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为何被活活饿死 还被康熙当成了教材?

2017-05-15 15:05:24 首页

  培根说:“君主使用有野心的人,必须善于驾驭他们,让他们感到,总在前进而无后退之虞……除非万不得已,最好不用野心成性的人。”这简直是一句废话!天下的高人多的是,谁愿意引水入墙,起用希特勒式的野心家呢?问题是,那双辨别野心的眼睛长在谁头上;侥幸拥有那样的识人术,是否具备杀伐独断的英雄魄力与政治智慧。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沉疴在床,不久于世。管仲的话果真应验了。

  姜小白终于到了“英雄垂暮”的时刻,他已经病得不能起床了。身边那三名亲信见讨不到什么便宜,便转而投靠齐桓公的一个儿子姜无亏,并允诺除掉太子姜昭,帮助这个野心勃勃的家伙继承王位。政治阴谋开始,齐桓公的背运来了。他的寝宫被强行戒严,任何人不准出入。三天以后,姜小白奄奄一息。眼看他断不了那口气儿,竖刁、易牙愤怒地赶走了御前的侍从。寝宫四周筑起高高的围墙,冷冷清清的宫殿里空无一人,只有叫天不语、唤地不灵的“老英雄”。谁也不知道他死亡的具体时间,尸体腐烂后,恶臭刺鼻,苍蝇乱飞;密密麻麻的蛆虫爬到了宫墙外面——“春秋五霸”的英雄时代悲凉地结束了。倘若九泉有知,齐桓公是否悔恨自己没有听管仲的话呢?

齐桓公

网络配图

  英雄身边离不开出色的智囊团,比如项羽,智囊团散伙了,可以拉宝剑抹脖子;再比如姜小白,不但丢了智囊,还引进了三个居心叵测的掘墓人,于是,英雄连自杀的机会都捞不到,只配烂在自家被窝儿里。

  垂暮的老康熙曾对自己的儿子们举齐桓公的例子,他最担心身后是一片骨肉杀戮。父母儿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其中的亲情、义务和责任纠缠不清,但是在权力面前,这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将退却消失,没有人愿意看到这种悲剧,偏偏悲剧就在进行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