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6月20日 明十三陵开始营建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3-06-20 11:05:47编辑:xuyajun

1409年6月20日明十三陵开始营建

十三陵是明代13位皇帝陵寝的总称。自永乐7年即1409年6月20日修建“长陵”始,到清顺治初年完成“思陵”止,时间长达200余年。按陵墓建造的先后顺序,其陵墓名称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在整个陵区中一共埋葬着13位皇帝、23位皇后、1位贵妃和数十名殉葬宫人。陵区内还建有妃子墓7座、太监墓1座和行宫、园囿等附属建筑,全部陵区面积达4000公顷。专家学者认定,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明朝16个皇帝,有13个葬在十三陵,明太祖朱元璋是开国皇帝,建都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称为孝陵。第二代皇帝朱允炆,在叔侄争夺皇位的战斗中下落不明,没有陵墓。到第三代皇帝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死后葬在距北京城区50公里的昌平县天寿山下的长陵里。从朱棣起,至末帝毅宗朱由检止的14位皇帝,除景帝朱祁钰因英宗复辟死后葬于京西的金山之外,其他皇帝都葬在十三陵。

皇帝建陵选址最讲“风水”。十三陵所在地被认为是风水宝地。明朝永乐年间,江西术士廖均卿说昌平北有“吉壤”,叫黄土山,山前有龙虎二山,形成风水宝地。当朝皇帝朱棣决定在此建造陵墓,并改黄土山为天寿山,于1409年6月20日开始修建长陵。十三陵的陵园广袤宽阔,燕山余脉自西北逶迤而来,成为天然屏障;几股河水在平原交汇后,缓缓东去。这里山峦起伏,林木苍翠。陵园营建时,四周因山势筑围墙,总长达12公里,围墙险要处设十几个关口,并建城关、敌楼,驻军把守。设口驻军,除保卫陵园之外,还有捍卫京师的重要意义。因为陵园地处京北要冲,北通要塞黄花镇,西达居庸关,东接蓟、辽,其位置犹如京北门户。

最早修建的长陵在十三陵中规模最大,从一进大宫门就应该算是长陵。它有最长的神道,最大的碑亭和碑,最大的享殿和最大的宝城。这些都是其它十二陵所不及的。修建长陵的宝城和地宫用了4年的时间,宝城包括城墙和方城,中间是埋葬朱棣的坟山。长陵的碑亭和神道两旁的石像是在宝城和地宫建成后20多年才修建的。

十三陵布局庄严。如果是皇帝生前自己营造的,规模都较大;死后由下一代营葬的,规模就略小。十三陵的营建究竟用了多少人力,没有明确的记录,但据《明实录·仁宗实录》记载,营建献陵时,一月之中直接服役的军匠将近18万。由此可见,营建十三陵所用的全部人力。

到清朝末年,十三陵因严重失修已残破不堪。新中国成立后,对长陵、景陵、永陵进行了修整,1959年,又在定陵建成了博物馆,现在,十三陵地区已成为现代化旅游胜地。

1837年6月20日维多利亚女王登基

在176年前的今天,1837年6月20日(农历五月十八),维多利亚女王登基。

维多利亚女王(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肯特公爵爱德华(乔治三世国王第四子)之女,母亲是德国萨克逊—科堡—萨尔费尔德的维多利亚公主。1837年6月20日登基,时年18岁,1838年6月28日加冕。即位初年,她积极参与朝政,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在位时间长达63年(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她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1876年)”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她在位的63年期间(1837-1901年),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她在位期间直到她去世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1914年,英国都称为维多利亚时代,从一个普通的欧洲国家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1914年以后,

英国开始走向衰落。

维多利亚时期,是大英帝国对外领土扩张最辉煌的时期,为了扩张领土,女王不惜使用一切手段。而这正是她从丈夫那里学到的:阴谋、收买、强权、先下手为强、武力攻占。1857年,英法两国争夺苏伊士运河的统治权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但是一场设计巧妙的阴谋使英国获得了苏伊士运河的控股权,法国只能乖乖地退让。次年,在大英帝国殖民地的版图中又增加了印度,这可是大英帝国王冠上的一颗明珠。

维多利亚女王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英国的经济迅速成长,不断繁荣强大。女王登基的时候,英国只有几条铁路,但她去世的时候,(历史上的今天)英国已经拥有一个连接各大城市的发达铁路网。为了展示英国的昌盛和强大,第一次万国博览会于1851年在伦敦开幕,成为当时的举世盛事。在文化和科学方面,世界闻名的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和英国博物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都是维多利亚时代的风云人物。由于经济和工业的不断发展,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人逐渐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生活便利,伦敦的污水排放系统和伦敦街头出现的白炽灯都是维多利亚女王在位的时候实现的。在1891年,也就是女王去世之前的十年,英国已经实行对所有小孩进行免费教育。

1549年6月20日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罗伯特·凯特起义

1549年6月20日,英国诺福克郡温姆镇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罗伯特·凯特兄弟领导的农民起义。

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由于毛纺织业的发展,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羊业的收益超过农业的一倍以上,新贵族利用暴力、退佃等方法,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把大片的土地圈围起来做牧场,这就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全国到处充斥着流浪者,10多万人口的伦敦,就有5万多流浪者。英国社会矛盾加剧。

农民纷纷起来反对圈地。在圈地运动比较激烈的地区诺福克郡温德姆镇的农民,深夜拆毁地主圈地的栅栏,成为这次起义的开端。小贵族罗伯特·凯特兄弟成了起义的首领。起义迅速波及全郡,7月初,起义军发展到两万多人。起义军起草了29条纲领,准备提交给国王。

英国政府用镇压和欺骗两手对付凯特起义。它假意答应农民的部分要求。同时派兵进攻起义军的营寨。农民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占领了诺福克郡首府诺里季。但是,政府军在镇压了其他地方的农民起义之后,派瓦维克伯爵率领15000外国雇佣军勾结当地贵族武装共同镇压起义。8月底,起义军被击败。农民战死者3500余人,俘后被处死的300多人,凯特兄弟2人也被俘处死。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统治,捍卫了农民的土地权利。

1789年6月20日“网球厅宣誓”: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

在224年前的今天,1789年6月20日(农历五月廿七),“网球厅宣誓”: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

1789年6月20日发生的“网球厅宣誓”,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

1774年路易十六继位之后,法国时有饥荒,他只知寻欢作乐,不务国事,王后又挥霍无度,以致国库空虚,城乡人民革命运动普遍高涨。路易十六被迫于1789年5月5日在凡尔赛宫召集三级会议。为了讨好资产阶级,他又重新采用了为大资产阶级所信赖的芮克作财政总监,将第三等级的代表从300名增至600名。路易十六的目的是想用三级会议缓和革命运动,达到征收新税、解决财政困难的目的,根本无意于改革。因此,会议开幕,国王和财政总监讲话之后,国王宣布三级会议按等级分别召开,表决时按等级而不按人数进行。这样一来,第三等级人数虽多也无济于事。特权阶级代表服从国王命令,第三等级宣布抗命,要求共同开会按人数表决。会议中止。

巴黎群众跑到凡尔赛声援第三等级,鼓励他们干到底。在群众革命热情鼓舞下,第三等级毅然决定自行开会,并宣布他们是“全体国民的使者”,他们的会议是“国民会议”,如遭解放,即停止交纳任何捐税。6月20日,国民会议准备集会。国王命令封闭会场,并派兵把守。第三等级在附近找到了一个网球厅,举行了集会。在众多市民的围观下,他们庄严宣誓:“不制定和通过宪法,决不解散!”“网球厅宣誓”,对推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向前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898年6月20日英国在美西战争中夺得关岛

1898年美国为争夺古巴而发动同西班牙的战争。

1898年2月,美报利用披露西班牙驻美公使侮辱美总统麦金莱的私人信件,鼓动反西情绪。

15日美国战舰“缅因”号在哈瓦那突然被炸沉,群情激昂。美国以此为借口,4月25日对西宣战。

5月,美国在远东的舰队摧毁在菲律宾马尼拉湾的西班牙舰队;又依靠当地民族独立武装的配合,占领马尼拉。

美国陆军于6月在古巴登陆。美国同时从西班牙手中夺取夏威夷群岛、波多黎各。

1898年6月20日,西班牙将关岛割让给美国作为战争的赔偿。

英国在美西战争中夺得关岛

1933年6月20日国际妇女运动领袖——蔡特金逝世

克拉拉·蔡特金,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之一,国际社会主义妇女运动领袖之一,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875年7月5日,生于萨克森地区一教师家庭。她自幼喜欢读书,尤其是爱读父亲珍藏的两本叙述瑞士和法国革命的禁书。在童年时代,她已经懂得“一个人必须准备为自己的信仰牺牲生命”。

1874~1878年在莱比锡私立师范学校读书。

1878年,克拉拉结识了俄国革命家奥西勃·蔡特金,并于1882年与这位革命者结婚。在奥西勃的指导下,ǚě&@áǎěì蔡特金开始阅读《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著作,她很快掌握了社会主义学说的精髓。奥西勃还经常带她参加社会民主党的集会,听威廉·李卜克内西的报告,并同工人一起热情地讨论工人问题。蔡特金的活动引起老师和亲友们的强烈反对,但是蔡特金的政治信仰战胜了一切,她含着眼泪激动地对老师说:“我不能放弃我的信仰”。1897年她加入了德国社会民主党,置身于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发起进攻的行列。

为了宣传妇女解放,领导妇女为实现迫切要求而进行斗争,1891年蔡特金创办和领导了指导欧洲妇女运动的《平等报》。她把《平等报》当作手中的武器,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妇女运动的传播者。蔡特金以惊人的勇气和魄力承担了所有的编辑工作,《平等报》成了妇女们的良师益友。因为那上面写到了她们的生活,反映了她们的痛苦,更是替她们喊出了愤怒的呼声。蔡特金成功地使《平等报》成为社会主义妇女运动最锋利的武器。1907年8月,第一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在德国的斯图加特召开。会上决定成立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把《平等报》作为机关报,并选举蔡特金为书记处书记。1910年8月,蔡特金主持召开了第二次国际妇女代表大会,大会建议为纪念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纺织女工要求“男女平等”的示威游行,将3月8日定为国际劳动妇女节,以团结各国妇女共同战斗。这项建议得到全体与会者的热烈赞同,克拉拉·蔡特金的名字由此而同“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同无产阶级妇女解放运动紧紧联系在一起。她被誉为“国际妇女运动之母”。

蔡特金晚年的时候同德国法西斯狂热分子进行了英勇的斗争。1932年,蔡特金从莫斯科奔赴柏林,主持德国国会开幕式。当时,法西斯分子对蔡特金恨之入骨,扬言如果蔡特金敢来主持大会,就把她杀死。但是,蔡特金并未被吓倒,认为在这样反动的国会上,必须喊出劳动人民的声音。当国会开幕式最后一次铃声刚刚结束,蔡特金走上了国会主席台。

蔡特金就是这样为了无产阶级事业和全世界妇女的解放而奋斗一生。1933年6月20日蔡特金在莫斯科病逝,终年76岁。

2004年6月20日北京举行晋升上将军衔警衔仪式,15位军官晋升上将

2004年6月20日(农历五月初三),北京举行晋升上将军衔警衔仪式,15位军官晋升上将。

2004年6月20日,中央军委在北京中南海隆重举行晋升上将军衔警衔仪式。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向晋升上将军衔警衔的同志颁发命令状,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宣布命令。

这次晋升上将军衔警衔的15位高级军官警官是:副总参谋长葛振峰、张黎,总参警卫局局长兼中央警卫团团长由喜贵,总后勤部政治委员张文台,海军政治委员胡彦林,军事科学院院长郑申侠,国防大学政治委员赵可铭,北京军区司令员朱启,兰州军区司令员李乾元,济南军区政治委员刘冬冬,南京军区政治委员雷鸣球,广州军区司令员刘镇武、政治委员杨德清,武警部队司令员吴双战、政治委员隋明太。

中央军委委员徐才厚、梁光烈、廖锡龙、李继耐出席了仪式。

北京举行晋升上将军衔警衔仪式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