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4月10日 隋炀帝死于兵变,隋亡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3-04-10 09:06:11编辑:xuyajun

0618年4月10日隋炀帝死于兵变,隋亡

隋末农民起义的烈火越烧越旺,隋炀帝成了惊弓之鸟,616年,他逃到了江都。到江都后,隋炀帝依旧“荒淫盖甚,终日拖妾拥姬”,内心则空虚异常,天天占卦问卜,以酒解愁。

618年4月10日(隋大业十四年三月十四),虎资郎将司马德戡、右屯卫将军宁文化及发动兵变杀进宫内,隋炀帝被俘,他见押解自己的都是原来的亲信,知道末日已临,便从身上解下一条绸带,缠住脖子,士兵们用这条绸带把他绞死,隋朝灭亡。

隋炀帝的结局,既没有像陈后主那样做个长城公,也没有把带在身边的毒药派上用场。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炀帝见天下大乱,无法挽回,命修治丹阳宫(今南京),准备迁居那里。从驾的都是关中卫士,他们怀念家乡,纷纷逃归。这时,虎贲郎将元礼等,与直阁裴虔通共谋,利用卫士们思念家乡的怨恨情绪,推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发动兵变,宇文化及逼缢隋炀帝。这个奢侈腐化一生的帝王,死后连个像样的棺材也没有用上,由萧后和宫人拆床板做了一个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唐朝平定江南后,于贞观五年(631年),移葬于雷塘(今扬州市北15公里雷塘南平冈上,南距吴公台10里)。

杨广在位14年(604年——618年)“统一江山”、“修通运河”、“西巡张掖”、“三游江都”、“三驾辽东”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

1840年4月10日英国议会就对华战争问题举行辩论

1840年4月10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对华用兵军费案和“英商在中国的损失,须达到满足的赔偿”的决议。一个月后,议会上院一致通过了上述议案。19世纪正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在先后占领新加坡、缅甸一部分,侵入阿富汗、伊朗之后,为了变中国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939年9月,英政府接到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关于中国禁烟的报告后,就决定派遣海军“远征”中国,伦敦大资本家成立了一个有从中国逃回的大鸦片贩子查顿等人参加的委员会,负责策动侵华战争。曼彻斯特、伦敦、利兹、利物浦、布列斯特等地商会纷纷上书外交大臣巴麦尊,要求对华施用武力来保护他们的贸易利益。1840年1月16日,英女王维多利亚在议会演说,声称中国禁烟使英商利益蒙受损失,并影响英王“尊严”。2月20日,任命懿律和义律为对华交涉正副全权代表,对侵华步骤作了具体训示。3月19日,英政府在下院宣布“远征”中国的决定和意图。4月7日至9日,议会就对华战争问题举行了一场辩论。最后英国政府为了满足冒险掠夺求富的鸦片利益集团和急于打开中国市场的工业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的要求,决定发动对华战争。

1917年4月10日列宁结束逃亡生活回到彼得格勒

1917年4月10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这位言辞尖锐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领袖,已经回到彼得格勒,他有11年没踏上俄国的土地了。

德国人安排了他这次从瑞士返回家乡的旅程,把他秘密藏在一辆火车里,保护这辆火车穿过欧洲战场。德国人以为列宁会使俄国更加不稳定,从而使这个国家就会更容易束手就擒。

列宁于1870年4月22日出生于辛比尔斯克。他是一个学校行政官员的儿子。1893年他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但是1O年以后,因看个惯党的拖拉作风及调和妥协的作法,将较为激进的成员组织成一个团体,即布尔什维克。这个党在1905年的那次短命的革命中表现了一定的力量。列宁逃往奥匈帝国,在那里一直呆到欧洲战争开始,然后又迁往瑞士。

列宁对于这场正在进行的资本主义战争指出、它的最大目的就是获得足够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以便使得胜的机器(不管是哪个国家)开足马力轰鸣。列宁说他将立即停止战争,要把土地分给农民,废除官僚机构、军队和警察。他计划在几天之后,发表上述和其它一些建议。

1917年的列宁

这位领袖很快就发现布尔什维克党员人数不幸地减少了许多,他们数月以来一直没有什么政治行动。然而,与列宁一同流亡的同伴利昂-托洛茨基和约瑟夫-斯大林预定将同他会见讨论新的战略计划。

1927年4月10日汪精卫篡夺武汉军政大权

1927年,武汉政府在军事上和经济上面临着帝国主义和军阀的严重威胁。这时,汪精卫一伙以假左派的面目控制了武汉政府。

4月3日,汪精卫从欧洲途经莫斯科回到上海。4月5日,汪精卫与蒋介石在上海召开了一连串反共会议,达成了反共协议。5日,汪精卫与陈独秀在上海共同发表联合宣言。4月10日汪精卫到武汉,伪装革命,高喊革命口号,极力装出“左”派姿态,接任了国民党中央主席和国民政府主席职务。不久,就一反常态,咒骂工农运动“过火”。

5月,解散了湖北黄冈和黄防两个当时最大的农民协会。

7月,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篡夺武汉军政大权

1932年4月10日兴登堡选票上升击败希特勒

1932年4月10日,来自:在竞选德国总统的第2次选举中,保尔-冯-兴登堡以多得600万票的优势击败希特勒。在上次选举中兴登堡的力量有所加强,但多得了200万票。(当年今日)

兴登堡得到总票数的53%,希特勒得将近37%。德国的传统派希望选举结果有助于国内的开明势力,但希特勒却把这次选举说成是国社党的胜利。“这次胜利应该感谢那些为胜利创造了条件的人,但我们还必须肩负起争取进一步胜利的重任。”希特勒说,“国社党人不知道什么叫休息,不达到德国解放这一目标他们就不会罢休。”

兴登堡选票上升,希特勒选票也上升

1946年4月10日日本人投票赞成自由化政策

946年4月10日,日本通过投票批准了一部新宪法并扩大了议会的权力,选民还迫使币原喜重郎辞职,并使自由党获多数票。吉田茂将主持新政府,他能够同议会中的进步政治家组成一个联合政府。

这次选举具有历史意义。在日本的历史上,妇女第一次行使选举权。

选举前,在东京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来批评币原喜重郎,说他使自由化的进程不够快。盟军最高司讼麦克阿瑟将军宣布许多前议员不具备再一次当选的资格。

妇女参加议会,此事前所未有

1970年4月10日麦卡特尼离去,甲壳虫乐队分裂

1970年4月10日,保罗-麦卡特尼宣布他将离开甲壳虫乐队,从而标志了一个时代的结束,解散了历史上最成功的流行乐队。

麦卡特尼说这次分裂的原因是“个人分歧、生意分歧和音乐分歧。但是最主要的是因为这样能使我有更愉快的时间同家人在一起”。

由于队员们各自谋求自己的事业,这支甲壳虫乐队看起来将要散伙了。这支影响极广并富有创新精神的乐队,还包括约翰-伦农、乔治-哈里森和林戈-斯塔尔。他们将在这个月末发行一套名为《随其自然吧》的唱片,以此向听众告别。

四位披头士在提坦赫斯特公园列侬的寓所前(1969伦敦)

1971年4月10日中美开始“乒乓外交”

1971年4月10日至17日,参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邀请访问我国,打开了隔绝22年的中美交往的大门,被国际舆论誉为“乒乓外交”。

在第三十一届乒乓球赛举行期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曾向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表示,在比赛结束之后,希望到中国访问。4月6日,比赛已接近尾声,毛泽东主席断然改变原意,作出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我国。

4月10日,美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团长和运动员科恩、雷塞克等人抵达北京。周恩来总理对访问作了具体安排,指出这次访问对于打开中美关系的局面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此举对中美关系的突破产生了影响,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

周恩来接见建国后首次来访的美国体育代表团

4月14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等国乒乓球代表团,并同美国代表团进行了长时间谈话。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举行了友谊比赛。美国朋友还游览了长城,参观了清华大学等地。同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就改善、松动两国关系采取一系列措施。

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1974年4月10日果尔达·梅厄辞去以色列总理职务

1974年4月10日,以色列总理果尔达-梅厄今晚辞职,因为她所在的工党内部对1973年10月战争之前的以色列军事计划中的错误的看法不一而发生严重分裂。工党包括3个派别,其中两派倾向于把责任推到国防部长达扬身上,并撤换他的职务。

尽管上周的一份官方报告澄清了达扬的责任,但要求他辞职的呼声仍然持续不断,越来越强烈。许多以色列人要求有新的领导实行新的政策。为了不撤换达扬,不向对方认输屈服,梅厄夫人决定自己辞职。

4月22日,以色列工党推选伊兹哈克-拉宾为总理。

梅厄夫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