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为何不是金陵女?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4-11-27 14:00:58编辑:zhaoxiaoyan

这个题目本意是金陵十二钗为何不“全”是金陵女,按照张爱玲的考证,似乎黛玉、宝钗、湘云等外戚,包括凤姐、秦可卿的娘家都是苏州人,但书中只有黛玉和妙玉明言是苏州人,“不全是”命题成立。“不是金陵女”则牵扯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姐妹们学习、生活和玩耍的主要场 大观园,还有贾家宁、荣二府都是在京城,书中叫做“长安”、“都中”或者“京都”的地方,“不全是”变成了“都不是”了,她们都成了京城女。那为何不叫“长安十二钗”、“都中十二钗”或者“京都十二钗”呢?除了“京都十二钗”听上去像日本的钗,不好!其余的倒也气势恢弘呀。

肯定有人说这是神仙姐姐警幻命名的,是的,警幻仙子是对宝玉有所交待: 宝玉一心只拣自己的家乡封条看,遂无心看别省的了。只见那边橱上封条上大书七字云:“金陵十二钗正册”。宝玉问道:“何为 金陵十二钗正册 ?”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 正册 。

警幻所说的“贵省”有人说就是“金陵省”,但清朝这一带包括江苏、安徽都归“江南省”管。姑且“金陵省”就是“江南省”吧,那么,这十二个红楼女子名曰金陵十二钗似乎也就名正言顺了。

且慢,问题远远没有解决,又回到了起点。清朝的都城是在北京(京都、都中)呀,而大观园和贾府,还有故事恰恰也都是发生在北京。

有情节为证。

第三回林黛玉投奔贾府,大概是经运河乘舟由苏州到北京,“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 次日起来,省过贾母,因往 王夫人处来,正值王夫人与熙凤在一处拆金陵来的书信看,又有王夫人之兄嫂处遣了两个媳妇来说话的。黛玉虽不知原委,探春等却都晓得是议论金陵城中所居的薛家姨母之子姨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

这足以说明贾府在京城,林家在苏州,而薛姨妈一家住在金陵,后来贾雨村乱判葫芦案,薛蟠无罪释放从金陵来到京城。

又有人说了,贾家以及四大家庭都是从金陵搬到京城的,甲戌本在“护官符”一节有脂砚斋重评批注:

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这是贾家!

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十八。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现居八房。这是史家!

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馀皆在籍。这是王家!

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这是薛家!

但这是脂砚斋评说的,并非就是作者曹雪芹的意思,就好比在下读《红楼梦》的时候乱写乱画的一样,不足为信。

这就涉及到《红楼梦》的南北之争。

《红楼梦》中所描写的究竟是北京还是南京?争论由来已久。北派的证据似乎足些,除了在下在前面列出的,还有很多,比如王熙凤判词中“哭向金陵事事哀”;宫中的太监顷刻之间来到荣国府传旨;金陵的甄宝玉千里迢迢地到北边的贾府探望贾宝玉。

南派有一条重要的理由,看官大多见过,但大多是视而不见,没有体会到其中的重大意义。在下偶然领悟后,惊出一身冷汗!

你道是什么?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贾雨村在淮扬地界偶遇古董商人冷子兴,闲谈到宁荣二府,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

这段话的解读是:贾家的宁荣二府就在金陵的石头城!

如果在下要搞文字狱,这是个绝好的机会。你老曹一会儿将贾府安在京城,与皇宫只有咫尺之遥,一会儿又说贾家在金陵,那意思是不是说京城有两个哇?

你是不是想造反!

老曹如果知道这些恐怕也是惊恐莫名,他竭力避免的就是政治。甲戌本凡例中提到: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谓其不备。 书中凡写长安,在文人笔墨之间则从古之称,凡愚夫妇儿女子家常口角则曰“中京”,是不欲着迹于方向也。盖天子之邦,亦当以中为尊,特避其“东南西北”四字样也。

可见,老曹写这本书是极其小心的。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低级的硬伤错误和混乱状态呢?

这就是本文所要论证的中心,也是解答金陵十二钗为何不是金陵女的关键所在。

依在下的愚见,《红楼梦》最初的版本也许就叫《金陵十二钗》,那时候老曹还没有到北京,也没有潦倒,日子过得也还好,心情也不错,所写的金陵十二钗都是南京的女娃,才子佳人、风花雪月的,人物的形象尚未丰满,在甲戌本中能够看出一些端倪,而甲戌本是胡适花重金购买的,所以胡适先生对老曹的《红楼梦》并不十分推崇,认为只不过是一部家庭人情世故小说,并不深刻,甚至比不上《儒林外史》和《孽海花》。

后来老曹到了北京,被抄家导致穷困潦倒,老曹一无所有,只剩下愤怒。愤怒的眼神里透露出的当然是愤怒的思想,他将皇室牵扯到小说里,以期加以谴责和批判,当然,还有聊以慰藉心理的渲泄。结果,他将其它几部小说揉进了《金陵十二钗》。

在下一直以为《风月宝鉴》是另一本小说,老曹后来将它并入《红楼梦》中,秦可卿、二尤、贾瑞这些风流人物都来自《风月宝鉴》。这个想法和俞平伯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还有《情僧录》,是不是也是另一本呢?

多次的修改,不同小说的融合,自然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状况,错误在所难免。

当然,老曹念念不忘的还是《金陵十二钗》,如同初恋一般,人到了北京,在心里也带到了北京。以后,尽管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总是抹不去金陵十二钗那栩栩如生的音容笑貌。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