚取决过,依然不废我弦歌。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岂能奈我何!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这首诗表明了黄宗羲乐观、向往自由的精神。从这首诗作中也可看出黄宗羲写诗的背景。

  黄宗羲生在明末清初年间,早年间发奋读书,想要通过思想上的变革拯救明朝摇摇欲坠的统治。后来,黄宗羲结交有志之士并和弟弟黄宗炎、黄宗会等人士在余姚组织了“梨洲复社”,他们在一起谈天论地,共同交换思想。崇祯十五年,黄宗羲参加科举考试遭遇失败,第二年明朝覆灭。

  后来,东林党遭到当地政权人士的围剿,而黄宗羲也不例外。黄宗羲被抓入监牢。直到清军南下,黄宗羲借此机会逃回余姚,和当地人士一起参加抗清运动。清政府建立后,黄宗羲前后遭遇清军缉拿3次。在此情况之下,黄宗羲决定一生过着隐居生活。

  而这首诗就体现了黄宗羲不畏权贵、乐观的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