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本来考上了状元却因为写了四个字弄丢了

2017-10-09 15:01:12 首页

  经常有人说:“状元算个毛啊,唐宋八大家没有一个是状元,照样把那些状元爆出渣来!”

  说这话的人是没出息的,典型的酸葡萄心理。其实,唐宋八大家不光在全力争状元,有一个还原本考上了状元,却因为在卷子上没大没小,被皇上一气之下给刷了下来。

  这个人,就是王安石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殿试结束后,主考官晏殊把前几名的卷子给皇上送了过去,让皇上过过目,要是没问题咱就开始发榜。

  王安石.jpg

网络配图

   仁宗翻开第一名的卷子,边看边点头,这个考生的水平不错,写得非常好。突然,仁宗的眉毛一下子皱了起来,为什么呢?因为他看到了四个字——“孺子其朋”。

  “孺子其朋”出自《尚书·周书·洛诰》,原文是:“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意思是当年的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年纪还小,就由周公来辅政,周公就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对成王说:“你这个小孩子听好了,一定要把大臣们当成好朋友来看待。”

  这个考生引用这个典故,意思没错,但角色错了。人家周公是成王的叔叔,又是德高望重的大圣贤,用这种口气来规劝成王当然没问题,可你一个小小的考生,有什么资格也用这种口气来教育皇上呢?所以仁宗就恼了:这个考生太没大没小了,不能让他当状元!于是就把这份卷子放在了一边。

  这个考生,就是王安石,那年才21岁。

  仁宗又翻开第二名的卷子,看了看没问题,就准备把他定为状元。结果一拆开名字——王珪,这不是那谁吗?都已经当官了,不能再当状元。

  当时有个规定,已经在朝廷当官的考生,考得再好也不能当状元。因为你当了官,难免会跟考官有联系,为了避嫌,更为了天下读书人的公道,不能当状元。

  仁宗又拆开了第三名的名字——韩绎,不行,也是个当官的。直到第四名——杨寘(音同“志”),仁宗这才露出了笑脸:这个杨寘同学我很早就听说了,乡试和会试都考了第一,水平肯定差不了,我当皇帝都20多年了还没出过“三元”,这次不就是最好的机会吗?

  王安石2.jpg

网络配图

    就这样,原本第四名的杨寘,运气一个接一个,连升三级,高中状元。而原本居首的王安石,却落到了第四名。

  王安石的落选,也让威名赫赫的唐宋八大家没有一个人拿到状元,太可惜了。

  杨寘拿这个状元虽然有点幸运,但他对自己的实力非常自信,还没等放榜就迫不及待地把卷子抄了一份,拿着去找他哥哥杨察。杨察是主考官晏殊的女婿,就去打听了打听,得知弟弟排在第四,就让人去通知他。

  这时候,杨寘同学已经在那儿庆祝上了,庆祝什么呢?当然是状元。因为他乡试拿了个第一,会试又拿了个第一,在他眼里,状元肯定也跑不了,就一边让哥哥去打听,一边请了几位朋友喝酒庆祝。结果这下好了,状元没了,白庆祝了,气得杨寘大骂:“是哪个王八蛋把我的状元抢去了!”

  有意思的是,他大骂这句话的时候,正是仁宗把他调成状元的时候。

  杨状元的自信很可能遗传自他的老妈,因为他老妈比他还有个性。杨状元的哥哥杨察前几年高中榜眼,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是谁家的儿子考上了榜眼,肯定得高兴死,但这位杨家老妈却差点没气死。

  那天早上,老太太还没起床呢,突然有人来报喜,说你们家杨大公子高中榜眼啦!恭喜恭喜!按惯例,报喜的人都会得到点小费,结果这个报喜的人不但没小费,还遭到了一顿数落:“榜眼也好意思来说,成心来笑话我老太婆是不是?”

  王安石1.jpg

网络配图

    报喜的人给数落得一头雾水:榜眼您还不满意?非想要个状元啊?

  不错,人家老太太就是想要个状元!数落完报喜人,老太太又开始大哭:“这个大儿子怎么这么不争气啊,连个状元都考不上,等过几年再看看我家老二吧,要是再考不上,我这个老婆子也没脸活啦!”

  还好,老二没让她失望,给了她继续活下去的理由。

  不过,仅仅过了两年,杨老太太就去世了。杨状元听说后,放声大哭,因悲伤过度,也跟着老妈一起去了,年仅30岁。

  杨状元是宋朝第三位连中三元的状元,文学功底非常深厚,跟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关系很好,他去福建南平县上任的时候,欧阳修还专门为他做了一篇《送杨寘序》,流传很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