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里湖战役:俄德鏖战东普鲁士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4-10-23 14:08:03编辑:zouyijun

1914年8月,沙俄动员45万大军,兵分两路,匆忙杀入德国境内—— 马祖里湖战役:俄德鏖战东普鲁士

20世纪初的欧洲列强中,德国拥有最强的陆军,但德国四周环伺强邻,它再强大也害怕两线作战。然而当1914年8月一战爆发后,德国真的面临法俄夹击的局面:与法国结盟的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不顾德皇威廉二世的威逼利诱,动员大军向德国“软腹部”东普鲁士发起进攻,策应被德军打得招架不住的法国。结果,德俄两军爆发了规模空前的会战。

战役背景

依照预定计划,德军总参谋部奉行“先法后俄”战略,即集中优势兵力打垮西线的法国,然后运用自身优良的铁路网,将主力快速运到东线,将俄军围而歼之,为此德军只在东部边境部署了20万人的警戒兵力(含大量地方武装)。德国人认为,由于沙俄国内的交通网非常落后,国家动员机制也很糟糕,俄国要想动员其足够兵力参战至少需要3周,届时德军应该已经取得西线战场的胜利,凯旋班师。

然而,自1914年8月1日对德宣战后,俄军总参谋长吉林斯基就把65万大军集结到华沙省(今波兰)。不过,这些匆忙组建的俄军缺乏食物、交通工具和武器。据记载,俄军士兵往往“三个人才有一支步枪”,甚至“除了胸膛什么也没有”。

为了向盟友表达诚意,俄军总司令尼古拉大公向法国驻俄大使保证:“我可以不等其他后备军集合完毕就发起进攻,因为法国正在危难中!”当然,尼古拉大公的热情是有原因的:当时德军已打到巴黎附近,一旦法国崩溃,俄国将失去最大的金主和武器来源。

最终,政治需要促使俄军迅速发起攻势。当时俄军在一线摆开30个步兵师和8个骑兵师(合计约45万人),组成第1(维尔纳)集团军和第2(华沙)集团军,分别由帕维尔·连年坎普夫和亚历山大·萨姆索诺夫统帅。俄军的作战意图是“南北并进”,夺取德国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今加里宁格勒)。由于德俄边界有一片面积巨大的马祖里湖阻隔,因此俄军只能分头行动,连年坎普夫指挥的第1集团军沿着湖北岸前进,于8月17日越过边境,而萨姆索诺夫的第2集团军在19日出动,取道马祖里湖南缘行进。

战役进程

俄国这么快发起进攻让驻守东普鲁士的德国第8集团军慌了手脚,其下属的第3军在前两天的战斗中被俄军第1集团军重创,不得不向二线阵地贡宾嫩(今古谢夫)撤退。俄军尾随追击,于19日傍晚抵达贡宾嫩。因为自身消耗也不小,俄军统帅连年坎普夫决定就地休整一天(即20日),然而他发给总部的电报被德军截获,德军发现俄军前线指挥官的无线电通信居然是使用很容易破译的初级密码,这等于把俄军的行动全都告诉了对手。

面对战局变化,德军迅速调整部署,总参谋长小毛奇撤换东普鲁士的指挥层,由名将冯·兴登堡和埃里希·鲁登道夫分别任东线德军总司令和参谋长。经过情报分析,鲁登道夫认为虽然俄国第1集团军进入东普鲁士的距离最远,但他们面对坚城,难有大的作为。19日投入战斗的俄国第2集团军不仅队形混乱,而且官兵缺吃少穿,该部队向拉斯登堡(东普鲁士要塞)进军途中甚至偏离预定的进攻轴线。于是,鲁登道夫决定先拿俄国第2集团军开刀,再回头收拾俄国第1集团军。

冒险穿插奏效

8月23日夜,俄国第2集团军所属第15军的先头部队与德国第20军接触,俄军没有进行侦察,就匆忙与敌人在开阔地展开战斗,结果整团整团的士兵被德军的机枪火力射倒。就在俄军意志消沉之际,鲁登道夫命令第8集团军主力第17军和第1预备军南进,包抄俄国第2集团军的右翼,而顶在正面的德国第20军也适时出击策应。这是典型的军事冒险,因为北面的连年坎普夫重兵集团仍威胁着德军侧翼,如果德军无法迅速解决战斗,必将陷入困境。

鲁登道夫的计划很大胆,但德军落实起来却有很大的困难——沿途有着大片沼泽地,且骡马数量有限,许多大炮难以运输。不过,右翼包抄的德军最终还是准时抵达了预定位置。25日起,依靠截获的俄军情报,德军开始展开有针对性的穿插包围作战。在德军猛烈火力的打击下,负责掩护萨姆索诺夫主力的俄国第6军首先崩溃,向东面的奥特尔斯堡溃散。

德军接着向停留在海登米尔-瓦尔斯多夫-米伦一线的俄国第15军发起进攻。该部队大多由库班哥萨克和高加索山民组成,有“野兽部队”之称,尽管两翼均被德军包抄,但俄国第15军死战不退,用一名德国军官的话说:“这是真正的对手。”

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与友军的无线电联络中断,正在第15军督战的萨姆索诺夫下令东撤,试图经米沙肯和维伦堡之间的坦嫩堡丛林返回华沙省。然而,萨姆索诺夫的命令下得太迟了,德军已然将“口袋”扎紧,当大批俄国溃军冲向坦嫩堡丛林时,德军用机枪和速射炮封锁了丛林通往边界的所有道路。

主将或死或逃

就在俄国第2集团军陷入绝境之际,北面的俄国第1集团军又在干什么呢?原来,该军司令连年坎普夫已经接到关于德军正在围歼第2集团军的情报,但他似乎不太愿意去救援,继续率领部队在北面搞些不痛不痒的牵制性进攻。

后世史学家曾流传这样的故事,称连年坎普夫之所以不去救萨姆索诺夫,与两人在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发生的过节有关,当时两人因琐事在前线大打出手,并且连年坎普夫吃亏不小,因此他是在“公报私仇”。不管这一说法是否属实,德军“先南后北,各个击破”的战术已经奏效了。

8月28日晚,萨姆索诺夫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第2集团军完全陷入重围,两翼掩护部队被消灭,此后的3天里,饥饿混乱的俄军在包围圈里左冲右突,最终全军覆没。萨姆索诺夫自感无脸见人,在坦嫩堡丛林里开枪自尽。

至于连年坎普夫,德军南线获胜后迅速向其发起猛攻,仅用3天就把俄国第1集团军赶出东普鲁士。连年坎普夫精神崩溃,抛下部队逃回彼得格勒(今圣彼得堡)。

战役评价

在长达两周的东普鲁士会战中,俄军损失16万人,丢弃所有大炮和运输工具,德军仅伤亡1.5万人。这场失败加剧了俄国的国内矛盾,几年后,“逢德必败”的沙俄罗曼诺夫皇室遭到全国上下的唾弃。沙皇政权最终在1917年的革命洪流中崩溃,把国家带入战争的尼古拉二世即便退位也保不住自己的性命,最终被革命者执行死刑。

至于德国,其获胜的关键与其说是指挥参谋人员的神机妙算,倒不如说是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完善的国家动员体制。当俄国大兵压境之际,德国充分发挥内线机动的优势,从法国前线紧急抽调2个军和1个骑兵师回援东普鲁士,沿途所有兵站的饮食油料补给全部到位,同时德国各地的后备兵员也迅速到位,使德军的反攻更具威力。

尽管俄军在此役中的表现乏善可陈,但俄军的快速参战迫使德军指挥部从法国战场抽调部队,削弱了德军在西部战场的突击力量,并且成了1914年9月初在马恩河战役中德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