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完美的女人!古代帝王后妃中的八大绝世才女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4-07-11 15:29:27编辑:xuyajun

盘点古代帝王后妃中的八大才女:古有训语:女子无才便是德。它是因为长期受孔孟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男尊女卑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真实写照。尤以两宋时期“宋明理学”的形成以及之后的历朝历代皇帝将之上升到官学水平而成为统治者的借口,从而导致女人地位急转下降,既失去了盛唐时期的性开放时代,也失去了两宋前期的女性独立时代,而强调“男女授受不亲”,妇人“当终受于从一”,丈夫有休妻的权利,女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自至明清时期达到了极恶的顶峰。然而,中国自古出才女,比如说卓文君、班昭、谢道韫、鱼玄机、薛涛、李清照、柳如是等。君子爱才各自有道。对于历朝历代的皇帝爷们,似乎更看重的是女人的美貌,后宫往往是成千上万的美女云集供皇帝爷们淫乐享受、繁衍后代。但帝王后宫的女人们,除了少部分人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但更多的是随之化为烟云。

通过纵览帝王后宫相关实际资料,后宫嫔妃中也有堪称才女的星点记载,在此盘点汇总以飨各位朋友。而且,这些帝王后宫才女都生活在两宋之前,之后的才女却大都出现在宫外甚至是青楼柳巷之内,最有名的当属明末以柳如是为首的“秦淮八艳”!

No.1 上官昭容——“欲望才女”、“女宰相第一人”

上官昭容,即上官婉儿(664-710年),唐代女官、诗人、皇妃,中国史上最有名的“欲望才女”、“女宰相第一人”。史载,唐高宗李治当政期间,上官婉儿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纳入后宫重用,在武则天临朝称制、代唐称帝时期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

上官婉儿是一个颇有心计的女人,早在武则天三子李显(即唐中宗)当太子之时,就瞅准机会,含情脉脉地倒在了李显怀里。可惜,皇天不佑,婉儿委身于一个著名的窝囊废,684年只当了两个月皇帝的李显被母后罢黜。但上官婉儿马上移情别恋坐到了武则天侄子武三思的大腿上,并和美男子崔湜勾搭成奸。神龙元年(705年),中宗李显复位,已过不惑之年的“老相好”上官婉儿赶紧跑来投怀送抱,随即被册封为“昭容”,位在皇后(一人)、妃子(四人)之后。此时的上官婉儿风流本性依然如故,与韦后、武三思等淫乱后宫,“丑声日闻于外”,弥漫着风吹不散的狐媚之气。公元710年,李显被韦后母女毒死,相王三子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安乐公主一并被杀。

上官婉儿自幼聪慧,才思敏捷,常常代帝后及长宁、安乐两位公主同时赋诗,且能做到“众篇并作而采丽益新”。她的诗歌创作,既有对“上官体”形式技巧的继承,更在诗歌的题材范围、抒情特征及格调气度等方面对此前的宫廷诗有所超越,从而为诗歌从初唐宫廷诗的歌功颂德、绮错婉媚迈向波澜壮阔、尽善尽美的盛唐之音,跨出了重要一步。《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No.2 班婕妤——汉成帝宠妃 史上最完美的女人

班婕妤曾是汉成帝宠幸的后宫妃子,也是着名的西汉女辞赋家,史称她善诗赋,厚美德,因此,她被后代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女人。

晋朝顾恺之在他所画的《女史箴图》中,描绘了班婕妤与汉成帝同乘驾舆的情景,把班婕妤的端庄娴静,作为劝导嫔妃们慎言善行、普天下女子以此为鉴的典范,成了美好妇德的化身。梁代钟嵘的《诗品》中评论说,班婕妤是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得到身为封建士大夫的男人青睐,并给予崇高的评价,实在很难得。班婕妤不但有花容月貌,而且颇有才华,写得一手极好的辞赋,才德兼得。因为她出身于一个名将之家,父亲是汉武帝的骁将,立下汗马功劳;而她也是《汉书》作者班固、和才女班昭的姑母。在这样的家族背景之下,她自有一份雍容华贵的气质,和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

古代才貌双全的女子并不鲜见,而红颜薄命者也不在少数。而班婕妤的过人之处,不在于她的美丽容颜,也不在于她的才华,而是她对生活的超然姿态。她得宠时不争宠,不干预政事,谨守礼教,行事端正;失宠后却又能做到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稍无妒意,心如止水。在复杂险恶的宫闱之争中,在历经后宫春花秋月的劫难里,她始终保持一枝独秀,像一朵金黄的菊花,静静地开在深宫别院的污浊里。

在赵飞燕入宫前,汉成帝对她最为宠幸,而班婕妤在后宫中的贤德也是有口皆碑的。当初汉成帝为她的美艳及风韵所吸引,汉成帝为了能够与班婕妤形影不离,特命人制作一辆较大的辇车,以便同车出游,但却遭到她的拒绝,她说: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古代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而夏、商、周三代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幸的妃子在身边。

当时王太后听到班婕妤以理制情,不与皇帝同车出游,非常欣赏,逢人便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王太后的赏识,使班婕妤的地位在后宫更加突出。而她的妇德、妇容、妇才、妇工等多方面的修养,很有可能对汉成帝产生更大的影响,使他成为有道的明君。可惜汉成帝没有凭借班婕妤的贤内助,成就一番帝皇霸业,是他本性荒淫无耻,没有造化所致。

而随着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入宫,与汉成帝过起声色犬马、荒淫无道的生活。而班婕妤以及许皇后,都受到冷落,但是两人的结局却大相径庭,何也?许皇后心生妒意,在孤灯寒食的寝宫中设置神坛,诅咒赵氏姐妹。事情败露以后,汉成帝一怒之下,把许皇后废居昭台宫。当赵氏姐妹欲对班婕妤加以陷害,而班婕妤却从容不迫对汉成帝说: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得福,为邪欲以何望?若使鬼神有知,岂有听信谗思之理;倘若鬼神无知,则谗温又有何益?妾不但不敢为,也不屑为。班婕妤一番肺腑之言,成功打消了汉成帝的疑心,还得到厚加赏赐。

毕竟班婕妤是一个有见识、有德操的贤淑女子,面对宠爱,不骄不躁;面对谗构、嫉妒和排挤,随时都有陷害的可能,她采取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的策略,因而缮就一篇奏章,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聪明的班婕妤把自己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就再也不怕赵飞燕姐妹的陷害了,汉成帝允其所请。自此,她悄然隐退在长信宫的淡柳晨月之中,视宫廷内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为隔世之事。

班婕妤的人生,虽然并不一帆风顺,命运对于她也不是特别眷顾。但是在我们眼里,她仍然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女人,她出色的容貌,横溢的才华,贞静的美德,成为中国历史上无数女人追慕的理想女性的楷模。

No.3 蔡文姬——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

蔡文姬(约174年-约239年),名琰,原字昭姬,后因避司马昭的讳而改字文姬,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她精于天文数理,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

一生三嫁

蔡文姬初嫁东汉大学出色的士子卫仲道。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丈夫便因咯血而死。两人无子女,蔡文姬因遭婆家嫌弃愤而回到娘家寡居。东汉汉末,社会动荡,群雄逐鹿,外族纷扰。蔡文姬23岁那年,匈奴南侵,蔡文姬被北掳而被迫二嫁南匈奴左贤王为夫人,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为左贤王生了2个儿子。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念及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多方打听到了她的下落后,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在离开匈奴和自己生下的儿子之时,蔡文姬又觉得悲伤,为此写下了著名诗歌《胡笳十八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赞誉曹操的“文姬归汉”事件。曹操还作媒撮合三嫁于屯田尉董祀。后董祀因事犯罪当死,文姬蓬首跣足,求得曹操开恩,免除董祀死罪,夫妇二人从此隐居田园。

蔡文姬是历史上少有的才气盖过美貌的女子。蔡文姬生在文学世家,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她打小以班昭为偶像,留心典籍,博览经史,并有志与父亲一起续修汉书,留名青史。蔡文姬一生留下《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作品,并整理了一批古典经书,为我国文化流传建了大功。其中,《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No.4 花蕊夫人——五代十国最有名气的名人之一

花蕊夫人(生卒年不详)五代十国女诗人。《花蕊夫人宫词》作者。五代时好“花蕊夫人”者,前后有两人。

花蕊夫人花蕊一样美丽又娇弱的女人却轻声细语出利剑一样刺骨的声音。她艳惊两朝,既是后蜀孟昶的慧妃,也是宋代宋太祖的妃子,她便同时有了亡国之君和开国之君的两君专宠的荣华,而荣华背后是无尽的辛酸和不幸。

五代十国时,四川先后建立了前蜀、后蜀,但青史留名,广为传诵的不是皇帝,也不是文臣武将,而是花蕊夫人。成都也因花蕊夫人而得名“芙蓉城”。花蕊夫人是形容女子生很美,“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

花蕊夫人得名于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妃子徐氏(约883年—926年),成都人。宫号为花蕊夫人,后封顺圣太后。当时她们两姐妹都得到王建的宠爱。大徐妃为王建生下一个儿子王衍,后被立为皇太子。王建当上皇帝后不久去世,王衍当上皇帝后荒嬉无度,对吃喝玩乐十分在行。而大、小徐妃更是结交宦官卖官鬻爵,弄得不成体统,后唐庄宗乘机灭掉前蜀,可见这位花蕊夫人是不值得称道的。

现在要讲的是另一位花蕊夫人,是后蜀后主孟昶的费贵妃,一个歌妓出身的贵妃。费贵妃,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也号花蕊夫人。世传《花蕊夫人宫词》100多篇,其中可靠者90余首。《全唐诗》归属于孟昶妃。

孟昶是个非常懂得享乐的人,他广征蜀地美女以充后宫,妃嫔之外另有十二等级,其中最宠爱的是“花蕊夫人”费贵妃。

花蕊夫人最爱牡丹花和红桅子花,于是孟昶命官民人家大量种植牡丹,并说:洛阳牡丹甲天下,今后必使成都牡丹甲洛阳。不借派人前往各地选购优良品种,在宫中开辟“牡丹苑”,孟昶除与花蕊夫人日夜盘桓花下之外,更召集群臣,开筵大赏牡丹。那红桅子花据说是道士申天师所献,只有种子两粒,它开起花来,其色斑红,其瓣六出,清香袭人。由于难得,便有人模仿那花的样式画在团扇上,竟相习成风,也就是“芙蓉”花。每当芙蓉盛开,沿城四十里远近,都如铺了锦绣一般。“芙蓉城”因此而得名。

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关于花蕊夫人的美丽传说。传说很久以前,后蜀国王孟后主的妃子花蕊夫人很喜欢芙蓉花,孟后主就为美丽的花蕊夫人在城里城外种满了芙蓉花。不久,宋朝军队打进后蜀国,孟后主投降了,花蕊夫人也被俘虏了。宋朝皇帝赵匡胤见花蕊夫人十分美丽,便收她作了自己的妃子,可花蕊夫人十分讨厌他。花蕊夫人被送宋宫但不忘故主,绘孟昶画像私挂奉祀。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拿出孟后主的画像流泪诉说思念之情。

此事被宋太祖入宫看见追问,花蕊夫人急中生智说“所挂张仙,送子之神,蜀人皆如”,幸未追究。送子之神,于是从宫中传到民间,到了晚清年代,把张仙男身像改花蕊女身像,花蕊夫人也又被尊为送子娘娘了。

后来赵匡胤还是知道此事,逼迫花蕊夫人交出画像,花蕊夫人至死不从,赵匡胤一怒之下杀死了她。花蕊夫人倒下了,鲜血染红了院中的芙蓉花。人们敬仰花蕊夫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尊她为芙蓉花神。

No.5 庄姜

庄姜(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齐国公主,卫庄公的夫人,婚后未生育。《诗经·卫风·硕人》中描写庄姜时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监本诗经》中认为庄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

根据朱熹考证,《诗经》中有五首诗乃是出自庄姜之手:《燕燕》、《终风》、《柏舟》、《绿衣》和《日月》。庄姜出身贵族,侯门之女,且美丽非凡,却嫁了昏惑的庄公,对于深锁宫中的痛苦之情在诗中表露无遗,也勾画了“狂荡暴疾”的卫国诸候的真实面目。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归,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燕燕于归,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此诗是美女诗人的代表作,是“万古送别诗之祖”(王士祯语),可泣鬼神(许彦周语)。

以庄姜的身高和相貌一定会在春秋时代的美人中夺冠。凸显了新娘的美丽和尊贵之后,诗中还述写了送嫁的规模,诗动态地描绘了这一切:“河水洋洋”,黄河水浩浩荡荡;“葭菼揭揭”,芦苇花洁白温柔,送亲的队伍就是在这优美的环境中行进的。诗中并未写卫国如何来迎亲,却写臣子们早早就退朝了,后面还特意加了一句“无使君劳”,让庄公好好休息,不要劳累,再联系结尾的鱣鱼鲔鱼,暗示着卫国人祝福庄公夫妇有鱼水之欢。卫国人惊叹于庄姜出嫁时的美貌与气派,作了这首《硕人》来称颂她。可,这美却是冷眼旁观的美,虽然旁观者清,才有如此清晰的描绘,但旁观者冷,毕竟缺乏当局者的迷恋。庄姜的美只属于盛大婚礼仪式的点缀,而与情爱无关,反倒在对这美丽的铺叙中深含着悲悯——这样一个身份尊贵的美女,这样一个盛大的婚礼,如是写言情小说的话,它的结尾该是“从此后,才子佳人,白头偕老”吧?可历史的真实往往让我们大跌眼镜。《左传·隐公三年》记载了庄姜“美而无子”,却贤德贞淑。《毛诗序》的阐释更具体:“《硕人》,闵庄姜也。庄公惑于嬖妾,使骄上僭,庄姜贤而不答,终以无子,国人闵而忧之。”原来在这完美的婚礼仪式之前,卫庄公早有心上人!

以卫庄公的地位,在他所处的时代,都是一夫多妻的。《毛诗序》的“惑”字用得好!男女之爱,本无理由和原因,只是深深地互相迷惑。庄公惑于嬖妾,两人恩爱无边,还生下了大胖儿子。后来这嬖妾和她儿子给卫国生出了无数祸患来,咱先且不表。这是个从一开始就糟透了的婚姻,可庄姜却始终宽厚、贤德,不指责、不抱怨,顾全大局,有“国母”风范。我倒对那个“嬖妾”生出了许多好奇,她是什么样的狐媚子啊?真想坐上时光倒流的机器,去见识一下那个使庄姜的美丽、尊贵和贤德都黯然失色的女人。

没有爱的婚姻,其实只是一床光彩夺目的锦缎被子,叠起来放在床上,是给别人看的。不敢想象庄姜盛装出嫁后了解到真相的心情,“贤而不答,终以无子,国人闵而忧之。”庄姜包容了卫庄公,可以她的身份,却不愿谄媚于庄公,以致终身独居,没有生育,整个卫国都为庄姜感到不平。这短短数字,包含了一个女人一生的眼泪!一个没有经历过爱情的女人,再美再好,也只是一束塑料花,既不生动,又没有香气:那如柔荑般纤细的手指,只能抓住黄昏的孤独;如葫芦籽般整齐而洁白的牙齿,咀嚼过多少寂寞?而黑白分明的美目,看着红颜一日日凋零,是否掠过一丝惶恐?

庄姜的美,是蝴蝶标本式的美、蜡人式的美,而不是秀色可餐的美。中国古代的男人发明出许多“意淫”的词汇,“秀色可餐”就是其中一个。这样一个旖旎风情的词语都与庄姜无关。因为她的贤德,世人敬她爱她,诗人歌咏她,没有人用看一个女人的眼光去看她,她已经是一个符号化的美女了。

No.6 左嫔妃

左嫔妃,即左芬(?-300),按墓志铭上所书应为“左棻”,字兰芝,西晋女文学家,我国较早的女诗人之一,是当年“洛阳纸贵”事件主角、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妹妹。晋武帝司马炎闻听她才情过人即纳入后宫,泰始八年(272年)拜为修仪,后为贵嫔,世称左嫔妃,又称九嫔。《晋书·后妃传》有他的传记。左芬因为德才超群每每被帝王群臣赞赏,使后宫佳丽见妒。史称左芬“姿陋体羸,常居薄室”,也就是说长相丑陋,体弱多病,很难得到皇帝宠幸。想必对于声色犬马的晋武帝来说,纳左芬为妃仅为自己博得惜才的虚名而已。

左芬自幼好学,善于写文章,名声仅次于其兄长左思。晋武帝司马炎听闻左芬才华过人,便将她纳入后宫。泰始八年(公元272年),晋武帝封左芬为修仪。后进封为贵嫔,世称左嫔妃。

左芬才华横溢,尤其擅长诗文。兄妹俩还有个共同缺点,就是长相丑陋。可按照中国“郎才女貌”的审美标准来看,左思显然要比左芬幸运得多。因为左思,左芬的名声也渐渐流传于文学界,有一天就传到晋武帝司马炎耳朵里。这位皇帝本是好色荒淫之徒,却把丑女左芬纳入后宫,只为她的“诗人”身份。有的皇帝喜欢招募文人为官,为自己博得惜才的虚名,而晋武帝则选择娶个文人做妃子。好像纳了一个诗人妃子,自身的品位也跟着提升了似的。《晋书》记载了左芬进宫后的生活:“姿陋无宠,以才德见礼。体羸多患,常居薄室……”晋武帝后宫佳丽达万人,以至于自己都不知道该临幸谁,所以常常坐上羊车,在后宫转一圈,停到哪就在哪过夜。而左芬因为相貌丑陋,体弱多病,根本得不到皇帝的宠幸,只能住在“薄室”里。可见,晋武帝并不是娶了个女人,而只是娶了个“女诗人”。才女左芬不过就是被皇帝选中的一个文学道具而已。这和宫里的一个古董花瓶,一幅名家字画也无多少差别。

左芬虽不受宠,但还得完成作为才女“作诗作赋”的义务,扮好一个文学摆设的角色。她“受诏作愁思之文”,完成了皇帝的命题作文《离思赋》,这首赋可算是左芬的代表作。晋武帝对她吟诗作赋的本事非常满意,“帝重芬辞藻,每有方物异宝,必诏为赋颂”,“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莫不称美”。于是,宫廷中有什么红白喜事,左芬总是要受命写些或者感人或者华丽的诗赋。事实上,左芬更像是一位宫廷御用诗人,而不是嫔妃。

左芬存有诗、赋、颂、赞、诔等20余篇,大多为应诏而作。在她受命而写的那些诗赋中,虽也不乏情真意切之作,但岂能摆脱得了应景的形式之作?所以,对于左芬来说,承受的是双重痛苦。首先,从女人的角度来说,她既没有得到真挚的爱情,也没有得到普通夫妻间的日常恩爱。其次,从诗人的角度来说,她没有创作的自由,总得写些命题应景之作。 在将近400字的《离思赋》中,左芬尽情地宣泄了自己的哀愁:“嗟隐忧之沈积兮,独郁结而靡诉”;“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怀愁戚之多感兮,患涕泪之自零”;“仰行云以欷兮,涕流射而沾巾”;甚至“长含哀而抱戚兮,仰苍天而泣血”,充满宫怨之气。在前述的双重痛苦之中,左芬又增添了深切的思亲之痛。

钱钟书曾这样评价《离思赋》:“宫怨诗赋多写待临望幸之怀,如司马相如《长门赋》、唐玄宗江妃《楼东赋》等,其尤著者。左芬不以侍至尊为荣,而以隔‘至亲’为恨,可谓有志。“尽管“有志”,左芬也无力逃脱命运,也正因为“有志”,才更加痛苦。

从进宫起,左芬始终过着没有自由、郁郁寡欢的生活。后来,晋武帝去世,晋朝落入他的儿媳贾南风之手。西晋的宫廷中依旧充满了荒淫与奢靡,谋杀与争斗。虽然史书并无记载之后左芬的生活,但其晚景的凄凉落寞,也大致可以想象。

No.7 梅妃

梅妃,原名江采萍(710-756年),唐玄宗李隆基时期为数不多的才女妃子。其事迹出于宋代传奇小说《梅妃传》。相传,开元年间,唐玄宗因宠爱的武惠妃去世而终日郁郁不乐,太监高力士等奉命选天下美女,结果在福建莆田县发现了一个兰心蕙质的女孩,她就是江采萍。江采萍入宫初始,深得唐玄宗宠爱,性酷爱梅花,宫中皆植梅树,一时宠冠后宫,也因而被封为梅妃。后因唐玄宗扒灰成功,儿媳杨玉环当上了贵妃,使得清高孤傲的梅妃渐渐失宠,而被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安史之乱中,唐玄宗携杨玉环等一行匆匆逃到长安,梅妃因不甘心受到贼人的污辱,乃投井自尽身亡。安史之乱平息后,唐玄宗命人寻找梅妃尸身,重新安葬,并多次作诗怀念。

江采萍家族世代为医,她长得娇俏美丽,气质不凡,而且长于诗文,还通乐器、善歌舞,,是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想当初,梅妃江采萍得宠时,各地争相进献梅花;可当她失宠之时。当她听到外面有驿马快跑的声音,一问方知是忙着给杨贵妃送荔枝的,而不是给她送梅花的此时的梅妃不禁泪流满面,想起了汉代长门宫陈阿娇的故事,陈阿娇千金买司马相如一赋,便写下一首《楼东赋》给唐玄宗。可唐玄宗看过这篇赋后,虽然也略微有所触动,但也只是派人悄悄赏了梅妃一斛珍珠,梅妃见了,伤透了心,又写下来一篇《谢赐珍珠》,并将诗与珍珠一起送还给唐玄宗。唐玄宗读后怅然不乐,令乐府为诗谱上新曲,曲名叫《一斛珠》。相传梅妃共写有《箫》、《兰》、《梨园》、《梅花》、《凤笛》、《玻杯》、《剪刀》、《绚窗》八篇文赋。而最有名的诗作莫过于上面提到的《谢赐珍珠》,它被选入《全唐诗》中。

No.8 甄皇后

甄皇后(183-221年),即三国魏文帝曹丕的正室文昭皇后,又称甄夫人,魏明帝曹睿之生母。她本为袁绍儿子袁熙之妻,曹操攻陷邺城后成为曹丕的妻室。后因被郭女王(文德皇后)所谮而被曹丕赐死,曹睿即位后追尊曰文昭皇后。曹植描写宓妃的《洛神赋》被认为是写给甄氏的爱情篇章,故此她被后人被称为“甄宓”或“甄洛”。

甄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极贤的美女之一,她与大小二乔并列为倾城美女,当时有“江南有二乔,河北甄氏俏”之说。史载,甄氏少时喜书好学,而且过目不忘,常用哥哥们的笔砚来写字,哥哥笑她将来要当“女博士”,甄氏回答:“闻古者贤女,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诫。不知书,何由见之?”由于甄氏年长曹丕5岁,入宫生子不久即失宠,曹丕与贵嫔郭女王一起居于洛阳,但甄氏却远在邺城,尽管如此郭女王恃宠经常中伤甄氏。甄氏多文才,熟知后宫典故,自然明白自己处境恶劣;但苦于远在异地,到不了丈夫面前,无可奈何,于是寄情丝于笔墨,写下了她唯一传世得作品《塘上行》。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