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包公并不是黑脸而是风度翩翩的白面书生!

2017-08-21 16:32:45 首页

  包公,黑脸,额头上有个月牙,千百年来清正廉洁的形象深入人心。可这都是在戏里,真正的包公不仅不是黑脸,反而是一位慈眉善目、风度翩翩的白面书生。那一介白面书生为何变成了黑脸包青天呢?  

1_副本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上的包公,从无黑脸记载

  大概是“开封府”的名头太大,不少人以为包拯是开封人,事实上,包拯是北宋庐州合肥人,那里现在是合肥市肥东县。他的生、他的家、他的墓,都是在肥东这片土地上的。 

  包公在戏曲里是个大黑脸,毫无英俊潇洒可言,他的人物形象被戏剧化了,生活经历被故事化了,但这个“清廉正直”的黑脸被千年传诵着,在他的身上寄托着世代百姓的诉求。在肥东这样一个有着清廉传统和淳朴民风的地方,是如何孕育出澄澈的性格和正直的血脉?当下了高铁直奔肥东时,心中不免好奇和期待,在这样一个灵秀之地会有怎样的惊喜呢。  

2_副本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包公的清廉基因就隐藏在庐州的历史深处。在合肥市里的包公园,我们看到了历史和现代的衔接。现代化大都市包裹着包公园的绿树荫荫,尽管现在包公园已经是廉政教育基地,全国各地游客络绎不绝,但就在那个“明月厅”,当地的朋友随口说“包公小时候就在这里玩耍”时,还是会觉得仿佛时光穿越,历史扑面而来。包拯是在这里“玩耍”的一个孩子,怎么就成了那个大黑脸的包公、包青天、包龙图了呢。 

  包公园是为了纪念包拯而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用建筑、雕像等各种艺术形式再现包公“清风高节”的一生。走进园里的包公祠,便可见到“色正芒寒”、“节亮风清”、“庐阳正气”等历代官员及文人墨客书写的牌匾和楹联。太平天国时期包公祠因战火被毁,现存的包公祠,是同为合肥人的李鸿章于1882年捐银加以重建,并写下《重修包孝肃公祠记》的碑文,现在这碑立于享堂正殿左侧。 

3_副本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此可见,无论哪个朝代哪个人,对包公的精神品质都是钦佩和敬仰的。包公祠抱柱上镌着一副对联:“凡吾辈做官,须带几分骨气;谒先生遗像,如亲三代典型。”包公坐像高八尺,古铜色,蹙眉平视。包公像左边木台上摆放着三口铜铡: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但其实,《铡美案》不过是戏剧家们虚构的故事。

  尽管包公黑脸月牙的形象妇孺皆知,但包公祠内的包公坐像、刻像均无这样的形象特征,即便在包公老家肥东县的包氏宗祠内,包公画像亦非黑面。史书上也无包公黑脸的记载,真实的包公是个白面书生。之所以“黑脸”,是因为他铁面无私,而铁面正是民间俗称的“黑脸”,所以“包拯黑脸”与真实面貌无关,而是元明以来戏剧中的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