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韩愈并誉为什么 苏轼与辛弃疾的异同

2017-03-15 17:28:58 首页

  唐朝韩愈宋朝苏轼,想必大家都是知晓的,历史上也都对他们做过评价,那么大家知道吗?韩愈和苏轼被同时称为什么呢?先对两人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韩愈雕像

  韩愈雕像

  韩愈:出生于唐朝,是唐朝的文学大家同时也在哲学上有很大的造诣,他在散文上也很有大的成就,不过他一生和苏轼一样,一生坎坷,被贬官都成家常便饭了,韩愈的性格也很开朗,他被苏轼推上“唐宋八大家之首”。

  苏轼:出生于宋朝,和韩愈相差的比较远,但是在文化领域不分种族和年代,苏轼和韩愈同样都是八大家之一,但是苏轼和韩愈在诗词、性格和所面对的坎坷人生是很相像的,他们都看清了、想通了,走出了一条豪迈的人生道路。

  他们两人都是唐宋八大家,其余六位分别是曾巩苏洵苏辙王安石柳宗元欧阳修,其中柳宗元和韩愈是唐代的,其余是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并称三苏

  那么苏轼和韩愈并称为什么呢?这主要是从两人所作出的诗词上来定义的,韩愈的诗词多偏向于豪迈、奔放,虽然韩愈本人他是偏古的,但是却不影响他个人作品的发挥,而苏轼的作品和韩愈一样,大有一种气吞山河之势,也行两人在性格和所面对的人生是一样的,所以他们两人所作出的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韩愈和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所以人们并称他们为“韩潮苏海”。 

  苏轼称王维什么

  王维,号摩诘居士,生于唐朝,是著名的诗人、画家、政治家。与苏轼相同的是,王维年轻时期,抱负远大,希望做出一番事业,为朝廷效力,为百姓分忧,但都因为政局变化,云波诡谲,怀才不遇。  

王维画像

  王维画像

  王维自小聪颖过人,才华出众,在诗歌方面,没到他弱冠之年,已经有可以查阅到的文史资料了,勤奋好学,年纪轻轻便入朝为官。王维的前半生几乎可以说是风平浪静的,直到安史之乱后。安史之乱发生后,王维被贬,日渐消沉,便终日在山水与佛之间寻找精神寄托,一方面来抒发自己的闲情逸致,一方面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也许就是王维脱离官场,迷恋自然的清新淡远,为后代留下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尤其是王维的山水田园之作,与孟浩然并称为“王孟”文学成就可见一斑。苏轼曾经称赞他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苏轼一向清高,很少夸人,但王维画画上的成就,让苏轼也为之折服,他称赞王维的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画,画面十分丰富,层次分明,由远及近,动静结合,神韵淡雅,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意境。也许就是因为王维长期沉溺于自然美好的事物,对大自然感同身受,培养了自身敏锐的观察能力,因此笔下的山水更加富有意境,耐人寻味,其神韵更是别的画家鲜少能比拟的。 

  苏轼旷达词

  苏轼,世人称之为“苏东坡”北宋人士,著名的豪放派诗人、政治家、文学家,苏轼因为散文,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被称为“宋代的典范”,他的词被誉为“为词立法”。  

苏轼雕塑

 苏轼雕塑

  苏轼的文学造诣虽然高,但是他留下来的词作其实并不多,据统计,才三百余首,但是苏轼的词又被称为“旷达词”开创了词的新的篇章。

  政治变幻莫测,云播诡谲,很多读书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都想报效朝廷,但是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压,陶渊明的诗多有对贫苦、疾病的感叹,豪放派李白的诗有郁郁不得志的愁苦,杜甫的诗也常包含抱负无地施展,仕途失意的寡欢,但苏轼的诗却显示出了不一样的胸怀,对人生愁苦的谅解。

  苏轼旷达词的形成与苏轼的生活背景、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苏轼一生,不趋炎附势、不结党营私,虽然多次遭受贬谪,但他仍不像现实低头,不随波逐流。苏轼通晓儒家、道家,形成了他豁达的胸襟、乐观开朗的个性,即使面对最窘迫的“乌台诗案”,让他对政治失去的信心,但也没有打击他自然的生活态度,即使被贬,到达被贬之地,仍为民办事,建立医院、学堂等等,被当地人成为“苏贤能”。

  苏轼的旷达词不论是感怀悼念还是壮志未酬,亦或者内心孤寂,他都采用超然旷达的处理态度,透露对人生希望的执着和追求。 

  苏轼与辛弃疾的异同

  辛弃疾,我国南宋时期的豪放派诗人,生于金国,他的词中有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因为国家常年征战,战斗的精神也随处可见。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辛弃疾画像

  辛弃疾画像

  苏轼的词,被誉为“为词立法”突破了以往词的传统作法,扩大的词的意境,而辛弃疾继承了苏轼在词上的改革,并将他继续发展,将词功能发挥到最大。而且苏轼与辛弃疾都属于豪放派的诗人,且都是性情中人,在词的创作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苏轼的词与传统的词作有很大的差异,词多表现的自由旷达。他在题材、风格上都做了重大的突破,将语言演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态度,在词的创作中,加入了对祖国的壮丽河山、日常生活、人生哲理的描写,宣泄自己的情感。而且苏轼受到儒家和道家的熏陶。

  辛弃疾的词多显豪健悲愤,辛弃疾满腹爱国的热性,却壮志难酬,让他产生了矛盾,内心痛苦不堪。他的词已经不限于苏轼时期的对祖国的壮丽河山、日常生活、人生哲理的描写,内容扩大了很多,题材也宽阔了很多,凡是能写入文学的东西,辛弃疾都将其写入其中,书写他难酬的壮志之志。

  辛弃疾在言语技巧方面也有突破,他的词形式松散,句意连贯,在注重节奏和语气的基础上,句子写的比较长,不拘泥于套路。有人评价他们,苏轼是以诗为词,辛弃疾是以文为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