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陈世美:陈世美,历史上著名的负心汉,贪图富贵,抛弃妻子,最终死于包公的铡刀之下。《铡美案》说的是陈世美的故事,家喻户晓。戏剧中的陈世美是个不折不扣的坏男人,但现实生活中的陈世美不仅是一个好丈夫,还是一个为政清廉的好官。只因为官期间得罪了人,才被恶意丑化。所以,《铡美案》的故事情节纯属虚构。
人物原型:明末清初的一位清官
《铡美案》又名《秦香莲》,是部群戏,在介绍剧情时一定要交代它的考据,因为这是一出绝对的编出来的戏。今天,“陈世美”几乎成了忘恩负义的代名词,但历史上的陈世美非但不是坏人,还是一名廉政的清官,而且是明末清初的人,根本不是宋朝人,所以这部分内容一定要交代清楚。
陈世美原名陈年谷,号熟美,均州人,生于明代天启五年,清顺治八年考取举人,顺治十二年考取进士,后被任命为直隶饶阳知县。任期满三年后,吏部考核其政绩最优,升任刑部主政、郎中。由于政绩突出,陈年谷屡受顺治皇帝重用,被封为贵州省思石道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参政。康熙十年后,陈年谷升任户部郎中、侍郎,康熙二十三年携妻告老还乡。陈年谷不仅在官场上一帆风顺,其道德品质也没有什么污点,更没有做出贪图富贵,杀妻灭子之事。
故事由来:好男人遭到恶意丑化
陈年谷之所以被丑化,是因为清顺治十五年,他的同窗好友仇梦麟、胡梦蝶从均州到京城找陈年谷求官,陈年谷对他们讲明道理后婉言拒绝。仇、胡大为不满,认为陈年谷在求学期间,他们曾接济过他,现在他仕途已就,反而忘恩负义,不念旧情。二人怀恨而归,途中,在河南南阳遇上当地上演曲剧《琵琶记》。二人看到戏中所演的正是忘恩负义之事,于是计上心来。他们不惜花费银两,请戏班子按自己的意愿,把《琵琶记》的情节加以改造,把戏中忘恩负义的男主人公蔡伯喈换成了他们怨恨的陈年谷,编造了一出他们认为赛过《琵琶记》的新戏,所以《铡美案》也叫《赛琵琶》。
秦香莲的生活原型名叫秦馨莲,是均州六里坪秦家楼人。她是陈年谷的第二任妻子。夫妻相敬如宾,白头偕老。根本没有戏剧中所编的那些情节,编戏人为了掩人耳目,把秦馨莲改成秦香莲,把陈年谷化名陈世美,并把事件发生的时间改为宋朝,由此也为铁面无私的包公添加了一项本不属于他的“政绩”。
看完之后,一天早上,两个人突然技痒,决定模仿演一出麒派的《屯土山》。两个人演得非常认真,不仅吸引了一起学戏的同学们,也把师兄给吸引来了。这位姓郝的师兄一眼就看出二人模仿的是麒派特有的高音锣,于是把裘盛戎叫过来,要打他板子。
被称“傻子”其实是称赞
裘盛戎趴在凳子上,只说是自己一个人跑出去看戏,打到第三板的时候,已经见血了,裘盛戎依然说只是自己一个人去看的。就在这个时候,郝师兄想了想说:“你不说我也知道还有谁去了。”说完一板子又落了下去。听到这句话,裘盛戎说:“还有袁世海。”于是,袁世海也跟着挨了十板子。
打完后,两个受伤的人躺在一起养伤,袁世海说裘盛戎不应该把他供出来,应该坚持到底一直都不说。结果裘盛戎对袁世海说:“郝师兄说了,我不说他也知道。”袁世海苦笑着说:“他那是诈你,你真是个傻子!”从此,裘盛戎便有了一个外号——“傻子”。这个外号跟随了他一生。
刘新阳说这个外号之所以被大家认同,其实不是因为挨板子事件,而是但凡跟裘盛戎接触过的人都有的一个共同感觉——他待人憨厚,醉心艺术。为了艺术,他不惜付出任何代价,这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自然显得“傻”。旧时,许多京剧演员都有外号,比如著名武生俞菊苼,因为性子暴躁,外号就叫“俞毛包”,形容他一肚子毛草,不能近火;著名青衣陈德霖的外号是“老夫子”。他们的这些外号不仅内行知道,外行也知道,大家都这么叫。
关于裘盛戎的外号,有人说,裘盛戎在台上的“精”、“巧”、“绝”、“妙”,也许正是以他在台下的“傻”为前提条件。裘盛戎在台下练功时是那么肯吃苦,琢磨戏情戏理时好像神仙附体,活现出一副愣头愣脑的样子,待人接物时又是那么拙于言词,憨厚有礼,为了追求艺术真理表现出毫无顾忌的作风。这些不都在说明他确实是一个“戏痴”、“傻子”吗?正因如此,只有梨园行的人才以“裘傻子”称之。而广大观众则很少有人知道。事实上,裘盛戎与袁世海这两位未来的京剧艺术家在挨打以后,并没有改弦更张,还是不断地偷偷溜出去看戏,为他们今后的腾飞一点一滴地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