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6月28日鸦片战争爆发
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次侵略战争,它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中国从此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初,英、法、美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家迫切需要掠夺海外殖民地作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于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便成为他们向东方侵略的重要目标。
当时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对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品的入侵,存有顽强的抵御力,英国的商品在中国一时很难获得广泛的销路。于是,英国资产阶级便把鸦片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重要手段。鸦片俗名叫大烟,含有大量吗啡和尼古丁,是一种吸上了瘾就不易戒绝的毒品。从18世纪末期,英国就对中国大量输入鸦片。源源输入的鸦片,不仅在生理上、精神上毒害中国人民,而且使白银大量外流,导致中国国敝民穷。面对鸦片泛滥所产生的严重危害,中国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查禁鸦片的斗争。1839年6月,林则徐奉清政府之命到广东查禁鸦片,仅20多天,就没收走私的鸦片230余万斤,并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中国人民的禁烟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为了保护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资产阶级公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1840年,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口岸”,派兵侵略中国,6月,英军舰队到达广州海面,因为广州军民在林则徐领导下防守严密,英军无机可乘;转攻厦门,也被击退。后来英军乘浙江防务空虚,攻占定海,并沿海北上攻占天津海口大沽。清政府被洋枪洋炮吓破了胆,把林则徐革职并派主降派直隶总督琦善代替林则徐任钦差大臣前往广东。1841年2月,英军乘琦善撤除战备,攻陷了广州的虎门,5月又占领了泥城、四方炮台,炮击广州。8月,英国扩大侵略战争,攻陷厦门。第二年,英军沿长江向下游进攻,6月攻陷吴淞,7月攻陷镇江,进犯南京。腐朽的清政府向侵略者屈膝投降,于1842年8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以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侵略、控制和掠夺,使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逐步解体,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2年6月28日美国决定开凿巴拿马运河
美国著名的实业界和政界人士几年来一直在争论在中美的什么地方开凿运河的问题。1902年6月28日,国会通过了参议员斯普纳的议案。从而迈出了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这一新的法案规定,应横跨巴拿马地峡开凿运河。这项法案还授权罗斯福总统支付4000万美元以获取开凿巴拿马运河的许可。
在巴拿马开凿运河的决定,是在一些层次非常高的争夺之后作出的。在上一世纪,美国和英国为在尼加拉瓜开凿运河而展开竞争。仅仅在去年,英国才在一个协约中同意不再竞争开凿运河权。当时美国的一个考察团还建议运河应在尼加拉瓜境内开凿。
与此同时,一家在巴拿马拥有特权的法国公司极力到处游说,争取在巴拿马开凿运河。这家法国公司的代表们向白宫施加压力,最后说服了罗斯福购买开凿运河的权力,将运河开凿地定在巴拿马。
美国决定开凿巴拿马运河
1914年6月28日“一战”导火线:斐迪南大公萨拉热窝遇剌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斐迪南是个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他竭力主张吞并塞尔维亚。1914年6月,奥匈帝国以塞尔住业为假想敌,在其毗邻的波斯尼亚举行军事演习,斐迪南偕同王妃亲临检阅。这是对塞尔维亚明目张胆的挑衅。演习结束后,当斐迪南到达波斯尼亚首都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波刺死。奥匈帝国决定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吞并塞尔维亚。
在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况下,各帝国主义国家紧张地进行阴谋活动,准备厮杀。德皇威廉二世疯狂叫嚣:“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奥匈帝国在取得法国的支持之后,于7月23日向塞尔维亚提出了极其苛刻的条件,限定在四十八小时内签复。塞尔维亚为了忍辱求全,除了奥方派员参与追捕审判凶手一项外,其余条件全数被迫接受。尽管如此,奥匈帝国仍以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为借口,于7月28日对塞尔维亚正式宣战。
7月30日,俄国宣布总动员。德国要求俄国停止总动员遭到拒绝,遂于8月1日对俄宣战。8月3日,德国又对法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对俄宣战。日本趁德国无暇东顾之机,向德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无条件地把德占胶州湾交给日本,遭到拒绝,8月23日,来自:日本对德宣战。11月,土耳其参加同盟国方面作战。由帝国主义挑起的世界规模大厮杀,就这样开始了。
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及其夫人
列宁指出:“资本主义把大量土地集中在个别国家手里,把最后一块土地都分割完了,再要瓜分,再要扩大领土,就只有牺牲别人,为了一个国家而牺牲另一个国家。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使用武力,因此,世界掠夺者之间的战争就不可避免了。”这是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
1919年6月28日中国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1919年6月27日晚,在对德和约签字前的最后时刻,顾维钧拟定了最后一个妥协方案。方案提议在和约签字之前,由中国代表发表一个口头声明,声明签约之后,不得妨碍将来重新提议山东问题。
声明如下:“今日在签订对德媾和条约之前,中华民国全权代表因该约第一五六、一五七及一五八款竟使日本继承在山东之德国权利,不使中国恢复其领土主权,实不公道,兹特以其政府之名义声明:彼等之签字于条约,并不妨碍将来于适当之时机,提请重议山东问题。因对中国不公道之结果,将妨碍远东永久和平之利益也。”陆徵祥当即批准了这一声明。
6月28日,举行对德和约签字仪式。6月28日晨,驻法公使胡惟德将中国这一声明带至和会磋商,该会秘书长以函稿送还,仍完全拒绝。中国代表团随即“公同决定,不往签字”。
学生在街头散发传单
当日,陆徵祥、王正廷、顾维钧、魏宸组(施肇基早已离法)联名致电政府,报告拒约情况,指出:“此事我国节节退让。最初主张注入约内,不允;改附约后,又不允;改在约外,又不允;改为仅用声明,不用保留字样,又不允;不得已,改为临时分函声明不能因签字而有妨将来之提请重议云云。岂知今午时完全被拒。......大会专横至此,竟不稍顾我国家纤微体面,曷胜愤慨!弱国交涉,始争终让,几成惯例。此次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前途将更无外交之可言。......不得已,当时不往签字。”
由于拒约决定非政府指示,因此,中国代表团当即备函通知会长,声明保存我政府对于德约最后决定之权等语,姑留余地。最后,四位全权代表以“奉职无状”为由,请政府罢免职务,“交付惩戒”。
1926年6月28日张作霖吴佩孚联合组建北京政府
张作霖和吴佩孚在北京会晤,商定联合。
1926年6月28日,张作霖、吴佩孚在北京会晤,联合起来组建北京政府。
4月,奉鲁军进入北京。北京政权因吴佩孚、张作霖的激烈争吵,形成僵局。吴佩孚提出恢复曹锟的法统,张作霖则希望恢复约法,召开新国会,以便组织摄政内阁。
经过协商,决定暂时恢复原由曹锟任命的颜惠庆内阁。5月12日,颜内阁复职,但不久,颜在张作霖逼迫下辞职,由海军总长杜锡圭代理内阁总理,摄行总统职权。
6月28日,吴佩孚、张作霖在北京会晤,组成直系和奉系势力控制的北京政府。但该政府实际是由奉系张作霖控制,由颜惠庆、杜锡圭、顾维钧相继代行政务形式的摄政内阁。
图为会晤时同诸将领合影。前排左五为张作霖、左六为吴佩孚
1934年6月28日“满洲帝国”实行日满经济一体化
1934年6月28日,“满洲帝国”政府发表统制东北产业的详细说明,把东北企业分三类加以统制:
(1)公营或特殊会社统制经济事业,有银行、铁路等22个行业。(2)经政府许可的经济事业,有汽车工业、毛棉纺织业等24个行业,为半统制的经济事业。(3)自由经营的经济事业,有农牧业、制糖、面粉工业等20个行业。
1932年8月,日本曾公布《满洲经济统制根本策案》,提出“日满经济一体化”,规定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和“南满铁道株式会杜”为统制“满洲国”的经济支配机构。1933年3月,日本又公布《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实行经济统制。因此“日满经济一体化”的目的,是实现“工业日本,原料满洲”,使东北工矿业完全附属于日本的经济体系。
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将从中国掠夺的大量物资由大连运往日本
1946年6月28日意大利废除君主制
1946年6月28日,仅仅在位35天的亨伯特国王离开意大利,意大利实现了共和。
国王是在上周的公民投票中失去公众对君主制的支持的。这一结果刚一揭晓,国王便指责选举中有不正当行为,并声称要由法庭对这一结果进行调查;内阁则发表声明支持加斯佩里总理就任临时政府首脑。当有人问及是否接受这一职务时,加斯佩里回答说:“我现在就是国家元首,不存在真假的问题。”
亨伯特二世的出走,使包括政府官员在内的大多数意大利人感到惊讶,因为就在昨天他还发誓要留下来战斗。当国王登上飞往西班牙的飞机,与他的家人团聚时,只有几名机场雇员为他送行。国王出走的消息在罗马引起了君主制拥护者的骚乱,但是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地区对此表现平静。
笼罩在壮丽气氛中的尼古拉总统(中)及加斯佩里
1967年6月28日以色列占领全部耶路撒冷
1967年6月28日,以色列摘取了对阿拉伯敌对国“六日战争”的胜利果实。耶路撒冷终于正式地被统一起来,整个都被置于以色列的控制下。
“六日战争”前,这座高墙旧城还在约旦的手中,而今犹大人大批涌了进来。许多人在大庭广众之下痛哭起来。掮着机枪挂着手榴弹的士兵们在哭墙前面躬身祈祷。率领以色列军队战胜埃及及其盟军,从而取得辉煌胜利的是以色列国防部长摩西-达扬。他对士兵们讲道:“我们业已返回到圣地的至圣之处,我们将水远不离开它。”
这次战争的最大战败者是埃及。它的陆军和空军都受到了以色列的凌辱。加麦尔-阿卜德尔-纳赛尔进行了一切赌博,然而他输掉了。即使是通常持中立态度的联合国秘书长吴丹也谴责埃及激化敌对情绪,以至造成6月5日中东战争的爆发。吴丹闭口不谈周一早晨到底是哪一方首先开的枪。目前,埃及和以色列仍在互相责骂对方。
战争刚一打响的头几个小时里,以色列遭到了埃及的顽强抵抗。然而,形势很快发生逆转,而且在72小时内,埃及军队就被打垮了,以军横扫加沙地带,迅猛地占领了西奈半岛,一路推进,直达苏伊士运河。伞兵部队和海军迅速扫过沙迈尔-谢赫,冲破埃及在亚喀巴海湾和埃拉特港的防御工事。以色列参谋长伊萨克-拉宾说:”现在蒂朗水道已敞开大门了。”
以色列国防部长达扬
战斗的第一天,以色列军摧毁了50辆埃及坦克,其中许多是苏联制造的。星期二,在西奈半岛上又打得另外150辆埃及坦克不能动弹。400余架纳赛尔的飞机被击落。一位以色列空军指挥官莫德才-赫德说:“这比我当初最大胆的设想还要好。”他称以色列飞行员们是“世界上最出色的飞行员,我们把敌人的空军砸得稀烂。而今,我们就要把敌人的地上目标砸得粉碎。”
到了星期二,纳赛尔最新结交的盟友--约旦就已开始求饶了。耶路撒冷已经陷落,伯利恒和杰里科也相继失陷。约旦河西岸都落入了以色列人下中。约旦士兵中的大多数都成了以色列的俘虏。
在以色列的北部战线上,战争爆发的头三天里,叙利亚炮兵炮轰了几座以色列城镇。以色列否认了叙方有关以军占领了舍尔--亚速夫,并正向萨费德进军的说法。拉宾的军队凶猛地进行反击,结果到了周六那天,以军已越过戈兰高地的山脊。戈兰高地是叙利亚用以对付以色列北部进攻部队的集结地。一个以色列人说:“要是有人问我的话,我就要说我们绝不把这条山脊交回去。”某些观察家说,以色列的坦克本可以长驱直入,直逼大马士革,但是他们在库奈特拉就收住了脚。周日(11日)这天。双方签订了停火协定。
这场战争,对以色列来讲,是场辉煌的胜利;对阿拉伯世界来讲,则是令人难堪的惨败。由于政治上的问题导致了这场战争,而战后又产生了新的政治问题。现在,以色列占领着比它自身大4倍的土地。纳赛尔谴责美国攻击埃及之后,美国和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断绝了外交关系。并回绝了纳赛尔的谴责。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找到一个适当的场合予以解决。然而,联合国对于六月里的这场六日战争,实际上是软弱无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