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谁是三国里第一个料定董卓必反的牛人?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4-07-24 10:41:29编辑:jiangjingqi

汉末之乱,有诸多原因。除了制度上的原因之外,人为的祸乱也实在不少。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十常侍之乱与董卓之乱。十常侍最后以大将军何进的生命为代价,由袁绍袁术剿杀。十常侍虽然导致官场腐败,民不聊生,甚至激发了黄巾之乱,不过东汉的政权还算可以勉强维持。而在董卓之乱后,天下却从此分崩离析,各自为政,陷入了痛苦的诸侯混战时期。而从长安到洛阳本是千里沃土,几百万百姓,可经历了董卓与关东联军多番征战,后来强行迁都,无数人家破亡。而董卓之后,其部将李傕、郭汜又彼此攻伐,三四年间,千里沃土竟成废墟,数百万百姓死于非命,四百年大汉繁华尽数灰飞烟灭。

可以说,汉末之乱,董卓是罪魁祸首。

而第一个料定董卓必反,提出要杀死董卓的人是谁呢?

是孙坚。

战功显赫 受朝廷多次重用

董卓出生于殷富的地方豪强家庭。当时岷县属于边远地区,与西北羌人的居住地相邻。董卓自小养尊处优,少年时期便形成了一种放纵任性、粗野凶狠的性格。史书载,董卓“少好侠,尝游羌中”,“性粗猛有谋”。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冬天,北地郡的先零羌和枹罕县的群贼反叛,拥立羌族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死护羌校尉冷征。后来,伯玉和李文侯又劫持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北)汉人边章和韩遂。

在不断的兼并战争中,边章和韩遂势力迅猛增强,不仅杀死了金城太守陈懿,而且还于中平二年以讨伐宦官为名,率领大军,“入寇三辅,侵逼园陵”。

在东汉政权面临被推翻的紧急关头,汉灵帝急忙启用和征派几乎所有强将精兵抵御边章和韩遂的进攻。于是,董卓被重迁中郎将,拜破虏将军,和司空张温、执金吾袁滂、荡寇将军周慎等率领步兵、骑兵共十余万人屯兵美阳(今雍州武功县北),护卫园陵。

当时,由周慎等人率领的军队被彻底击溃,只有董卓军队设计得脱。沉着老练的董卓在如此情况下,仍不惊慌,他命令士兵在河中筑一高堤坝,截断上游的流水。羌人对此感到莫名其妙。

这时,羌骑侦察回来传出消息说,东汉军队整天在坝中捕捉鱼虾。西羌将领以为董卓军粮已尽,只得靠捕捉鱼虾充饥,于是,便放松了警惕,只围不攻,想困死董卓的军队。可是,很久都不见动静,等羌骑探明情况时,董卓军队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知去向。原来,董卓筑坝的真正目的是迷惑敌人,以此作掩护,然后伺机悄悄撤退。胡兵、羌骑听闻董卓军队逃遁,前往追击,由于河水太深,无法渡河。

因抗击边章、韩遂有功,表现突出,董卓不久便被封为台乡侯,食邑千户。

成地方军阀豪强 野心极度膨胀

董卓自领兵征讨羌胡、镇压黄巾军以来,因战功显赫,受到朝廷多次重用,不断升迁,尤其是击败韩遂等人的进攻后,他的势力日趋壮大,形成了一支以凉州人为主体、兼杂胡人和汉人的混合军队。朝廷虽然对董卓加以抑制,但羽翼日趋丰满的董卓自恃战功与威望,越来越变得野心勃勃,目中无人。

在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之乱同时,边章、韩遂也在西凉起兵。边章、韩遂等人能征惯战,颇有谋略,一路攻占州县,后来更攻破了西凉重镇金城,杀死了金城太守和驻守西凉管理羌人的护羌校尉。边章、韩遂乘胜追击,进兵三辅地区(都城附近设置的三个郡),朝廷紧急调派征剿黄巾第一悍将皇甫嵩回师抵抗。皇甫嵩抓住边章、韩遂军队长途奔袭,军马疲敝的弱点,迎头痛击,不给叛军任何喘息的机会,终于大败边章、韩遂。叛军孤军深入,粮草不济,前锋受挫,只能撤回凉州。

因为黄巾军战火四处蔓延,朝廷不得不再次征调皇甫嵩回去剿灭黄巾军,而扫灭凉州叛军的任务就交到了司空张温手中,同时提拔中郎将董卓随从作战。张温征调各州人马,一共十来万,浩浩荡荡,进驻凉州。

不过,董卓虽然名义上听从张温调遣,其实基本上独立作战,董卓曾经建议张温派兵驰援周慎将军,以求一次击溃西凉叛军。可是张温拒绝,在张温看来,西凉叛军在大败之后,万一加紧进攻,很容易狗急跳墙,不如围而不攻,叛军粮草耗尽,自然不战而降。董卓的建议不被采纳,反而被张温调往他处,董卓心中很是不满。

于是,当张温再次征召董卓议事的时候,董卓很久才去大营。张温拿出圣旨,斥责董卓,可是董卓在回答的时候一脸的不屑,看不起张温。

当时孙坚也在张温手下作战,率领他的江东子弟一千来人,冲锋在前,立功最多,很受张温信任。看到董卓如此傲慢,孙坚上前,在张温耳朵边说悄悄话。孙坚提出,应当趁机杀死董卓。理由是什么呢?张温奉召征召董卓,可是董卓很晚才来,来了之后还一点不承认自己的过错,那以后怎么指挥,军法不就成了儿戏?

可是,张温不想,也不敢杀董卓。张温觉得,董卓在西凉、川蜀地区驻扎多年,有一定的名望,现在要是杀了董卓,恐怕自己剿灭西凉的任务没办法完成啊。

孙坚不以为然,在孙坚看来,西凉叛军虽然凶悍,可是兵力远远不如中央军。孙坚提出,只要给自己四五千人马,主动出击,到西凉军后方游走,劫杀西凉军的运粮部队。西凉军断了粮草,就无法持久作战了。况且,张温是代表天子,率领十万大军前来,又何必要依赖、惧怕一个董卓呢?

孙坚识别董卓谋反之意 列举罪状

孙坚为了进一步让张温明白董卓的潜在危害,列举了董卓的三大罪状。

第一大罪状,张温以天子诏令征召董卓,董卓晚至。可见眼中无君。到了大营之后,面对张温的质疑,桀骜不驯,可见无上。如此董卓,目无君上,典型的就是反贼面目,杀了他还需要考虑什么呢?

第二大罪状,董卓在西凉地区驻守多年,可是西凉却爆发了边章、韩遂等人的叛乱,本身董卓就有不可饶恕的大罪。可是董卓不但没有平定叛乱,反而让叛军进攻到了都城附近,威胁到天子的安危,如此无能之辈,又何必爱惜,何必强留?

第三大罪状,当张温下令不许进兵的时候,董卓反对,当张温下令全军突击的时候,张温又反对,妨碍了全军的行动,搅乱军心,其人可杀。况且从古到今,凡是名将,执掌军权之时,都要强调军纪的严肃性,谁敢违犯,那就杀之立威。古代的名将司马穰苴就杀掉国君的宠臣监军庄贾,而孙武杀掉吴王的爱妃。就算是君王的宠臣,只要在军中,就要服从军法,只要是违犯军法,就必须给予惩处,如此全军上下才重视军令,整齐划一。

可是,张温并非是古之名将,而是一个文官,性情虽然忠诚正直,可是却缺少决断。毕竟董卓也是朝廷任命的将军,只是协同张温作战,名义上是部署,实际上是盟军。何况董卓在朝中,和十常侍等人关系密切,自己杀了董卓,一时痛快了,可是会招来十常侍怎样的报复呢?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张温最后还是放走了董卓。

不断升迁的董卓势力急速膨胀。东汉朝廷为了遏制董卓权势继续滋长和蔓延,于公元188年(中平五年)征董卓为不掌实权的少府。董卓明白朝廷用意,便婉言拒绝,不肯就任。灵帝病重,急忙召见董卓,拜他为并州牧,所属部队隶属皇甫嵩。野心勃勃的董卓自然对朝廷如此安排和任命不满,便回奏灵帝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北州,效力边垂。”拒绝交出兵权,随即率领自己所属部队进驻河东,以观时变。

几年之后,董卓率领西凉军突入都城,趁着都城中大将军何进的外戚势力和十常侍的宦官势力两败俱伤的大好时机,轻松夺取政权,号令天下。当孙坚在长沙听到董卓竟然废掉少帝,改立汉献帝,不由长叹:“当年张温张大人要是听从了我的建议,天下就不会有这样的大灾难吧。”于是孙坚尽起长沙兵马,率军进攻洛阳,成为最让董卓恐惧的对手。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