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史书上记载的诸葛亮不擅长打仗靠谱吗?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4-12-11 18:03:21编辑:lijian

导读:《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以神机妙算著称,什么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东风,乃至七擒孟获,六出祁山,都是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然而,要研究历史的话,《三国演义》是不能做依据的。去翻阅史书《三国志》,就会让人无法接受一个事实,该书作者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是:“治戎为本,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意思是说诸葛亮管理军队不错,至于神机妙算,就不是他所长了;他管理老百姓的才能,比打仗的“将略”要强。

看了这些,简直觉得太颠覆了。陈寿的这些论断靠谱吗?先看陈寿的身份,陈寿是蜀国的官员,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同朝为官,可以说是历史的见证者,应该是一手材料的占有者,他的话似乎是可信的。而且陈寿也是有证据的,他说诸葛亮连年运兵北伐,却总是不能成功,寸土未得,可见他打仗不咋样。

历史诸葛亮的北伐虽然算不得失败,但也确实没有见效,蜀国的地盘没有扩大,这一点,《三国演义》并没有回避。不过,史上也有不少人怀疑陈寿的动机不对,有黑诸葛的嫌疑。因为陈寿的老爸,当年就参加过街亭战役,此战失败,马谡被斩,陈寿的老爸也有责任,因此被髡首,也就是剃了个阴阳头。老爸的这副尊荣,估计给了陈寿刺激,因此就使劲诋毁诸葛亮,说他不会用兵,导致他老爸承担责任。

这也是一种说法而已,其实陈寿对诸葛亮还是持赞美态度的。他在《三国志》里赞美诸葛亮“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又夸诸葛亮“性长巧思”,改善连弩箭,发明木牛流马。陈寿说诸葛不会用兵,其实在他的笔下,还是留下了诸葛亮善于用兵的记录。例如诸葛亮死后撤军,司马懿巡视诸葛亮留下的军事设施,赞叹:“天下奇才也。”

当然,说诸葛亮不会用兵,这是不公平的。例如晋朝统一天下之后,晋武帝司马炎立即命令搜集诸葛亮的八阵战法,作为军队的训练素材,可见诸葛亮在军事上的地位不一般。有一段时间,网上有人引用据传是毛泽东,粟裕的话,批评说诸葛不会用兵,尤其不会实施战术大迂回,围歼司马懿兵团。例如元朝对南宋的大迂回,林彪四野对桂系的大迂回。其实,这是不了解蜀国国力所致。蜀国全国上下(不包括南中),人口也就八十多万,战时全部男丁入伍,不过八万,出征的只能有四万,其他四万其实在家里忙着农活,诸葛亮剑阁之战,当时在服役的士兵就已经准备回家收割麦子了。

刘备讨伐东吴,《三国演义》说出兵七十万,那是演义夸张的。而魏国全国人口四百万,战时兵力四十万,司马懿在关中地区部署兵力二十万,用四万怎么去迂回包围二十万?当年四野迂回包围桂系,那是有兵力优势的。所以,我一直怀疑那是不是毛泽东、粟裕的话。东吴的陆抗,是陆逊的儿子,算是一代军神,他负责江淮防线,当时东吴人口二百三十万,战时兵力二十三万,陆抗守江淮,前线兵力八万,不仅不敢进攻西晋,还上书孙皓,诉苦说兵力不够用。由此可见诸葛手里本钱太少,才不过陆抗的一半,折腾来折腾去,就那么四万,跟谁诉苦去?可见诸葛亮何等不容易。

造成诸葛亮北伐无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关羽失荆州,按照隆中对的计划,派一上将军从荆州出发,刘备从汉中出发,两路进击,结果关羽一死,东路出击的计划永远泡汤,这是诸葛北伐无功的最主要原因。杜甫算是诸葛亮的异代知己,其诗云:“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错就错在与东吴的摩擦导致东路计划变成浮云。荆州的失落,注定诸葛北伐不会成功。

其实,后来的人倒是说了公道话,例如《晋书》里关于司马懿的传记里也讥笑司马懿畏蜀如虎,被诸葛亮打得缩头缩脑,不敢出来,这更是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间接肯定。当然,《晋书》资料整理时,已经是后汉的刘聪,刘聪的父亲刘渊,灭亡西晋,建立后汉,打的旗号就是:他刘渊乃阿斗刘禅的儿子,而刘聪当然就是阿斗刘禅的孙子,自然要给祖先争口气。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的政权对曹操、司马政权一直很蔑视,后赵的皇帝石勒就说:如果要我和刘邦在一块,我向他称臣;如果遇到刘秀,我和他决战,胜负不可知;至于曹操司马懿,我最瞧不起,夺的是孤儿寡妇的江山。北方政权就有贬低曹操司马懿的倾向,而诸葛亮地位倒是有上升,东晋的大史学家习凿齿就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佩服得五体投地。越到后面,诸葛亮地位反而越来越高,而到了唐朝,诸葛亮更是被当成军神,被请进了供奉历代军事奇才的武庙,和张良等人享受同一待遇。由此可见,中国人未必以成败论英雄。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