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起源:武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缘起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人们在狩猎的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了劈、砍、刺的技能。这些原始形态的攻防技能是低级的,还没有脱离生产技能的范畴,却是武术技术形成的基础。武术作为独立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同中华民族文明的产生同步的。
武术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成形于奴隶社会时期。夏朝时,武术进一步向实用化、规范化发展。
商代出现了武术训练的重要手段--田猎,商周利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相传在周时期出现了一部中国武术史上重要的著作《周易》,亦称《易经》,这本书涵有很丰富的哲学思想,对我国养生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其“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产生了太极学说,从此奠定中国武术体系。
进入春秋战国以后,诸侯争霸,都很重视武术在战场中的运用。在这时期,剑的制造及剑道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武术发展于封建社会时期。秦汉以来,盛行角力、击剑。随着“宴乐兴舞”的习俗,手持器械的舞蹈时常在乐饮酒酣时出现。
唐朝以来开始实行武举制,对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已相当具有影响。
宋元时期,以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由于商业经济活跃,出现了浪迹江湖,习武买艺为生的“路歧人”。
明清时期是武术大发展时期,流派林立,拳种纷显。拳术有长拳、猴拳、少林拳、内家拳等几十家之多;同时形成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主要的拳种体系。
到了近代,武术适应时代的变化,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民国时期,民间出现了许多拳社、武士会等武术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得到了蓬勃发展。1956年中国武术协会建立了武术协会、武术队等,形成了空前广泛的群众性武术活动网,为武术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