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研究曹操DNA? 曹操家族DNA研究靠谱吗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3-11-14 14:50:27编辑:xuyajun

为什么要研究曹操DNA?

近日,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了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的最新成果,称已100%确定了曹操家族的共有基因类型。

曹操的身世一直是个历史之谜,曹操墓尚未确认,没有曹操本人的DNA,专家凭什么100%确定其家族共有的基因呢?课题组负责人——复旦历史系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韩昇和复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李辉,回答了公众的疑问。

此前,河南安阳“曹操墓”的真假曾引发社会广泛争论。如今,复旦公布曹操家族的DNA研究成果,是否有借“曹操之名”博眼球、拉经费之嫌?

韩昇说,找曹操家族做研究,有科学的必然性,也有偶然因素。“用遗传学技术研究历史,世界很多国家都有成功的案例,但主要集中在史前,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个手段运用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正好在这个时候,河南安阳宣称发现了“曹操墓”。“我们觉得,遗传基因学手段,可以为曹操墓的真伪提供佐证,于是就尝试去做了。”

而且,追寻曹操的基因“足迹”也相对容易。李辉解释:首先,曹操家族是帝王家族,家谱记载比较全,如果随便找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家谱,不是断断续续就是缺少记载,肯定没办法做研究;其次,曹操这个人由于历史争议性,所以假冒的人不多,客观上保证了其家族后代的相对可靠;其三,曹氏宗族的墓葬集中,保存条件较好,材料丰富,所以帮助课题组很快找到了第一个切入口,确定了检测的古DNA样本。

凭什么100%确定家族基因?

没有曹操本人的DNA,专家凭什么100%确定其家族共有的基因呢?

李辉说,要把曹操家族后人与近2000年前的曹操进行“亲子鉴定”,锁定曹操的DNA特性尤其重要。课题组从2009年起在全国征集曹操后代(男性)的静脉血样本。采集对象包括79个曹姓家族的280名男性和446个夏侯、操等姓氏在内的男性志愿者,最终样本总量超过1000例。

与此同时,课题组专家对全国各地258个曹姓家谱(其中118部在上海图书馆)做了全面的梳理研究,并与史书和地方志参照,找到曹氏迁徙的线索。“比如曹氏各个分支的祖先以及现居住地与历史记载上曹操后代的流向能不能相吻合。”韩昇说,经过这一步骤的研究,课题组筛选出了家谱记载为曹操直系后代的8个曹氏族群。

锁定这8个族群后,再对他们的DNA进行检测。“人类DNA共有30亿个碱基对组合成23对染色体和线粒体,男性独有的、碱基对也比较稳定的Y染色体是最合适的检测对象。”李辉说,经过复杂的Y染色体DNA全序列检测,最终发现其中6个家族属于O2*-M268的基因类型,这6支O2*-M268类型样本的祖先交汇点在1800年至2000年前,正是曹操生活的年代。

李辉认为,该基因类型非常罕见,假冒的可能性只有千万分之三。“因此,在法医学上可以认定,他们是真实的曹操后代。”同时,课题组从曹操叔祖父曹鼎牙齿中提取的古DNA(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安徽亳州的曹氏宗族墓),也属于上述基因类型。根据史料记载,曹操之父是曹操祖父的养子,曹操直系后代与曹操叔祖父有同样的基因类型,说明“曹操之父当年来自家族内部过继。”李辉说。

人文内容能用科技手段解释吗?

发现曹操的DNA究竟有什么学术意义?针对网民“拿着科研经费当儿戏,‘吃饱了饭没事干’”的质疑,课题组专家表示,科学研究不是闹着玩,或者功利性地为了帮人“认祖归宗”,而是证明了一种跨学科研究的优势和突破。复旦此次的研究成果,第一次从基因层面验证了许多同姓人群在千百年前确实是一家。而生命科学和历史学的跨学科合作,也将有助于更多历史谜团的揭开。

“史学研究的终点往往是生命科学研究的起点,生命科学研究的结果又为历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证据。”韩昇说,在这次曹操家族DNA的研究中,课题组验证了汉代丞相曹参的家族基因,与曹操的家族基因没有关系,从而证明曹操是曹参后人的说法有误;其次,民间传说“操”姓是曹操后代改姓而来,经过基因验证这两个姓氏之间也没有明确的遗传关系;另外,研究还表明现有的“夏侯氏”基因与曹操家族基因也不一致,因此曹操从夏侯氏抱养而来的说法也不准确。

李辉表示,复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划做一系列历史人物的研究,比如孔子后代的基因类型分析,甚至是中国远古时代的传说人物,或许也能从基因学领域寻找到“蛛丝马迹”。“人们一直认为尧、舜、禹是历史传说,通过现代基因反推和古DNA检测,或许可以改变这种说法。”

DNA考古靠谱吗?

这次的研究中,复旦大学运用了古DNA鉴定。这种方式让很多人觉得不靠谱。一直从事考古研究和节目的媒体人秦凌杰认为,人类经过多年迁徙和发展,基因可能会发生变化,DNA考古不一定准确。上海学者康栋东介绍,古DNA考古已基本在学界得到认可。采集古代骨头的DNA也并不是简单地表面提取,而是用特殊工艺从内部提取。早在1981年,中国科学家对马王堆汉墓古尸进行了核酸分离与鉴定,就发表了首篇有关古DNA的研究报告。

曹操家族DNA的确定来自于样本检测之后的反推,六地相同DNA曹姓家族的汇合点可追溯到1800年前左右。这种方式科学吗?中国盗墓史研究专家倪方六和亳州考古第一人李灿都认为,这种方法并不是百分之百完美,但符合科学研究的规律和严谨性,“科学研究本来就没有办法得出百分之百的结论,90%以上的可能性已经是很高的了。”

高陵考古方:拒将头盖骨送检

此次发布引起的最大争议来自河南安阳曹操墓。据了解,这几年,课题组李辉教授等人多次找到安阳相关部门,请求他们将头盖骨送检,但屡遭拒绝。

针对复旦大学课题组首次100%确定曹操家族DNA,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曾参与曹操高陵考古工作的贾连敏称,用DNA鉴定曹操家族是一个新思路和新方法,DNA鉴定古人是新兴的考古研究方法,但目前其权威性并不能得到学术界的完全认可。比如现代人接触到遗骸,就可能使得遗骸沾染了现代人的DNA。贾连敏还表示,不会对曹操墓内的遗骸进行DNA检测,去和复旦大学的“曹操家族DNA”比对。

贾连敏说,复旦大学所做的是自然科学,他们不了解也不会去评价。

是否会将安阳大墓内的遗骸去和复旦大学的“曹操家族DNA”进行比对?贾连敏告诉记者,“以后不排除用新技术做进一步的鉴定,但是现在对复旦大学课题组的研究不了解,不做评价。”

曹姓后人:一笔写不出两个曹字

韩昇介绍,他们以安徽亳州为中心,对周边省市进行了寻访和考察,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记载情况进行了细致研究。“从我们的研究结果看,安徽是迄今为止国内曹操后人最集中的省份,人丁最兴旺。”韩昇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安徽境内的曹操后人主要分布在亳州、舒城和绩溪三地,另外6支曹操后人分布在江苏海门、广东徐闻、江苏盐城、山东乳山、辽宁东港、辽宁铁岭等地。

本次曹操家族DNA发布,确定了六支曹操后人,但亳州曹姓并不在此列。对于此,亳州曹姓后人有何看法?记者联系了亳州曹元村的曹同林。此前,他和族人一起参加了复旦大学血液采样。以前他们都认为自己是曹操后人。他介绍,曹姓聚集地附近有一个曹堂庙,在曹姓族人中影响很大,但家谱中并没有很完全的记载。老辈人曾说他们家族是从山西搬过来的,跟曹操有多大关系就不知道了。

“当然以科学研究为准。”曹同林说,大家的心态都很好,“一笔写不出两个曹字。”他说,族人们还是会用曹操的英雄故事来教育后人。

研究确定为曹操后人的舒城人曹友平则表示,曹姓分散各地,各过各的日子,并没有因是否为曹操后人有所改变。

对话

记者:如果对曹操家族的研究得到验证,是否可以将基因工程学推广到历史研究的其他方向?

李辉:但我们已经计划用遗传学来研究历史。其实早在我们之前,世界上已经有不少成功的先例,但主要集中在史前时期,我们希望把这个手段往后延伸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

记者:接下来会有哪些计划?

李辉: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做立体的研究,一个是大的中华民族形成史研究,第二是做中华家族史研究,第三是做中国历史人物的研究,从三个层面去建构整个中国古代的历史。

我们总的目标是想做一个中华民族形成史的研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怎么形成的,有多少民族融进来,他们怎么融合,在各个地区形成什么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在民族的层面把中华民族的形成史用科学与历史相结合的手段,以及跟人类学相结合的手段,做出一个全新的中华民族史。

有不少理论研究认为,远古时期充斥着各种传说,认为尧舜禹、黄帝、炎帝都是历史传说,而今天我们进行的研究,将验证这种说法。

延伸阅读

将探求孔子家族

基因类型

课题组的专家称,曹操家族DNA研究只是个案,但其使用的创新技术,将被推进到更广泛的领域。他们迫切地希望,可以用科学来揭示少数民族的基因构成和民族融合史。

李辉表示,复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划做一系列历史人物的研究,比如孔子后代的基因类型分析,甚至是中国远古时代的传说人物,或许也能从基因学领域寻找到“蛛丝马迹”。“人们一直认为尧、舜、禹是历史传说,通过现代基因反推和古DNA检测,或许可以改变这种说法。”

“不过,我们还没有得到孔家的授权,必须为他们保密,”李辉说:“因为这个涉及到科研伦理的问题。研究一个家族必须签订保密协议,所有的结果都是他们的隐私,只能由他们授权发布,或者自行公布。”

与此同时,在该研究课题的基础上,一门由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共同参与的新学科——“历史人类学”,有望在复旦大学产生。“遗传学、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可以用来验证历史文献的真实性。另一方面,生命科学、历史学和人类学的跨学科研究,采用了相互印证、相互佐证的方法,为将来中华民族形成史、中华民族家族史以及部分重要人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韩昇说。

复旦大学校方表示,希望越来越多的跨学科研究成果能够“倒逼”现在大学科研管理体制和考核机制的变革,以单一学科作为评估通道的模式得以逐渐打破。

课题组专家表示,对曹操后代的追寻,第一次从基因层面验证了许多同姓人群在千百年前是一家的可能性。其间,生命科学、历史学、人类学的跨学科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安徽亳州:

“2亿打造曹操故居”

没有根据

近日,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的消息引发社会广发关注。有消息称,在研究成果中,已经确定还居住有曹氏家族后人的安徽亳州,欲投资2亿元占地4亩打造曹操故居。对此,亳州市方面回应,这一说法没有根据。

“亳州本身就有曹操故居,因为没有房屋建筑,所以属于遗址类,目前是市级文保单位。”亳州市文物管理处处长薛冰告诉记者,事实上亳州很早就有意向,效仿西安等地,以故居原址为中心,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做一些文化旅游方面的拓展项目。

“但是这个项目一直处于谋划阶段,还没有真正的支撑对象,至于投多少资金、谁来投、占地多少更是没有定论,2个亿的说法显然是没有根据的。”薛冰说。

据介绍,上世纪70年代以来,文物部门先后在亳州谯城区境内发掘出了曹腾墓、曹嵩墓等近十平方公里的曹氏家族墓群,曹腾墓和曹嵩墓中只出土了部分文物,没有人体样本,只有“元宝坑墓葬”中发现两颗牙齿。

薛冰告诉记者,复旦大学课题组在进行曹操家族DNA研究过程中曾两次来到亳州进行取样。第一次是2010年,课题组来到亳州,提取了居住在曹氏家族墓群附近村庄村民的DNA样本,这里有很多是曹姓族人和为家族墓群守墓的人。2011年,复旦大学再次来到亳州,在征得亳州市政府和当地文物部门同意后,借走了从“元宝坑墓葬”中出土的两颗牙齿进行研究。此外,课题组还在亳州进行了一些民间走访和文献调查。在此过程中,亳州市方面予以积极配合。

据了解。曹氏家族墓群位于亳州市魏武大道两侧,是魏武帝曹操家族墓群,时代为东汉,占地约10平方公里,已发现50—60座墓葬,其中包括曹操祖父曹腾和父亲曹嵩等人的墓葬,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