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崇祯帝遇上张居正为首辅大明还会亡吗?

2017-07-20 17:13:30 首页

  这样的假设是在看到崇祯张居正平凡的时候产生的。

  崇祯十三年,崇祯帝面对日益严重的局势,发出这样的感慨:板荡之后,而念老臣;播迁之余,而思耆俊。感叹无力挽狂澜之臣,然后为张居正全面平反,恢复他生前的一切荣誉。

  虽然在天年间,已经为张居正平反过一次,这次是更彻底的平反,连张居正的孙子都因此而获得官荫。

  张家子孙最后也不负皇恩,抗清报国直到死。

  既然崇祯帝如此渴念社稷之臣,那么在崇祯朝,如果真有张居正或张居正式的人物为首辅,大明还会亡吗?

  先看崇祯帝是个什么样的人?首先崇祯帝是个勤政勉励,一心为国,想认真治理天下的皇帝,这跟张居正的人生理想特别相符。

崇祯

网络配图

  而张居正呢,张居正从读书的时候就以天下为己任,最重要的,张居正做事善于变通,而且非常有手段,这些手段都是建立在为国为公的基础上。

  比如俺答汗封贡上面,张居正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最终达成封贡,互市,使得西北边境安宁。

  在对待造反的态度上,张居正的主张只有一个——剿,他认为用怀柔之策,需要时间,而大明恰恰是军费紧张,没有时间,并且主张剿匪务尽,后在此基础上怀柔化民,教导民风。

  这是他对待一般的地方性叛乱的态度。

  这样对比下来的话,如果这二人君臣合作有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1 向豪绅勋贵开刀。

  大明末年,国家财政困难,又是自然灾害,甚至比万历年间还要严重,善于理财治国的张居正这么会看不到问题所在,国家财富,上不在君,下不在民,都在中间这些勋戚富绅身上。

  从后面明亡看,事实也是这样。

  为了国家计,他一定会向豪绅勋贵开刀,指定政策,采取手段,收缴税赋,从而充实国家财政,运用到军事和经济民生上去,去缓解矛盾。

  2 解决党争。

崇祯

网络配图

  党争在明末的危害太大,张居正如果当权,为了能够如臂使指,自然要任用信得过的,有才华的循吏,牢牢把握住权力端,不说把党争完全解决掉,至少是在他当政的时候,全部由他说了算,不因为党争影响既定的朝廷政策,从一而终,这样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效果。

  更何况此时已经在向勋贵官绅开刀收税,更要有控制力。

  3 控制住言官。

  控制住言官,几乎就是控制了舆论。

  清流只会清谈,做事还要用循吏,但是言官职责所在,难免有些人想出名,可是一个言官的弹劾可能引起这个士林的反弹,这对于官员人事,和既定政策的执行,是很危险的。

  更可况明朝的言官都是骨头硬,张居正夺情就是例子。

  张居正做事会变通,但是变通就会招来非议,舆论太重,难免会无事生非

  4 流寇不会成气候。

崇祯

网络配图

  他在朝做首辅的话,会防患于未然,尽量减少矛盾发生。

  比如驿站制度,张居正原来是让官员除公事以外,不得使用驿站,减少政府支出和百姓负担,结果崇祯帝时候,裁撤了驿站,虽然说都是为了国家省钱,这太彻底了,谁想出了个李自成

  还有接连的自然灾害,张居正会用尽办法不刺激矛盾的对立和发生,但如果发生了,张居正的态度也是很明确。

  如果换成张居正,肯定不会让朝廷或者地方督抚出现允许诈降的情况,除恶务尽,不留后患,这是张居正对待叛乱造反的态度,铁血手腕,在殷正茂平叛广西瑶族叛乱的时候,体现的很明显。

  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多次死里逃生,就是用了打不赢就跑,跑不了就诈降的手段,然后再造反,多次死里逃生,比如车厢峡战役。

  在崇祯时候,名将迭出,军队也是很有战斗力,但也一样面临没有时间,军费紧张的情况。

  所以,他在在明末当政的话,也一定是铁血首辅。强硬手段平叛,不会给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诈降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