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法海:历史上真的有法海吗?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4-12-20 11:49:03编辑:lijian

导读:法海禅师是唐代著名高僧,俗姓裴,字文德,镇江金山寺(今江天禅寺)的第二代祖师。法海禅师是唐代宰相裴休之子,因他出家之后,严持戒律,行头陀行(佛教苦行),因而被称为“裴头陀”。法海禅师不仅以苦行著称,而且他还建寺度众,淡泊名利,成为禅宗史上受人尊崇的一代高僧。

与一般高僧的出家经历不同,法海禅师是在父亲裴休指令下出家的。裴休是虔诚的佛教信徒,高僧黄檗希运禅师的弟子。他在亲近高僧,研读教典过程中,对佛教教理教义深有体悟。裴休任宰相之后,儿子裴文德,年纪轻轻就中了状元,被皇帝封为翰林。裴休不希望儿子过早涉足仕途,想通过一种合适的方式来磨练裴文德的心性修养,以磨灭他的娇气与傲气。一个偶然的机缘,裴休决定将儿子裴文德送到沩山(今湖南宁乡县)密印寺,跟从当时著名禅门高僧,沩仰宗的创始人灵祐禅师出家。由于裴休宰相在任湖南刺史时,常亲近灵祐禅师,并长期护持密印道场。因而,当裴休将儿子送到沩山密印寺后,灵祐禅师欣然答应将裴文德收下,不久为他取法号“法海”。

裴文德出家之初,灵祐禅师安排他做运水搬柴之类的苦差,以磨练他的傲气。这位出家前为翰林的宰相之子,在起初为僧众挑水担柴时,因为记着父亲送他出家时的教诲,虽然劳作辛苦,还能忍受。但是,灵祐禅师让他常年累月地挑水砍柴,他渐渐地便生起了烦恼,开始对这种艰苦的劳役产生了抱怨情绪。每当干活时,他心中都充满了怨气。但是,他又不能违背父亲的命令,只有暂时忍受这份身心的痛苦。

一次,裴文德像往常一样为大众担水,以供食堂做饭用。他来回几趟担水,累得满头大汗,这时他不满地自言自语道:“翰林担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这时灵祐禅师正好从他身后经过,听到裴文德的抱怨之声,便微微一笑,也念了两首偈语回答说:“老僧一炷香,能消万劫粮。”裴文德当时没有看到灵祐禅师在自己身后,他听到灵祐禅师充满禅机的偈语后,大为惭愧,从此收摄身心,甘心情愿为大众做各种劳役。

在沩山密印寺,法海禅师并不因自己是宰相之子而骄傲自满,相反,他严格依照出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不仅严持戒律,坚持坐禅诵经,还奉行过午不食的佛制饮食制度。在劳作和修道的同时,法海禅师还虚心跟从灵祐禅师习禅。灵祐禅师常以禅宗机缘之语开启法海禅师的智慧。在灵祐禅师的耳提面命下,法海禅师学修并进,深悟禅法精髓。

在寺院经过多年的劳役苦行生活之后,为了能够深入经藏,研读三藏教典,法海禅师决定,放下万缘,闭关三年,专心参禅阅藏。在三年的闭关生活中,法海禅师心无旁骛地读诵藏经,坐禅习定,书写经文,每天沉浸在禅悦之中。三年闭关结束,法海禅师不仅完全通达三藏教理,而且修证水平也得到全面的提升。在跟随灵祐禅师修学多年之后,在灵祐禅师的建议下,法海禅师决定外出参学,寻求禅法的真谛。

离开沩山密印寺之后,法海禅师来到东晋高僧慧远大师住锡过的庐山道场参学修道。在庐山,法海禅师效仿前辈高僧的苦行方式,日中一食,夜不倒单,每以禅观度日。法海禅师常以苦行作为修道日课,同参道友因而称他为“裴头陀”。在庐山修道多年之后,法海禅师来到镇江氏俘山(今金山)的泽心寺修禅。法海禅师见到泽心寺殿宇倾颓,杂草丛生,满目疮痍的景象,不禁悲从中来。法海禅师发愿修复这一古刹,为僧众提供安心办道的修行道场。为了表达对修复古刹的决心,法海禅师还于佛前燃指供佛。

此后,法海禅师住在泽心寺旁的山洞中静心修禅,在禅坐诵经之余开山种田,修复殿宇,同时还多方筹措建寺资金。对于法海禅师在金山的苦行修寺事迹,《金山寺志·裴头陀》云:“唐裴头陀,生而颖异,胎素不群,乃河东裴相国休公之子也,因作文送出家,行头陀行,精炼形神,清斋一食,六时危坐。后来金山塔旁岩洞中,每入禅观,降龙断臂,重兴殿宇,功成而不知所之。宋相张商英题云:‘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去,山中留下老头陀。’”从寺志记载可知,日中一食,禅坐度日等苦行是法海禅师出家以来长期坚持的修行方式。在金山寺,禅师在岩洞中苦修,还白手起家,重兴古刹。在修复古刹之时,法海禅师还给后人留下了“降龙断臂”的传说:法海禅师到泽心寺之后,在山中经常有一条白色蟒蛇到山路中咬伤行人。山下信众谈蟒色变,没人敢上山烧香礼佛。为了消除蟒蛇给广大信众带来的安全隐患,法海禅师毫无畏惧地与蟒蛇斗智斗勇,并在降伏蟒蛇的过程中被蟒蛇咬断右臂。虽然受伤,法海禅师也毫不畏惧,凭着自己的法力,降伏白蟒,最终将蟒蛇赶入江中,彻底解除了蟒蛇之患。

在修复泽心寺的过程中,一次,法海禅师在挖土修寺时,挖到数镒黄金。尽管修复殿宇急需用钱,但禅师却丝毫没有动用这些黄金,遂即将黄金上交当时镇江太守李琦。李琦将此事上奏唐宣宗,宣宗感动之余,下令将黄金赐予法海禅师修复殿宇,并敕令泽心寺更名为金山寺。

法海禅师重兴梵刹的愿心得到了周围信众的鼎力支持,他们通过捐钱出力等多种方式,积极为禅师修复佛寺尽心尽力。经过多年的勤苦经营,法海禅师终于建成了规模恢宏,殿阁庄严,别具一格的金山寺。法海禅师也因对修复古刹的特殊贡献,被广大信众尊为金山寺的“开山裴祖”,成为重兴金山寺的第二代开山祖师。法海禅师修建寺院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安逸,而是为安僧度众。在金山寺建成之后,他并没有坐享其成,而是功成身退,悄悄离开了自己耗费多年心血建成的金山寺。寺志中的“重兴殿宇,功成而不知所至”之语,在留给我们各种猜想的同时,也让我们为一代高僧法海禅师“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菩萨行愿无比崇仰。

精彩推荐