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和李太后有一腿 那为何死后还遭清算?

2017-06-06 11:24:21 首页

  隆庆六年(1572年)六月到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这十年期间,大明王朝似乎迎来了重生,一代名相张居正经过大力改革出现了帝国中兴的大好局面,张居正之所以能成就如此大业,其本身能力自然不用多说,但是背后若是没有这个有魄力的女人支持,很显然也是不可能的,这个女人就是--万历生母李太后

张居正

网络配图

  不过,李太后对张居正改革的支持并没有坚持到底。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张居正去世之后,朝廷政局发了急剧变化。亲政后的万历,为了恢复君主的权威,展开了黜张运动。万历先是将“大伴”、司礼监太监冯保罢免,发往了南京种菜,并抄没其家产。随后又把矛头对准了张居正。万历十一年(1583年)三月,张居正被夺去了上柱国、太师,然后再夺文忠的谥号,将其子锦衣卫指挥使张简修贬为庶民。此时距张居正去世才九个月,次年,万历又抄没了张居正的家产,逼死了张居正的儿子,家属也被发配边疆。

  更为严重的是,张居正生前所推行的诸多新政举措也被废除。面对这场导致明朝衰退的黜张运动,本来立场坚定的李太后却沉默不语,连一句公道话也没说。这也不是说李太后薄情寡义,背后其实藏着深层次的含义,主要有两点。

  第一、张居正的遭遇是封建统治者本性决定的,李太后之所以支持张居正改革朝政,说到底还是为了保住儿子万历的皇位和朱家江山。一旦万历坐稳了皇位,王朝度过了难关,对于曾经为王朝效力的臣子命运,自然就会抛之脑后。况且对于她来说,关注的只是皇家贵族的利益,根本没有恩义可言。

  在黜张运动进行的轰轰烈烈之时,李天后关注的焦点已经转移到第二子潞王朱翊镠的身上,此时的潞王已经15岁,到了婚娶的时候了。李太后一心想把婚礼办得豪华、气派,但经费吃紧,一时难以拿出大量的银子,最后只能把目光放在了冯保和张居正的身上,指望着抄家给潞王凑银子。

张居正

网络配图

  第二、以万历和李太后为首的封建统治集团,长期忍受着改革对皇家利益的损害。在张居正的改革中,一些如紧缩开支,限制皇家经费等举措,对李太后及其家族追求奢侈生活是不小的束缚。但是张居正在世的时候,他们暂时还能忍受,没有发生激烈的冲突。

  万历三年(1575年)李太后之父、武清伯李伟请求工部发银两,为自己营造坟莹。工部照嘉靖时例,准予两万两。但是李太后嫌少,要求增加,然而却遭到张居正委婉拒绝。张居正一番尽情尽理的话语,说的李太后无理反驳,最后只能按照内阁的批示执行。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张居正的做法无疑是让李太后不舒服的,但他始终占着一个理字,李太后也不好发作。

  李太后家族追求享乐、奢侈的举动,屡屡受阻于张居正。这表明改革和皇家贵族的利害冲突已经十分激烈。李太后和万历虽能忍一时,但终究不会长久。在某种意义上,倒张运动正是适应了李太后所代表的封建贵族,清除改革所带来的对其扩张权益的诸多限制的需要。

张居正

网络配图

  随着张居正改革的逐渐消失,李太后及其家族追求奢侈生活的欲望也膨胀了起来。万历十一年(1583年)三月,万历一次就赐给其弟潞王庄田两千顷,盐一千引。同年十二月,李太后之父李伟病故后,被赠安国公,内阁大学士申时行上疏认为此举不合祖制,万历更本没有理睬。万历十二年(1584年),李伟之子李文全嗣武清伯。这又违背了明世宗制定的外戚爵不得世袭的规定,御史为此上疏劝阻,都没有任何效果。可见野史所说的李太后和张居正有一腿之说,基本属于谣言,李太后一生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怎么会去考虑死去的张居正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