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尼拔为何不惜损失一半兵力翻越阿尔卑斯山?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4-12-16 09:28:38编辑:zouyijun

战争中一切行动追求的都只是可能的结果,而不是肯定的结果。那些不能肯定得到的东西,就只好依靠命运或者幸运(不管把它叫做什么)去取得。——《战争论》第二篇第五章

公元前三世纪末,在东西方战争舞台上同时活跃着两位盖世英雄。其一,就是国人熟知的西楚霸王,公元前208年,各路反秦义军被秦军大将章邯陆续击破,连最为强大的楚军也被秦军击败,统帅项梁战死,曾经如火如荼的反秦事业自从跌入谷底。就在反秦事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项羽率领新败楚军于公元前207年在巨鹿战场上决定性的击败了秦军主力,挽狂澜于即倒,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尽管项羽最后在楚汉争霸中战败身死,但是项羽在反秦战争中的功勋是不应该被抹杀的。另一位,就是本文的主角汉尼拔(公元前247-公元前183/182),这两位英雄人物不仅处于同一时代,巧合的是命运相似,而且身上都充满了悲剧色彩。论指挥艺术,汉尼拔略胜一筹,他有西方战略之父的美誉,与亚历山大大帝、凯撒、拿破仑并称为西方四大名将,如果这四人单纯比较军事指挥上的造诣,有些军事史行家甚至会把汉尼拔排在首位。论个人魅力,两人不相上下,千载而下,无数人对这这两位英雄人物敬仰不已,或为其统帅才能所折服,或为其命运悲剧而扼腕长叹。

公元前202年,是世界军事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东西方历史上的四位不世名将为我们提供了两场战神级别的决斗。韩信在垓下击败了项羽,西庇阿(前236-前184)在扎马击败了汉尼拔,从此世界历史沿着我们已知的轨迹运动,刘邦建立汉朝,开两汉400年之繁荣;罗马人在其后短短五十年间突飞猛进,最终执牛耳于地中海世界达500余年之久。汉尼拔在扎马的失败意味着历时16年之久的第二次布匿战争(注1)以罗马的胜利而告结束,关于汉尼拔的失败,西方军事史学家多有评述,典型的观点有两派,美国著名军事史学家杜普伊认为汉尼拔的战略目标是动摇罗马联盟;英国著名军事史学家富勒则认为汉尼拔的最好战略是在坎尼会战后进攻罗马城,但是由于他缺乏攻城武器、兵力与补给,所以他只好选择分化瓦解罗马联盟的策略。但是不论汉尼拔的战略是哪一种,汉尼拔都没有成功。由于汉尼拔最后的失败,不少以成败论英雄的评论者认为汉尼拔只是一个一流的战术家,而在战略上缺乏远见。虽然这种看法是不可取的,但是在此我们不禁要问,既然无论哪种战略汉尼拔都显得力量不足,那么当初汉尼拔为什么要在没有充分把握的情况下,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军亚平宁呢?关于这个问题,德国近代古罗马史学大家蒙森在其巨著《罗马史》中曾作过初步解答,本文则是在其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论述与研究。

由于国内西史史料不全的缘故,有些关于汉尼拔的史料笔者无法接触,但是,凡是国内能够接触到的材料(注2),笔者莫不反复习读。此外,笔者一直以来阅读了不少关于希腊罗马的书籍,对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排兵布阵以及战阵决胜有一定了解与认识。笔者不才,尝试论述汉尼拔在进军亚平宁前的战略思考,如有疏漏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注1:迦太基是腓尼基的殖民地,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人,因此罗马人与迦太基进行的战争称为布匿战争。布匿战争按年代分为三次,分别是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2年)、第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9年-公元前146年);其中第二次布匿战争又称汉尼拔战争。

注2:杜普伊的《战略之父汉尼拔的军事生涯》,蒙森的《罗马史》第三卷,科瓦略夫的《古代罗马史》中的布匿战争部分,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中的费边传,阿庇安的《罗马史》中的布匿战争部分(此书中关于第一次布匿战争与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史料价值颇低),奈波斯的《外族名将传》,马汉的《海权论》中的序言部分。

回顾第一次布匿战争

2000多年前,在地中海南岸突尼斯半岛东北部曾经耸立过一座叫迦太基的城市,据说,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关于这个城市的兴建,有一个美妙的传说。公元前九世纪末,腓尼基提尔城的公主为躲避宫廷纠纷,漂流到了突尼斯,她向当地的某个部落首领请求借一张牛皮所能围成的土地,以作为栖身之地,这位部落首领认为一张牛皮大小的地盘实在太小了,于是很爽快的答应了,聪慧的提尔公主把牛皮切成异常细的细丝,然后围成了一块很大的地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迦太基城的内城。

迦太基城并不是腓尼基人在北非最早的殖民地,但是由于它农商并重的有利的地理位置,它逐渐成为北非腓尼基诸殖民地的领袖,并逐步扩张。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前,迦太基拥有突尼斯、利比亚、西西里岛的大部(注3)、西班牙东南部沿海地区、巴莱尔群岛、以及撒丁岛与科西嘉岛的沿海地带。从经济上讲,迦太基海外贸易十分发达,农业上也不毫不逊色,在西地中海沿岸,随处可见腰缠万贯的迦太基商人,在迦太基帝国的肥沃平原上,处处可见为他们的迦太基主人辛勤劳作的农奴,良好的经济条件再加上迦太基对其属下人民以剥削掠夺为主的国策,让迦太基富甲天下。从军事上讲,迦太基人是天生的航海者,在强大的国力保障下,拥有一支横行西地中海所向无敌的强大海军。迦太基人是典型的商业民族,国民主要是地主、商人、以及小手工业者与无产者,缺乏农夫,迦太基人的国民成份与它的民族性格决定了他们不愿意投身行伍,而主要靠征集臣属地位的民族以及雇佣外族兵作战,这种军队如果缺乏优良的统帅,其战斗力是难以与罗马军团相提并论的。

我们再来看看在布匿战争中与迦太基作生死决斗的罗马人。公元前264年,罗马自其建城伊始已发展了近500年,此时的罗马,除了波河流域的高卢人尚未被其征服外,意大利半岛的其余部族均成为罗马的一部分。论经济,罗马是传统的罗马社会,商业并不发达,经济实力远不能同迦太基相比。如果谈到军事,我想大多数读者都曾听闻罗马军团的赫赫声威,传统农业社会的罗马拥有大量农夫,为其提供了优秀而庞大的兵源;罗马人在其争夺意大利统治权的战争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军事制度,逐步将罗马军队打造为一支精锐之师,即使把罗马军团与当时地中海世界的第一流军队相比,也未必会落于下风。半个世纪后的汉尼拔战争让罗马军队接受了血与火的洗礼,促使罗马人在军事制度上更上一层楼,终于将战术体系发展到炉火纯青,放眼地中海,所向无敌。

自公元前264伊始的第一次布匿战争打了24年之久,战争之初,罗马人几乎没有海军,当他们觉得无海军便难以打败迦太基的时候,便开始倾心打造海军,罗马人就航海的技巧与经验而言,远非迦太基人敌手,但是罗马人在其战船上采用了一种叫做“乌鸦”的吊桥,一旦对方战船靠近,罗马人就将吊桥放下,罗马士兵从吊桥冲上对方战船,将海洋上的战斗转变为陆地上的战斗,以发挥罗马步兵白刃战的优势。这发明简单却有效,曾经的西地中海海上霸主被曾经那么不起眼的罗马海军打得接连败北,鲜有胜迹,罗马取代迦太基成为西地中海的海上强权。但是初创的罗马海军在航海经验与技巧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罗马水师提督对海洋缺乏了解认识,整个战争中罗马海军因水师提督的错误抉择而毁于风暴的达500多艘,仅此一项损失就大于迦太基海军的总损失。双方进行了24年之久的精疲力竭的鏖战之后,最终罗马人靠其毅力与团结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迦太基退出西西里岛,科西嘉岛,以及西西里岛与意大利半岛之间的一切岛屿,并赔款3200塔兰特白银。

注3:叙拉古人和玛末丁人拥有西西里的其余部分,第一次布匿战争就是因为玛末丁人而起的。叙拉古国王希罗在公元前263年与罗马结盟,两者的联盟关系一直维系到公元前215年希罗驾崩。

公元前241年-公元前219年的迦太基与罗马

第一次布匿战争以罗马人的胜利而告终,双方都对长达24年之久的战争感到厌倦。罗马人虽然不满意公元前241年的合约,但是他们也无力再次发动进攻。但是迦太基的灾难还没有远去,由于迦太基政府的贪婪与愚蠢,一直拖欠从西西里撤回的雇佣军的军饷,激起了兵变,这次兵变犹如一剂催化剂,一直被迦太基人压榨的利比亚人纷纷响应起义,整个起义如火如荼,很快席卷了迦太基全境,只有少数几个城市没有被激愤的起义者占领。在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人们想起了哈米尔卡,哈米尔卡在公元前247年便在在西西里担任统帅,直至战争结束。古典史学家对哈米尔卡评价颇高,波利比乌斯(注4)认为他是第一次布匿战争期间最优秀的将领,他一生征战无数,无不显示出他具备一切名将所具备的素质,不愧是战略之父——汉尼拔的父亲。哈米尔卡领导下的迦太基军队很快扭转了不利的局势,虽然迦太基政府曾犯下错误,任命另一位并不十分杰出的将领与哈米尔卡分享指挥权,让军事行动受挫,但是最终他们修正了错误,经过三年零四个月的血战后,终于平定了叛乱。

迦太基人与叛军鏖战方酣之时,罗马人一直密切关注着地中海南岸的局势,战争之初,撒丁守军拥护叛党,他们自度不能抵抗内地山民的攻击,于是请求把主权移交给罗马;参加了叛乱的乌提卡人为了自保起见,也想交出主权,请求罗马的保护。罗马人经过谨慎的考虑,拒绝了他们的请求,公元前238年,撒丁守军再次向罗马提出了类似请求,此时叛军已经接近穷途末路,迦太基人的胜利就在眼前,罗马人唯恐看到迦太基的复兴,于是接受了撒丁岛。公元前237年,平定了叛乱后的迦太基人向罗马人要求交出撒丁岛,强横的罗马人立刻向他们宣战,迦太基此时已是虎落平阳,无力与罗马争一时之雄,只好忍气吞声割让撒丁岛,并增加1200塔兰特的赔款。

罗马人的强横刺痛了每一个迦太基爱国者的心,通过爱国党的政治活动,哈米尔卡获取了终身统帅权。公元前236年春,为了复兴祖国,哈米尔卡率领大约2万军队前往西班牙,与之随行有他的女婿与助手——迦太基的政坛新星哈兹德鲁巴,以及少年汉尼拔。此时迦太基在西班牙仅存沿海的几个据点,迦太基人在公元前264年至公元前237年这段时间是如何失去其在西班牙的属地的,史料没有明载。西班牙物产丰富,盛产各种矿藏,尤其盛产银矿,是复兴迦太基的物质基础。哈米尔卡于在西班牙征战了9年,大大扩充了迦太基人的地盘,公元前228年,哈米尔卡在一次战斗失利后,为掩护他的儿子们逃生,淹死在一条不知名的小河里,一代将星,就此陨落,继任者是其女婿哈兹德鲁巴。哈兹德鲁巴在西班牙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政策,他巩固了迦太基人在西班牙的统治,在其治下八年间,他在西班牙南岸良港建立了新迦太基城,并将势力扩张到了埃布罗河。公元前221年,哈兹德鲁巴被刺,西班牙军于是推举哈米尔卡之子,年仅26岁的汉尼拔担任全军统帅。经过近17年的辛勤经营,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势力已是今非昔比,北界到达埃布罗河,可用之兵接近十万,粮饷充足,军容鼎盛。汉尼拔上任伊始,就踏上征程,扫平了几个因为哈兹德鲁巴的死而蠢蠢欲动的西班牙部落,公元前219年春,汉尼拔决定攻克埃布罗河南岸的的滨海城市萨贡图姆。

萨贡图姆是西班牙东部的一个富有的滨海城市,城池异常坚固。公元前226年,罗马人对迦太基人在西班牙的势力扩张感到担心,于是与西班牙东岸两个半希腊城市缔结联盟,一个为萨贡图姆,另一个为安波利埃,以作为将来与迦太基作战时的据点,并将埃布罗河与比利牛斯山之间的大部分部落收归罗马保护。汉尼拔要进攻萨贡图姆,从军事上讲,是要铲除罗马在埃布罗河以南的据点,以确保他进军意大利半岛后西班牙的安全;从政治上讲,则意味着可能与罗马再起战端。汉尼拔已经决定远征罗马,因此他不论如何都要攻打萨贡图姆。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两次大战间隙的罗马人也在为下一次战争作准备。在他们巩固西西里、撒丁、科西嘉这些新得领地的同时,还进行了两场不小的战争。其一为平定波河流域高卢人的战争,另一个则为伊里利亚战争。

居住在波河流域与阿尔卑斯山外的高卢人素来是罗马人的死敌,公元前390年,野蛮的高卢军队轻易击败了罗马军队,并洗劫了罗马城,险些将这个未来的地中海帝国摧毁于萌芽状态。在此之后,高卢人也曾数次南侵,但是并没有对罗马造成大的威胁。公元前283年,罗马人在北方的不断扩张让波河流域的高卢人感受到了威胁,他们率领大军向罗马推进,被罗马人击败,次年,他们再次起兵并再次被罗马人击败,于是北方暂时恢复了和平。公元前236年,高卢人见罗马经过24年的战事之后精疲力竭,无时不感受到罗马人威胁的他们再次南侵,天助罗马人,入侵的高卢人起了内讧,才让罗马人避免了一场形势并不怎么有利的战争。此后10年间,罗马人努力巩固第一次布匿战争所获取的新土地,慢慢积蓄力量。罗马人此时不仅要关注西班牙半岛上的迦太基人,对波河流域上的高卢人更是万分警惕。公元前331年,罗马人以迦太基的扩张影响到罗马盟友马西利亚(注5)的势力范围为由,要求哈米尔卡解释他进行征服的原因。公元前226年,感受到高卢即将大举入侵的罗马人一边准备战争,一边派一个使团前往西班牙,要求迦太基的势力范围不得超过埃布罗河,这是一个对迦太基人相对有利的条约,这表示罗马人默认了迦太基在西班牙占领的地方,并默许他们继续推进,直达埃布罗河。罗马人这样做,大概是想避免两线作战,以便集中力量对付高卢人。公元前225年,7万高卢大军杀气腾腾直奔罗马城,罗马人刻骨铭心的记得170年前罗马城是如何的遭受高卢人的洗劫,惶恐万分。为了对抗高卢人,罗马人动员了15万人,两军在意大利中部台拉蒙附近展开决战,战斗是如此惨烈,以至罗马执政官之一也奋勇捐躯,一天之间,多少少女再也等不回她们的情郎,多少妇人再也等不回她们的丈夫。血战中高卢人阵亡4万,被俘1万。次年,罗马人基本征服了波河以南的高卢人。公元前223年,罗马大军在再次击败高卢人的5万大军(注6),高卢人想求和,但是罗马人要求他们无条件投降,战争于是继续,经过公元前222年的再次血战,波河流域的高卢人被全面弹压,不过这个和平仅仅是暂时的。

与高卢战争的血腥残酷相比,罗马人与巴尔干半岛西岸伊里利亚海盗国家的战争则显得相对温和。与马其顿有着联盟关系的伊里利亚海盗横行海上,不仅威胁了巴尔干半岛西岸的希腊城邦,也威胁了意大利人的海上贸易。公元前229年与公元前219年的两次规模不大的伊里利亚战争让罗马不仅赢得了其在意大利东海的制海权,同时还将少数希腊城邦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一旦有与马其顿人作战的需要,他们可以将其作为与马其顿人作战的据点。

公元前219年秋,汉尼拔经过8个月的长期围攻终于攻陷萨贡图姆,罗马人失去了埃布罗河以南的唯一的一个据点,很多罗马史学家都认为罗马人没有及时支援萨贡图姆是其失策。即便罗马人的失策让汉尼拔制敌先机,但是若与罗马人开战,迦太基的战略态势仍然不容乐观。

注4:希腊史学家,是古典史学的最大代表者之一;他的著作《历史》是研究布匿战争的最权威史料;曾在第三次布匿战争中跟随西庇阿的继孙小西庇阿远征北非,见证了迦太基的毁灭。

注5:今法国马赛,地中海北岸港口城市,由希腊人在公元前7世纪创立。罗马人的盟友,也是迦太基的宿敌。在汉尼拔由西班牙出发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路途中曾给汉尼拔制造过不小的麻烦。

注6:击败高卢5万大军的统帅名叫弗拉米尼乌斯,正是日后特拉斯米尼湖战役中的罗马军统帅,罗马军队在特拉斯米尼湖战役中损失巨大,阵亡近15000人,被俘10000人,而汉尼拔的损失仅仅在1500-2500之间。值得一提的是此人在击败高卢5万大军的时候采取与韩信井陉之战非常类似的战术,他的军队背后是一条不可徒步涉过的河流,而他和本国之间则隔着高卢军,将自己军队置之没有退路的死地。对于他的战术布置,很多史学家,尤其是古典史学家认为他很鲁莽,他的胜利靠的是罗马军团的武器与纪律,也有史学家认为他的战术布置对于胜利功不可没。历史,尤其是文字记录比较少的历史,有时候真说不清。

迦太基的软肋——北非本土

海商立国的地中海强国迦太基,这座地中海世界最富有、最坚固的城市,傲然耸立在突尼斯湾的中心。纸醉金迷,奢华无度,这是它的真实写照,然而,这人世间的一切奢华却几乎出不了迦太基的城门。在利比亚的广袤土地上,在田地间辛勤劳作的不是带锁的奴隶,便是利比亚的佃户,这些附属地区的人民忍受着他们迦太基主人残酷的压榨。在北非的腓尼基城市,他们的待遇也好不到那里去,他们需要拆毁他们的城墙,缴纳巨额的金钱(例如某个腓尼基城市每年缴纳的金钱高达365塔兰特),只有一个例外,那便是迦太基的旧保护主乌提卡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呢?它的上层阶级可以穷奢极侈,可以挥霍无度,广大的下层阶级却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完全反差的状况向迦太基的主人们暗示着一种危机——虽然他们绝大多数人意识不到,或者不想改变——在一个贫富差距如此之大的国家,其下层阶级一旦有某种外力相助,迦太基的国土上必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个登陆突尼斯的是迦太基人的宿敌西西里岛上的叙拉古人,公元前310年,叙拉古僭主阿加托克利率领一支军队登陆北非,他采取破釜沉舟的方式,烧毁了后路的船只,虽然叙拉古军队兵临迦太基城下,却因为缺乏攻城器械无功而返。从军事角度上讲,破釜沉舟向来只适合速战速决,而围城战显然是旷日持久的战争,因为叙拉古人的失策,迦太基人侥幸躲过了第一次劫难。

第二次劫难是罗马人带来的,公元前256年,罗马人决心结束与迦太基人旷日持久的战争,他们装备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在北非近海击败了迦太基海军,并登陆了一支4万人的大军,迦太基人顿时陷入了自建城以来最为恶劣的形势,各地区纷纷投降,边境上的努米底亚人也趁机作乱,各地作乱的部落是如此之多,以至迦太基人在胜利后处死的各部酋长据说高达3000人。胜利从来不曾离罗马人如此之近,可是这个时候罗马人却犯了一个错误,他们调回了大部分部队,仅留当年的执政官之一雷古鲁斯率领15,000步兵,500骑兵与40艘战舰继续在北非作战。凭借雷古鲁斯手下相对弱小的兵力,并无攻下迦太基城的可能,于是他建议和谈,危机重重的迦太基人正对此求之不得,可是雷古鲁斯的要求非常苛刻,他不仅要求西西里、撒丁,还要迦太基放弃海军而供应船只为罗马作战,这最后一条尤其令迦太基人不可接受,须知为期24年的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后,罗马的战利品也只有西西里一地而已!

罗马执政官的要求刺痛了每一个迦太基人的心,迦太基再不济,也曾是西地中海的霸主,怎么能接受如此屈辱的合约呢?受此侮辱的迦太基人就此振奋起来,决心为保卫国家奋战到底,他们在整个冬季整军备战,翻出家底集结了一支由12,000步兵,4000名骑兵,100头战象组成的大军,并且委任雇佣军中的名将斯巴达人桑提波斯为统帅。与此同时,罗马统帅却什么都没有做,尤其重要的是他没有和作乱的努米底亚缔结同盟,以取得他所需要的轻骑兵。来年春,迦太基人向罗马人挑战,向来轻视迦太基陆军的罗马人毫不犹豫的接受了挑战,两军在平原上展开血战,象兵和骑兵的优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如果留在北非的是4万罗马大军而不是15,000人,又怎么会被迦太基人击败呢!?如果这场战役的胜利方是罗马人,那么也许第一次布匿战争就此结束了,而不会又持续了15年之久。公元前255年,罗马舰队再次大败迦太基舰队,他们接走了在北非的残军便撤退了。雷古卢斯的失利让罗马人心灰意冷,如果他们继续执行登陆北非的战略,说不定也可以结束战争。

北非本土遭遇的第三次劫难是前文略作介绍的雇佣军战争(公元前241-公元前237),当时迦太基人刚刚结束第一次布匿战争,在战争期间迦太基政府为了筹集战费,加重了对利比亚人的剥削,利比亚人早就对迦太基政府异常不满,数量高达2万的雇佣军的叛乱如导火索般点燃了整个利比亚人的复仇烈焰,利比亚人处处响应雇佣军,叛军顿时席卷了迦太基人的整个势力范围,迦太基人手上只剩余三座城市:乌提卡、希波、迦太基。但是这三座城市也是岌岌可危,乌提卡和希波被叛军包围,迦太基的陆上补给被切断。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失利后的迦太基人想起了西西里的英雄哈米尔卡,哈米尔卡上任伊始便稳定了战局,但是这个时候迦太基政府犯了一个错误,任命另一位并不十分杰出的将领与哈米尔卡分享指挥权,让军事行动受挫,叛军趁机展开军事行动,夺取了乌提卡与希波,仅余迦太基一城而已!认识到错误的迦太基政府于是给了哈米尔卡全权指挥权,在哈米尔卡领导下的迦太基国民军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在公元前237年平定了叛乱。

对于北非的形势,蒙森说:迦太基政治理念相当排外,不许属地抱有一日得居平等地位的希望。而且对其属国无往不派有监督,甚至腓尼基古城也须担负沉重的贡献,而附属部落实际上受国有奴隶的待遇。在迦太基北非势力范围内,除乌提卡外,无一民社不可因迦太基的覆亡而获得政治和物质的利益,敌军一旦涉足北非,即可化战争为围攻,迦太基的霸业便有土崩瓦解的危险……

美国军史学家道奇与蒙森有类似的观点,他在总结第一次布匿战争双方成败的因素的时候谈到:罗马对盟邦宽宏大量,因此盟邦都同心同德;迦太基对盟邦克以重税巧取豪夺,因此盟邦都期望她失败。迦太基惧怕盟邦的力量,因此将他们的城墙全部拆毁;罗马允许盟邦保留城墙,因此拥有一系列的坚固堡垒。登陆意大利的敌人,征程才刚刚开始;登陆北非的敌军,战斗已近结束……罗马人视兵役为无上荣誉;迦太基人想方设法逃避兵役。罗马元老院和将领们齐心协力;迦太基元老院和他们的将领勾心斗角。罗马坚如磐石;迦太基腐朽堕落。

所有的上述理论的正确性都可以得到一段战史的有力证明:在汉尼拔对意大利本土已构不成多大威胁之后,西庇阿于公元前204年春登陆北非,前203便迫使迦太基人招回了在意大利的汉尼拔兄弟,前202年便结束了第二次布匿战争。

西班牙的形势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境内主要是高原和山地,平原地区只占到百分之十几,著名的中央高原耸立西班牙正中,它占了西班牙总面积的近六成,海拔600-700米。中央高原三面被高山阻绝,只有高原西边那一面缓缓延伸,地势渐趋平坦。因为盛产矿物,以及海岸线颇长,便于航海交通的缘故,在很早以前就有希腊人、腓尼基人来西班牙沿海地区建立殖民地,为了争夺地盘,腓尼基人、希腊人、以及当地人经常进行战争。

公元前236年,哈米尔卡前来征服西班牙,当时的西班牙,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社会阶段,部落林立,相互之间征伐不断,对于这种部落林立的松散国家,迦太基人不难将其各个击破,经过近20年的努力,迦太基人占据了埃布罗河以南大量的土地。但是这仅仅是暂时的征服而已,离真正的征服还异常的遥远……

对于西班牙这种小国林立的国度,马基雅维里在其经典著作《君主论》第四章中曾做过专门论述,他认为,占领西班牙这种国家比较容易,但是保有它却是异常困难。西班牙于公元前206年被西庇阿暂时征服之后,与罗马人发生冲突连绵不绝达数百年间之久,就是因为这个国家里有无数的小王国。

那么,摆在迦太基人面前的西班牙是一种什么样的战略格局呢?首先,迦太基人在西班牙的势力在短期内不能获得明显的增长,他们的势力范围限制在埃布罗河以内,很难获取更大的地盘,而在他们已占领的势力范围内,在短时间内他们也只能满足于表面的征服,把西班牙作为一个给他们提供银矿、粮秣、兵员的基地。其二,如果迦太基人与罗马人在西班牙地区作战,与迦太基人相比罗马人是占有如下优势的:(一),一旦罗马人进军西班牙,大多数西班牙部落必然在迦太基与罗马之间朝秦暮楚,一般情况下,他们的背向都视两者在西班牙势力的此消彼长为转移,但是,与迦太基以掠夺为主的政策相比,罗马人较为温和的政策更容易赢得西班牙人的亲附;(二),西班牙内地多山,战场主要在东部沿海,罗马拥有制海权,在海运补给上远较对方有利,而且对军队机动也较为有利,公元前209年,西庇阿在攻打新迦太基城的时候之所以不怕一旦久攻不下,反被迦太基救援部队包围,就是因为他可以走海路撤退;(三),迦太基军队中很多人都是西班牙雇佣军,在本土作战,容易发生逃亡事件。汉尼拔在公元前218年出发前往意大利前,将西班牙士兵换防到非洲西部,将非洲士兵换防到西班牙,就是出于防止逃亡的考虑。

试叙汉尼拔的战略构想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北非本土是迦太基的软肋,一旦对方倾注大量兵力于北非,迦太基的国运便岌岌可危,公元前256年从意大利出发登陆于北非的罗马已差点战胜迦太基,如果现在罗马人从西西里出发,再次威胁北非,那么迦太基的国运实堪可忧。

公元前241年,罗马与迦太基签定合约,但是这实际上只是双方在精疲力竭后所订的一个休战协定而已,两雄不并立,迦太基与罗马迟早会再次爆发战争,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取得优势的罗马人时时不忘削弱其北非邻居,公元前237年,迦太基人想要回因为雇佣军叛乱而转到罗马人手中的撒丁岛,罗马人立刻向迦太基人宣战,强横之气,跃然纸上,实力不济的迦太基人只好忍辱负重,割让撒丁岛并附带1200塔兰特的赔款。

接二连三的割地赔款沉痛的刺伤了迦太基爱国者的心,双方都在为下次战争而准备。天助迦太基人,波河流域的高卢人此时蠢蠢欲动,大有入侵罗马之势,使迦太基人赢得了宝贵的恢复实力的时间。以常理来看,近在咫尺的宿敌要比远在海外的敌人威胁更大,罗马人可能打算先肃清高卢人,然后再与迦太基人交战。这种策略可以说是十分稳妥的,一旦肃清了波河流域的高卢人并将其逐步罗马化,那么整个意大利半岛将成铁板一块,登陆意大利的敌人将发现处处是罗马的堡垒,而无立足之地。此外,罗马人还涉足巴尔干半岛西岸希腊人的事物,取得了意大利东海的制海权。公元前219年的罗马海军,早已不是40年前的那支草创之师,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熟知海洋的脾性,此外,他们还占有西西里岛、撒丁岛、科西嘉岛等重要的战略要地(注7),可以说牢固的掌握了意大利东西两海的制海权。如此,想走海路进攻意大利的敌人将遭到罗马海军的迎头痛击,而从陆地进攻意大利将不得不克服阿尔卑斯山的天险,即便是对手克服重重困难之后杀进意大利,他们也将遭遇罗马的优势兵力与堡垒网……如此,罗马人将处于一种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优良境地,面对脆弱的北非与迦太基人统治并不牢固的西班牙,分别派遣几个军团,也许几年之内就能够结束战争。可是,令罗马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将与人类历史上最为优秀的将领之一交手……

时间对罗马人有利,却对迦太基人不利。公元前222年,罗马人肃清了高卢人的叛乱,现在正在努力将其罗马化,一旦高卢地区完全被罗马化,那么汉尼拔进军意大利后将处于异常困难的战略环境。同时,肃清了高卢人的罗马人已经免除了后顾之忧,他们又拥有了意大利东西两海的制海权,一旦派遣一支强大的部队登陆北非,那么也许几年之内就能打败迦太基人。

汉尼拔是幸运的,他有一个精通兵法的父亲和一个精通政略的姐夫,父兄的言传身教让汉尼拔领悟到了古今首屈一指的为将之道;同时,他又继承了一支能征惯战的部队,使他有机会将指挥艺术的精髓发挥至极致。但是同时汉尼拔又是不幸的,他的祖国早已走过了兴盛时期,现在已是日薄西山,腐朽、没落、贪婪、愚蠢,但是作为一个迦太基人,他又必须与如日中天的罗马为敌。

就公元前219年双方的形势而论,也许只有立即发动战争,汉尼拔才能拥有一个击败罗马的最佳机会与时机。波河流域的高卢人刚被征服不久,对罗马人非常仇恨,如果汉尼拔进军意大利,那么就会得到高卢人的拥护与支持,据说,战争中加入汉尼拔军队的高卢人足有六万步兵与四千骑兵(注8)。如果算上汉尼拔的二弟哈斯德鲁巴于公元前207年春翻越阿尔卑斯山后在高卢的招募,以及汉尼拔的幼弟玛哥于公元前205年在热那亚登陆后在高卢的征兵,那么波河流域的高卢人加入迦太基军队的人数可能接近八万。就西班牙的形势而言,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实力在短时间内难以继续增长,拖延发动战争的时间只会增加北非的危险与罗马的实力。现在我们把目光转到意大利以东,罗马与马其顿盟友伊里利亚海盗的战争已让双方濒临战争的边缘,虽然在其后的第一次马其顿战争(公元前216年-公元前205年)中马其顿人作战并不得力,但是迦太基与马其顿的联盟还是或多或少的牵制了罗马人。

战争是如此的不可避免

北非是如此的脆弱

时间已不允许汉尼拔继续准备战争

每拖延一日,北非的危险增加一分

每拖延一日,罗马的实力便会增强一分,而迦太基人的实力则难以有实质性的转变

也许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时机了

也许这是汉尼拔击败罗马的唯一的一次机会

在此形势下汉尼拔唯有尽快进军亚平宁,不论从西班牙出发直至翻越阿尔卑斯山一路上是如何的困难,他也须义无反顾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16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虽然罗马最终以微弱优势赢得了第二次布匿战争,但是在整个战争中迦太基人也有多次取胜的机会,汉尼拔已经非常接近于击败罗马,从而彻底改变世界历史的进程。如果西庇阿不在坎尼战役的幸存者之列;如果坎尼会战之后,迦太基政府能够积极的支援汉尼拔;如果马其顿王菲力对罗马的作战时候能够采取更积极的行动;如果西西里岛上的迦太基军队没有遭遇瘟疫;如果公元前207年春翻越阿尔卑斯山后的迦太基军队能够与汉尼拔顺利会师……等等等等。但是,不论如何,迦太基终究战败了,而对于战败应负最大责任的则应是迦太基政府。汉尼拔在意大利的整整15年中间,迦太基政府给予他的支援仅仅是4000名利比亚士兵而已!与最重要的意大利战场相比,迦太基政府显然更关心西班牙的银矿与西西里的粮食。但是,在西班牙与西西里作战,一者缺乏优良的将帅;二者雇佣兵的素质与罗马军团相比颇有差距;三者在西班牙作战有我们前面所叙的种种不利,因此迦太基政府最好在这两地采取守势,可是他们错误的在此两地采取攻势,白白将兵力浪费于这两地,而不去支援最具备决定性,也最需要兵力支援的意大利战场。

我们来看看意大利的形势,罗马霸权的基础是联盟体制,罗马三分之二的人力资源由意大利盟邦提供。绝大多数意大利盟邦历史上都曾经和罗马兵戎相见,汉尼拔在取得数次胜利后,大多数盟邦之没有脱离罗马,是因为他们对于罗马还抱有希望,他们还在观望,罗马仍然占有很大优势,而汉尼拔的兵力却捉襟见肘,他们对汉尼拔能否再次取得胜利感到怀疑,对汉尼拔能否有效保护他们也存在怀疑,投靠汉尼拔的一些城邦后来不断被罗马攻占正是因为汉尼拔兵力不足。在这种形势下,盟邦一般情况下自然比较倾向罗马了。如果汉尼拔能够得到充足的支援,那么意大利的形势将大为改观,汉尼拔联合意大利城邦颠覆罗马的霸权的计划才有可能实现,如是,不论西班牙的银矿,还是西西里的粮食,都将成为迦太基人的囊中之物。

公元前241年,一个曾经富甲天下的国度因为贪婪与愚蠢,拖欠雇佣军军饷,激起了差点覆灭其国的雇佣军叛乱。30年前的它是如此短视,也难怪于30年后的它仍然不思进取。在意大利半岛上,为迦太基国运而战的有许多利比亚人、西班牙人、高卢人、希腊人、意大利人,却唯独少有迦太基人!我们从来不曾为迦太基的失败感到任何惋惜,我们只是对那位凭借一支风俗各异、语言不通的杂牌大军向地中海世界最强盛的国家挑战,并差点逆转乾坤的勇士表示诚挚的敬意!

布匿战争的硝烟早已远去2000多年,但是汉尼拔的故事将永远流传。无论是作为绝代名将的拿破仑,还是作为近代西方兵法巨匠的克劳塞维茨、若米尼、马汉、富勒等人,无不认为研究战史,尤其是那些最为伟大的名将的战史,是获取战争艺术理论的最好途径。让我们永远记住作为将军的汉尼拔,是如何善于驾御他那支风俗各异,语言不同的多民族大军的;他是如何善于侦察,以做到知己知彼的;他是如何善于造就一种有利于自己的态势,以变被动为主动的;他是如何善于了解他的对手的弱点,因势利导来改变其作战方略的;他是如何善于利用地形来增强自己的力量;他是如何善于使用他的轻装部队机动作战;他是如何善于使用骑兵这种突击与机动力量;他在顺境时,如何从来不为眼前的胜利所迷惑而作出错误的抉择,而他在逆境时,又是如何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作为军人,他尊重他的对手,作为将军,他爱护他的士兵。假若汉尼拔能够收敛他的残忍,那么他将是一位怎样贤明的将领啊。汉尼拔的故事,值得每一个有志于为了祖国的和平稳定,为了能够在他日抵御外侮的战场上浴血奋战的爱国者去反复习读……

注7:在此100多年前,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波斯,他面对优势的波斯海军时,将自己弱小得多的海军解散,转而采取攻打波斯海军基地的策略,使波斯海军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最终完全将其击败。可见海军基地于古代海军的重要性。

注8:蒙森《罗马史》第三卷第五章

第二次布匿战争大事记

公元前218年春,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4月末或者5月初,汉尼拔开始远征,9月末,冲破重重阻碍的汉尼拔到达波河流域,随即在波河流域数战数捷,罗马两个执政官军团被彻底击败,大量高卢人加入汉尼拔的大军。同年初冬,老西庇阿的弟弟尼阿斯·西庇阿在埃布罗河与比利牛斯山之间的地区作战,肃清了汉尼拔的留守部队一万余人。

公元前217年春,罗马舰队在埃布罗河河口击败迦太基舰队,老西庇阿领兵8000前往增援西班牙。初夏,汉尼拔在特拉斯米尼湖成功伏击罗马军团,歼灭一个执政官军团。费边开始担任为期六个月的独裁官,采取拖延策略以消耗汉尼拔的有生力量。

公元前216年8月2日,坎尼会战,罗马八个军团被基本摧毁。意大利的第二大城卡普亚向汉尼拔打开了城门,罗马同盟首次出现分裂。国难当头,罗马元老院发布紧急征召令并禁止任何人提出议和的字眼。同年底,波河流域的两个军团被高卢人伏击,全军覆没。整整一年,交战双方在西班牙僵持。

公元前215年,西班牙局势紧张,老西庇阿兄弟在德尔托萨战役中大败西班牙的守将——汉尼拔的二弟哈斯德鲁巴。同年秋,迦太基本土遭遇叛乱,原计划增援汉尼拔的部队于是调到了西班牙,哈斯德鲁巴回北非平叛。在意大利,汉尼拔被罗马之剑马克卢斯和罗马之盾费边拖住,北非本土向汉尼拔增援了4000利比亚士兵。同一年,罗马的忠实盟友,叙拉古王希罗驾崩。汉尼拔和马其顿正式结盟。罗马人在撒丁岛上击败迦太基的登陆部队。

公元前214年,在意大利,汉尼拔部将汉诺所率领的一支接近2万人的部队被罗马的两个奴隶军团击溃。西西里,希罗的孙子希埃罗尼穆斯继位,他改弦易辙,与迦太基人结盟,是年夏,希埃罗尼穆斯被刺。

公元前213年春,亲迦太基党在西西里占据上风,叙拉古向罗马宣战,罗马之剑马克卢斯围困叙拉古城。迦太基援军(25,000步兵,3000骑兵,12头战象)抵达西西里。在意大利,汉尼拔基本占领南意港口城市塔兰托。

公元前212年,罗马的军队达到了25个军团,约25万人。同年夏,叙拉古爆发瘟疫,迦太基-叙拉古联军损失大半。秋,迦太基的内乱平定,汉尼拔的二弟哈斯德鲁巴率大军返回西班牙,与他同来的还有另外两位将军统帅的两支大军。意大利战场,意大利南部的另外三个城市——梅塔蓬图姆、图里以及赫拉克利亚——脱离罗马加入迦太基。罗马围攻卡普亚城,汉尼拔派出的增援军队被击败。而汉尼拔本人则再次歼灭罗马三个军团。为了将马其顿人牵制在希腊,罗马与希腊挨托利亚同盟结盟。

公元前211年春,增援叙拉古的迦太基海军不战而逃,叙拉古城破。意大利战场,罗马攻破卡普亚城。西班牙战场,回援的西班牙军基本全歼在西班牙的罗马军队,老西庇阿兄弟阵亡。同年秋,尼禄率罗马军队驰援西班牙。

公元前210年春,意大利战场,汉尼拔在赫多尼亚全歼两个罗马军团,拉丁同盟开始动摇;西西里战场,由于迦太基军内讧,罗马人成功克复西西里全岛。西班牙战场,西庇阿的援军抵达。

公元前209年,利用奸细,费边收复意大利第三重要的城市塔兰托。西班牙战场,西庇阿攻破新迦太基城。

公元前208年,罗马之剑马克卢斯战死;秋季,罗马在罗克里城下遭遇惨败。在西班牙,西庇阿在巴埃库拉战役中击败哈斯德鲁巴,哈斯德鲁巴率领大约6成的部队脱离战场后北上,准备驰援意大利战场。

公元前207年,翻越阿尔卑斯山后的哈斯德鲁巴在波河流域招兵买马,由于保密工作没有做好,在其南下准备与汉尼拔会师时遭遇罗马阻击,全军覆没。在西班牙,西庇阿在伊利帕战役中击败迦太基另外两位将领所率领的大军。

公元前206年秋,西庇阿肃清西班牙境内的迦太基势力,同年返回罗马。

公元前205年,马其顿与罗马讲和。西庇阿在西西里练兵准备出征北非。汉尼拔的幼弟玛哥成功从海上突袭北意大利的热那亚,迦太基虽然给他派来了增援,可是面对罗马的优势兵力,他无所作为。

公元前204年春,西庇阿的远征军从西西里出发前往北非,与北非部队对峙。

公元前203年,北意大利的罗马军重创玛哥的部队。在北非,西庇阿屡战屡胜,北非本土岌岌可危,迦太基召回汉尼拔兄弟。

公元前202年,扎马会战,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