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皇帝如何从一个人的名字判断他的出身?

2017-08-13 08:54:30 首页

  朱元璋自己写的《朱氏世德碑记》记载了他祖宗五代的名字。

  朱元璋的五世祖名叫朱仲八,娶妻陈氏,生三子,老大叫朱六二,老二叫朱十二,老三叫朱百六。朱百六即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娶胡氏,生两子,长子名四五,次子名四九。四九即为朱元璋曾祖。朱四九娶侯氏,生四子,分别叫初一、初二、初五、初十。

朱元璋

网络配图

  朱元璋的祖父即朱初一,是朱四九的长子,朱初一有两个儿子,大的叫朱五一,小的叫朱五四,朱五四就是朱元璋的父亲。朱五一、朱五四各生四子:朱五一之子名字依次为重一、重二、重三、重五;朱五四之子名字依次为重四、重六、重七、重八。

  老朱家如此热衷在人名中插入数字,当然不是因为他们家是搞数学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按照元朝的制度,没有功名和官职的人不许取名字。清人俞樾在他的《春在堂随笔中》说“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龄合计为名。”以行第命名很好理解,如刘二,即刘家老二。乔三,即乔家老三。以父母年龄合计啥意思呢?

  俞樾解释道“现在绍兴乡间颇有以数目字为名者,如夫年二十四,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夫年二十三,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五,生子或为五九,五九四十五也。”

  之后,俞樾还举出了朱元璋的两个助手来佐证,一个是开平王常遇春,一个是东瓯王汤和。常遇春曾祖叫常四三,祖父叫常重五,父亲叫常六六。汤和的曾祖叫汤五一,祖父叫汤六一,父亲叫汤七一。

  与此同时,朱元璋的死对头,大名鼎鼎的张士诚原先也不叫张士诚,这个私盐贩子,起初叫张九四。士诚是他后来取的名字。

朱元璋

网络配图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用数字取名不过民间的一种风俗,并非什么官方强制。因为有关元代的各种正史如《元史》、《元典章》,甚至《通制条格》等都没有类似的记载。《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一书收录的大批元代合同里,交易的平民也用得多是非数字的名字。而且在元之前之后也都有以数字命名的习惯。

  清人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说“用数字取名的始作俑者是春秋时的吴王,他给女儿取名为‘二十’。吴国人为了避讳,就把二十改读为‘念’。”清人福格在《听雨丛谈》中说“八旗儿童,喜以数字为命名,如七十二、八十三等名,多出于祖父母的年纪,因以为寿也”。

  不过,无论原因如何,老朱家的先人名字中有一大堆数字却是历史的真实。但从老朱这里,真实变了。

  老朱发迹当皇帝后首先是效仿赵匡胤给子孙定字辈,规定姓名格式为:姓+字辈+名,就跟现在的大多数人一样。老朱有24个儿子,他给每个儿子都送了20个字的世系。太子一房是“允文遵祖训,饮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老四一房,也即后来的明朝帝系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其次是规定取名用字必须有“五行偏旁部者”。

20150419H0908_vhANu.thumb.700_0_副本.jpg

网络配图

  最后,各代子孙的名字要以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为序,这就跟现在的一般人有差别了。如他的儿子们,太子朱标,皇四子、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朱棣,《救荒野谱》的作者周定王朱橚,名字中都有一个“木”旁。

  他的孙子,朱标的儿子建文帝朱允炆,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名字中都有个“火”旁。这种取名有个好处,就是很容易把后代区分开来。

  如吊死煤山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只要一看“检”字就知道是朱元璋的第十代传人,再查各房谱系,“由”字辈属第四房燕王后代,据此即可知朱由检的一切来历。亲疏明晰,秩序井然。比起当年的一大堆数字来,可谓跟老朱家前后的地位一样,判若云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