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终其一生不敢篡汉 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017-10-11 16:02:30 首页

  一代奸雄曹操,出身卑微却身负大志,凭借对权谋与智慧的妙用,在东汉末年迅速崛起,到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随后大败袁绍,破袁术,统一了黄河流域,官拜丞相,封魏王,成就宏图霸业,开创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5c519014fecd72132841670b21d43fc7.jpg

网络配图

  然而曾被认为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却始终没敢踏出最后一步,没有篡汉自立,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这是为什么呢?

  1. 背不起乱臣贼子的罪名。东汉末年,汉室衰微而天下大乱,但纲常伦理、忠孝礼仪仍在。曹操虽有雄才大略,却也摆脱不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平定北方的过程中,他一直是以天子之名出师,以捍卫朝廷的名义进行战争。如果他真的废掉了献帝,那么他将沦为千夫所指的罪人,难逃后人的唾弃与责骂。

曹操1.jpg

网络配图

  2.经不起群起而攻之的激战。虽然曹操已经取得了汉室中央的绝对控制权,但他的势力仍主要集中于北方,东南的孙权以及西南的刘备都不是等闲之辈。曹操一旦称帝,必然成为众矢之的,天下英雄便会群起而攻之。如此一来,他苦心经营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绝对优势便如流水东去,难挽狂澜,不仅陷入政治和道德上的被动,更有可能引发一场空前的激战。他承担不起这样的代价。

  3.看不上虚名而重实权。曹操已经是事实上的皇帝了,没有必要再为了这么一个虚名而承担骂名与风险,皇帝的名号,不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可能因此遭罪,要它何用?

曹操3.jpg

网络配图

  一句“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似乎道出了枭雄的心愿,点破了曹操宁为儿子铺路也不愿自己称帝的想法。然其心中真实的想法,历千年涤荡仍扑朔迷离,但凭后人评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