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评价刘备?历代人士是怎样评价刘备的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4-06-17 13:35:58编辑:zhaoxiaoyan

如何评价刘备?刘备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优点是多方面的,如爱民爱材、宽厚仁义、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诚。正是这些,铸成了刘备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成就了刘备的一生霸业。

1.为人正直、重德尚义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残忍、阴险、全用权术和狡诈,和刘备的为人正直、重德尚义的形象都被典型化了,形成了鲜的对比。从“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到“雪弟恨”兴兵伐吴、为义而死,刘备用自己的一生实践着不朽的信念:“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诫,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初识徐庶,刘备得到"的卢"马一匹,伊籍对他说“此马不可骑,乘则伤主”。徐庶对他说:“的卢”虽然是千里马,却只妨主”,如“意中有仇怨之人,可将此马赐之,待妨过了此人,然后乘之,自然无事”。刘备闻言变色说:“公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利已妨人之事,备不敢闻教。”徐庶说:"向闻使君仁德,未敢便信,故以此言相试耳","吾自颍上来此,闻新野之人歌曰’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可见使君之仁德及人也."这真是"凡人立身行事,务使每一行为堪为历史楷模。”

刘琮投降,刘备襄阳撤退时襄阳撤退时,众将皆曰:"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拥民众数万,日行十余里。似此几时得到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敌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刘备却不忍心抛下百姓不管,含着眼泪对众将领说:"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有人说刘备这是假仁假义,但又有谁能以生命为代价换取仁义呢所以后人有诗赞曰:"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汉口,父老犹然忆使君"。虽然这一仗,刘备在军事上遭到了重创,一败涂地,而在道义上却取得了极大的胜利.从此刘备的"仁德爱民"更加深入了人心,并成为他区别于其他创业之君的最大优势。因此作为"明君",刘备基本符合了古人对"明君"的最基本的期待"仁德爱民"。但刘备大半生颠沛奔走,屡遭挫败,施仁政于民的机会并不多,但他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重视以仁德宽厚待人,与那些残害百姓的军阀判然有别,因此争取到了民心。

2.礼贤下士、尊重人才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军阀混战,曹操,孙权广发檄文,招纳人才。刘备,流落在民间的"龙子龙孙",在对自己的政治生涯进行认真反思,并接受"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批评后,奋起直追,表现尤为突出。

先看"伐树望徐"。徐庶,作为第一个投到刘备麾下的比较有文才武略的人物,一见刘备,便被刘备坦诚相待,拜为军师,委以指挥全军之职.樊城大战,先后打败吕氏兄弟和曹仁,让徐庶大展鸿图,大出风头.而当徐庶得知母亲被曹操囚禁,辞别刘备时,刘备送了一程,又送一程,"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玄德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木.’众问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如此难以割舍,不难看出,刘备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望人才的来归。

再看"三顾茅庐"。作为徐庶,司马徽等人竭力推荐的卧龙——诸葛亮,刘备不惜屈驾,一而再,再而三的亲自登门拜访,以求其出山.初见孔明,刘备见其仰卧在草堂几席上休息,便不顾关,张二人的劝阻,愣是拱立阶下半晌;听罢隆中对策,先是"避席拱手谢,"继而"顿首拜谢";但闻孔明"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当即"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及至孔明答应辅佐,又不禁"大喜".事实证明,刘备的这一招棋走对了。诸葛亮出山后,感恩戴德,励精图治,,鞠躬尽瘁,为刘蜀集团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计谋过人、胆识超群

刘备出身卑微,论经济,背景无法与曹操,孙权相比,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不断采用依附的处世策略.投陶谦,依吕布失败之后,刘备又归顺曹操,保存实力.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为防曹操加害,刘备下园种菜,亲自浇灌.

曹操为了试探刘备,盘置青梅,一樽老酒,与刘备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曹操询问当今天下谁是英雄时,刘备一一列举袁术,袁绍,刘景升,孙伯符,刘璋,张绣,张鲁,韩遂均为英雄,而曹操说袁术是"家中枯骨",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刘表"虚名无实",孙策"藉父之后",刘璋"及守户之犬"……一一予以否定,最后指着刘备和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此语一出,刘备吃了一惊,手中匙惊吓落于地下,他却机敏地假借雷声来掩饰,真是"随机应变信如神"啊!

刘备的势力不断壮大,引得东吴孙权寝食难安,于是密谋周瑜设下"东吴招亲"的鸿门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刘备携着赵云来到江东.一到南徐,刘备即用树上开花大造舆论,让吴国太插手此事,以致弄假成真.等到后来,孙权,周瑜想软硬皆施扣住刘备时,刘备使出瞒天过海之计,智激孙夫人,阻退追兵,解除围困,得以顺利逃脱.最终,孙权落了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值得重要一论的是刘备独特的交际手法:

      (1)哭:在很多人眼中刘备会感动下属,动不动就鼻涕眼泪一起来,所谓哭出来的江山不无道理.弱的时候哭让你觉得他可怜,这么舍弃他有些不忍心;强的时候又会让你觉得他心软挺有人情味.虽然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但作为身在乱世,想有所作为的豪杰来说,哭又有何妨呢毕竟,成功的滋味最甜。

(2)身份:刘备善于利用皇族的地位和东汉名儒卢植的学生这一身份,打起"复兴汉室"的旗号,在军阀混战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威望.在到达荆州之前,他的实力远不如曹操,袁绍等人,后因采取联吴抗曹的方针,创下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光辉事例。

4.仁中有伪、公私不明

人无完人,金无赤足,看待任何事物应一分为二.刘备虽处处以爱民为本,待士诚心宽厚,肝胆相照,但其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身上必不可少的存在着一些虚伪的东西。

张松,三国中的无名之辈,从许都转来要到荆州.刘备知道了,亲自迎他进城,一直陪着他,专门为他设宴摆酒席.张松见到刘备这样热情,厚礼相待,很受感动.刘备为人忠厚,又有远见,一心恢复汉室江山,他简直高兴昏了,认为刘备才是他真正要找的人.他决心离开刘璋,投奔刘备,就把益州的地理,人情,山川,物产向他介绍,还把早已画好的西川地图献上,请刘备早日出兵入川.其实刘备又哪会因刘璋是同族而不取西川呢他对张松说:"他日事成,必当厚报."才是真心话。

最为难以让人理解的是,像赵云那样的战功累累的忠臣,宿将,只是因为某些政见和军事见解不同,便受到了压抑.《三国演义》关于关,张,赵,马,黄"五虎将"的排列,完全没有事实根据.事实是,刘备称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赵云不得入列,而为翊军将军.翊军将军是次于前后左右将军的一种名号将军,或谓杂号将军,列将军.刘备称帝,关羽,黄忠已死,右将军张飞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并由新亭侯进爵为西乡侯;左将军马超升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由前都亭侯进封斄乡侯.而赵云仍为翊军将军,而刘备生前始终不给赵云封侯。

古今中外历代人士对刘备的评价颇高,有许多评价都很中肯。

陈寿:①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②昭烈皇帝体明叡之德,光演文武,应乾坤之运,出身平难,经营四方,人鬼同谋,百姓与能。兆民欣戴。奉顺符谶,建位易号,丕承天序,补弊兴衰,存复祖业,诞膺皇纲,不坠於地。万国未定,早世遐殂。

《华阳国志》:汉末大乱,雄桀元丰、钱、廖本作桀。他各本并作杰。并起。若董卓、吕布、二袁、韩、马、张杨、刘表之徒,兼州连郡,众逾万计,叱吒之间,皆自谓汉祖可踵,桓、文易迈;而魏武神武干略,戡屠荡尽。于时先主名微人鲜,而能龙兴凤举,胤汉祚,而〔与〕吴、魏【与之】鼎峙。非英才命世,孰克如之。然,必以曹氏替汉,宜扶信顺以明至公。还乎名号,为义士所非。及其寄死,何本作命。顾观光校戡记亦作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陈子以为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裴松之:蜀与汉中,其由脣齿也。刘主之智,岂不及此?将计略未展,正先发之耳。夫听用嘉谋以成功业,霸王之主,谁不皆然?魏武以为人所教,亦岂劣哉!此盖耻恨之馀辞,非测实之当言也。

王夫之:①有英雄之姿。②关羽可用之材也,失其可用卒至于败亡,昭烈骄之也,私之也,非将将之道也。③先主岂特不能将羽哉?且信武侯而终无能用也。疑武侯之交固于吴,而不足以快己之志也。故高帝自言能用子房者,以曹参之故旧百战之功,而帷幄之筹,唯子房得与焉。不私其旧,不骄其勇,韩、彭且折,况参辈乎?先主之信武侯也,不如其信羽,明矣。诸葛子瑜奉使而不敢尽兄弟之私,临崩而有“君自取之”之言,是有武侯而不能用,徒以信羽者骄羽,而遂绝问罪曹氏之津,失岂在羽哉?先主自贻之矣。——《读通鉴论》

蔡东藩:刘玄德据荆益,定汉中,智谋如曹阿瞒,且敛锋避锐,此正蜀汉全盛时代。及关羽北击樊城,锐意讨曹,正应妥选良将,代守南郡,使羽得免后顾之虑;况当时蜀中安堵,赵云黄忠,并在左右,何一不可遣往?乃令羽孤军无继,卒致败亡,此其误非尽在关公,玄德实尸其咎,诸葛孔明亦与有责焉。——《后汉演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